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8)
2023(9790)
2022(8359)
2021(7636)
2020(6431)
2019(14235)
2018(14195)
2017(28314)
2016(15222)
2015(17116)
2014(16820)
2013(16791)
2012(15593)
2011(14166)
2010(14374)
2009(13709)
2008(13708)
2007(12550)
2006(11319)
2005(10134)
作者
(41545)
(35505)
(34995)
(33437)
(22438)
(17132)
(15845)
(13607)
(13521)
(12564)
(12193)
(11945)
(11190)
(11143)
(11049)
(10697)
(10275)
(10258)
(10153)
(10052)
(8896)
(8750)
(8529)
(8243)
(8054)
(7949)
(7838)
(7763)
(7167)
(6941)
学科
(70664)
经济(70482)
(56050)
管理(47112)
(46498)
(36521)
企业(36521)
方法(30833)
农业(30601)
数学(26383)
数学方法(26247)
业经(21295)
(20665)
(19871)
中国(17432)
(14435)
地方(12440)
(11895)
财务(11877)
财务管理(11845)
企业财务(11421)
体制(11110)
(11085)
银行(11078)
(10941)
贸易(10934)
(10758)
(10670)
(10565)
(10426)
机构
学院(222121)
大学(219376)
(99333)
经济(97510)
管理(88757)
理学(77174)
理学院(76484)
管理学(75571)
管理学院(75161)
研究(71455)
中国(57638)
(51665)
(48483)
(43955)
科学(39067)
农业(38960)
财经(37890)
业大(35748)
中心(34802)
(34481)
(34425)
(34363)
经济学(30710)
研究所(30412)
财经大学(27809)
经济学院(27797)
北京(26791)
(26620)
师范(26445)
经济管理(26367)
基金
项目(146419)
科学(117960)
研究(112191)
基金(109476)
(93238)
国家(92353)
科学基金(80712)
社会(77025)
社会科(71857)
社会科学(71834)
基金项目(58142)
(56731)
教育(50730)
自然(48682)
自然科(47498)
自然科学(47491)
自然科学基金(46693)
(46424)
编号(45512)
资助(43296)
成果(37276)
(35156)
(35052)
重点(32291)
国家社会(32253)
(31372)
教育部(30684)
(30655)
课题(30563)
(30288)
期刊
(115779)
经济(115779)
研究(66333)
(56382)
中国(47421)
(38121)
农业(37800)
学报(31592)
科学(30901)
管理(29191)
大学(26568)
(26550)
金融(26550)
学学(25424)
业经(24007)
财经(20082)
教育(19658)
(17273)
(17058)
技术(16856)
问题(16714)
经济研究(15885)
农村(14633)
(14633)
农业经济(14051)
世界(12715)
(12563)
经济问题(11692)
社会(10902)
技术经济(10720)
共检索到336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燕  李赐平  
基于既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成都市温江区在政府的引导、规制和市场的主导下,推动了以农地流转为核心的温江"土改"。农地流转使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社区公共需求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引发人们对这一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夏美鑫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推动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更离不开政府组织对社会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与单向度治理、科层化治理相比较,回应性治理以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驱动为根本前提,重视人民合理诉求的便捷式传达,治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把增强基层善治能力作为回应结果;通过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理念积极化、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目标人本化的实现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双向积极互动中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事务预期治理效果,以此助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水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创建并实践的旨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公论"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其对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有重要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苗大雷  
结合商品房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案例,并基于“组织—利益—情感”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组织下沉、利益联结和情感黏合构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其中,组织下沉机制提供组织载体并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益联结机制为多元主体提供激励方式和参与动力,情感黏合机制提供情感和价值支撑。三种机制相辅相成,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小区,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增进情感交流,对政府、市场、社会及居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从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钰  宋坤  
在农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为放宽对土地融资的限制性规定,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全国展开。成都温江实施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引入了花乡农盟合作社作为第三方处置企业,成功将贷款违约率降至零。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结合花乡农盟合作社参与放贷的案例研究了成都温江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履约机制,为该项贷款在其他地区推广提供创新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法律参与的第三方实施机制和信任、声誉、奖惩等自我实施机制相结合时能促进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此外,有效的评估机制和市场化处置机制能为契约的正常履行提供基本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查旺斯基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水平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及党和国家执政根基的稳固。文章以阿坝州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基层农村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新民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纵观金华市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近年来,各地除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环境外,土地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农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践,分析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能力与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政府压力过大、责任过重,不仅行政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和理解,还滋生了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对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调查发现,官僚系统内通过行政动员的方式,依靠行政命令、体制机制调整、资源投入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改革能够显效一时,但是没有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基层民主和自治的发育空间仍然不足,行政与社会两者不均衡的动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当做到进退有度,当社会、市场失灵时,择机进入,同时,应该避免部门利益对基层自治过多干预,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的动态机制:一方面,农地确权可推动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也可促进农地确权的稳步推进。本文初步探索了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雯嘉  
<正>“传统”与“现代”是人类社会转型发展中密切关联又极富张力的一对概念。在任何关涉发展命题的领域,清晰梳理与合理调适“传统—现代”关系均是重要的理论议题和实践任务。若以大历史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加以提炼,便可发现其中饱含着对“现代化”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俞可平,2014)。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远涛  赵定东  何长缨  
温州通过慈善文化润人心完成道德约束、通过榜样力量化德行实现道德施教、通过公益服务安邻里主导道德建构的德治模式是新时代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实践和有效探索。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的继承,也是本土性资源和地域性规范的最佳结合,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基层治理理念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通过党建引领构建立体的新德治格局、通过规范伦理制度推动"德治"向"德制"的转变以及通过树立新型社区领袖权威实现法治、自治与德治有机融合是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杨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家权力嵌入所致。新中国建立后,具有全面强制意义的人民公社制度体系完全消解了士绅的依附土壤,士绅由此走向消亡。在长期的"王权主义"框架下,士绅建构起的互嵌型官民共治形态为基层秩序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治理机制。总结传统士绅在国家治理中的行动逻辑,"次生治理"或许是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圆  
作为智治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工具,智慧治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生产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场域存在着科层逻辑与技术逻辑的治理张力,信息极化与信息贫困形成“数据烟囱”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异质性与制度供给稀缺性匹配不足的实践困境,应建构基层社会治理合作共治的集体行动逻辑,强化基层社会智慧治理制度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促进“智治”与“善治”互嵌互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