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4)
- 2023(11155)
- 2022(9277)
- 2021(8880)
- 2020(7251)
- 2019(16725)
- 2018(16235)
- 2017(31498)
- 2016(16660)
- 2015(18184)
- 2014(17773)
- 2013(17499)
- 2012(15945)
- 2011(14145)
- 2010(13693)
- 2009(12414)
- 2008(11407)
- 2007(9799)
- 2006(8465)
- 2005(6853)
- 学科
- 济(74215)
- 经济(74146)
- 业(52282)
- 农(52023)
- 管理(39786)
- 农业(35171)
- 方法(31479)
- 数学(29108)
- 数学方法(28741)
- 企(28662)
- 企业(28662)
- 业经(20375)
- 地方(19561)
- 中国(16854)
- 财(15923)
- 农业经济(12605)
- 发(12465)
- 制(11958)
- 环境(11731)
- 学(11700)
- 贸(11581)
- 贸易(11577)
- 易(11277)
- 收入(10572)
- 技术(10131)
- 土地(9921)
- 发展(9917)
- 展(9910)
- 村(9793)
- 农村(9771)
- 机构
- 学院(225988)
- 大学(217430)
- 济(95512)
- 经济(93782)
- 管理(90869)
- 理学(80187)
- 理学院(79354)
- 管理学(77926)
- 管理学院(77526)
- 研究(71460)
- 农(57515)
- 中国(54395)
- 科学(44781)
- 农业(43768)
- 京(42508)
- 业大(41378)
- 财(39101)
- 中心(36462)
- 所(34124)
- 江(33145)
- 财经(31815)
- 研究所(31392)
- 范(29272)
- 经(29240)
- 师范(29032)
- 经济学(28785)
- 经济管理(27803)
- 农业大学(27579)
- 经济学院(26334)
- 省(26186)
- 基金
- 项目(166654)
- 科学(132697)
- 研究(123052)
- 基金(122029)
- 家(105926)
- 国家(104959)
- 科学基金(91428)
- 社会(80711)
- 社会科(76158)
- 社会科学(76138)
- 省(69012)
- 基金项目(66198)
- 自然(58278)
- 自然科(56865)
- 自然科学(56853)
- 自然科学基金(55794)
- 教育(54802)
- 划(54744)
- 编号(50267)
- 资助(47696)
- 发(37837)
- 成果(37312)
- 重点(37104)
- 部(36895)
- 创(34987)
- 农(34009)
- 国家社会(33757)
- 课题(33171)
- 创新(32734)
- 科研(32010)
- 期刊
- 济(104146)
- 经济(104146)
- 农(62862)
- 研究(55990)
- 农业(43336)
- 中国(41467)
- 学报(35288)
- 科学(33640)
- 大学(28493)
- 财(27831)
- 学学(27529)
- 管理(26769)
- 业经(25533)
- 融(20033)
- 金融(20033)
- 业(19649)
- 技术(19601)
- 教育(16717)
- 问题(15791)
- 农业经济(15107)
- 农村(14631)
- 村(14631)
- 财经(14200)
- 资源(13780)
- 版(13613)
- 经济研究(13243)
- 经(12112)
- 经济问题(11931)
- 世界(11400)
- 业大(10921)
共检索到31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周丽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地流转减贫效应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湖南省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农地流转为核心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民族因素等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对贫困发生率的弹性系数为-0.02,并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1和0.051,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建议合理加大贫困地区农地流转,形成规模经济,以达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有助于贫困地区的脱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志斌,唐承丽
湖南目前有各类贫困县(市)28个,其中武陵山区部分属于中央划定的全国18片贫困地区之一。28个贫困县(市)中由国务院重点扶持的有花垣、保靖、永顺、桑植、桂东,汝城、城步、平江等8个县和浏阳、慈利、宜章三个县的一部分老区连片贫困乡,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大金 袁康来 吴峰
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前提。本文根据湖南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材料,系统分析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劳动力转移 障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萍 林超 于璐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典型的偏远传统农业区域,对其宅基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宅基地管理的顶层设计与决策提供实践支撑。宅基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户均面积普遍超标。根据2012年《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相关规定:每一户宅基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兴洋 杨起城 邵泓璐
本文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9个市(州)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其2010—2015年金融扶贫绩效水平及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不同城市的金融扶贫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岳阳和邵阳等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其余7个样本市(州)的金融扶贫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影响金融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则严重阻碍了金融扶贫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金融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效率 农村贫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玉蓉 张青山 邹君
为综合评价湖南农村水贫困现状,找出有效应对措施,以国外最新的水贫困理论为依据,构建湖南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并整理出湖南3种地貌类型区6个行政村的水贫困评价数据;采用非均衡法测算水贫困状况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农村水贫困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即湘西山区最为严重,RWPI值均小于20;湘北洞庭湖平原区最弱,其值在55~56之间;而湘中丘陵区介于其间。不同地区水贫困各系统的综合得分不同,只有提高且均衡各系统的综合得分才能有效减轻地区水贫困程度。供水设施欠佳、利用能力偏低是地区间水贫困状况不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水资源状况是其次要驱动因素;农村环境问题和低效用水是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佳丽
消除贫困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离土不离乡"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选择,然而,其对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离土"与"离乡"的双重视角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收入贫困层面,"离乡"的减贫作用大于"离土";(2)在多维贫困层面,"离土"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态,而"离乡"则尚未起到显著作用;(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我雇佣活动对农户收入贫困的改善作用略低于受雇佣活动,但在农户多维贫困层面,自我雇佣活动则发挥了更加积极的减贫作用。显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新时期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政策的针对性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离土 离乡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君思
价值是行为的先导,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实践中,有正义、和谐以及发展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减贫有着内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追求正义、和谐和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统一于可持续减贫的实践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村地区 可持续减贫 价值取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金融扶贫是助推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重要利器,然而,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合理的产业发展基础。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我国贫困地区的县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产业结构门槛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减贫效应不断减弱;(2)贫困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3)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减贫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协同,但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农村金融减贫效应逐渐显现;(4)相比贫困地区而言,非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明显优于贫困地区。因此,在未来我国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真正形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金融减贫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彬 梁流涛
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作者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地区农户生计状况的调查,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非农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计水平对农户的扶贫需求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天水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偏低且比例不均,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相对不足,生计策略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非农生计策略对抗贫困的显著因素;农户反贫困需求受生计资本拥有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很强的空间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了加快农户可持续脱贫能力培养,扶贫投入应瞄准农户需求等建议。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农户需求 反贫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林波 黄巧琪
农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2018-2020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概率回归模型和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构建中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农户社会资本以非农就业为中介有助于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了农地流转的市场需求,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调节效应,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因此,为提升农地流转效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保持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扩大农地流转市场需求,弱化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喻彩霞 张河清
近几年旅游与反贫困是国际上的新议题,通过发展旅游业,许多贫困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南省新田县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对象,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特色,实施PPT战略,把旅游业发展纳入扶贫攻坚和新田经济开发的重要范畴。
关键词:
PPT战略 贫困地区 旅游开发 新田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海英 解玮 侯淑霞
农村电商是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探究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电商是否具有减贫的效果,本研究基于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减贫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结合生态理论框架(EST)和可持续生计框架(SLA),综述必要性与可行性、减贫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结论显示: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电商是必要并可行的,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电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建立了一定的脱贫促进机制,通过作用点、线、面实现作用效果,即农牧民增收、节支以及赋能,据此建议学术界应给予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电商方面更为深入、全面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对于农村电商开展的成效的检验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玉凤 黄如兰 吴娜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内在或外在原因造成经济水平低下,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在我国目前农村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农村弱势群体弱势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关,更与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非农职业教育状况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差,非农职业教育水平低,导致了其非农就业水平和个人收入低以及家庭生活贫困。只有通过大力宣传非农职业培训、构建科学的培训信息系统、提高培训质量和完善培训保障体系等措施,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农村弱势群体接受非农职业培训,实现非农就业,尽快脱贫致富。
关键词:
农村弱势群体 非农就业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