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6)
- 2023(9188)
- 2022(7117)
- 2021(6627)
- 2020(5316)
- 2019(12036)
- 2018(12366)
- 2017(23433)
- 2016(13010)
- 2015(14738)
- 2014(14636)
- 2013(14202)
- 2012(13016)
- 2011(11524)
- 2010(11585)
- 2009(10625)
- 2008(10202)
- 2007(9198)
- 2006(8574)
- 2005(7719)
- 学科
- 济(55622)
- 经济(55569)
- 农(46855)
- 业(38359)
- 农业(31180)
- 管理(25930)
- 地方(18316)
- 业经(17734)
- 中国(17317)
- 企(16586)
- 企业(16586)
- 方法(15143)
- 数学(13167)
- 数学方法(13069)
- 发(12542)
- 制(11328)
- 农业经济(10871)
- 学(10496)
- 发展(10278)
- 展(10262)
- 土地(10005)
- 财(9808)
- 村(9470)
- 农村(9451)
- 体(8910)
- 贸(8398)
- 环境(8397)
- 贸易(8391)
- 策(8098)
- 易(8063)
- 机构
- 学院(176860)
- 大学(169562)
- 济(71833)
- 经济(70260)
- 管理(63814)
- 研究(63717)
- 理学(54358)
- 理学院(53662)
- 管理学(52733)
- 农(52502)
- 管理学院(52415)
- 中国(49725)
- 科学(40807)
- 农业(39840)
- 京(36788)
- 业大(34155)
- 江(33840)
- 所(32642)
- 中心(30849)
- 财(29798)
- 研究所(29700)
- 范(26000)
- 师范(25778)
- 省(25163)
- 农业大学(24535)
- 州(23451)
- 财经(22664)
- 院(22356)
- 北京(21567)
- 科学院(20996)
- 基金
- 项目(120294)
- 科学(94192)
- 研究(91898)
- 基金(84353)
- 家(73520)
- 国家(72768)
- 科学基金(61641)
- 社会(58174)
- 社会科(54454)
- 社会科学(54438)
- 省(51248)
- 基金项目(46163)
- 划(40113)
- 编号(39901)
- 教育(39633)
- 自然(37894)
- 自然科(36844)
- 自然科学(36836)
- 自然科学基金(36117)
- 资助(31598)
- 成果(31014)
- 农(30495)
- 发(29152)
- 重点(27151)
- 课题(27140)
- 部(25814)
- 创(24513)
- 发展(23814)
- 国家社会(23592)
- 展(23434)
- 期刊
- 济(93304)
- 经济(93304)
- 农(57914)
- 研究(50260)
- 中国(43146)
- 农业(39125)
- 学报(29492)
- 科学(27612)
- 大学(23124)
- 业经(22687)
- 学学(21757)
- 财(21370)
- 教育(19683)
- 融(19189)
- 金融(19189)
- 管理(19006)
- 业(18653)
- 技术(15425)
- 农村(14473)
- 村(14473)
- 问题(14421)
- 农业经济(14289)
- 资源(12787)
- 版(11478)
- 经济研究(11077)
- 世界(10587)
- 经济问题(10539)
- 财经(10308)
- 农村经济(9650)
- 社会(9158)
共检索到27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汪恭礼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本战略途径。在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既是起始点,又是落脚点。而农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江南某镇农地流转的主要做法,探讨了农地流转对促进现代化各基本战略之间协调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加快流转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四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欧阳河
2030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点。文章在分析全球化进程对受教育者的未来工作需求、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理论,将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2030的远景目标。为如期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建议从战略上实施四大转型:转变发展格局,实现普职教育等值;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现代性增长;转变培养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决策方式,以高质量的研究为支撑。在推进策略上,建议推进世界水平、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职业院校建设;聚焦包容、优质和公平;构建与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2030年 愿景 目标 现代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志杰 吴国清 白光润
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及意象地图描绘等方法 ,初步探究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是以“环状”为特征 ;而组成意象空间的要素主要有干道、桥梁、节点、标志和区域 ;其中干道和桥梁构建了“环状”意象空间框架。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 ,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江南水乡古镇 旅游地意象空间 意象地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静 白佶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土地规模 流转意愿 乡贤能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 王敏 诸培新
以江苏省S县为例,运用街头官僚理论分析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农地流转政策执行偏差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表明,由于上级政府农地流转政策不明确、激励不足、政策执行者能力有限和利己动机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等原因,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表现为强制性、附加式和选择性政策执行偏差,侵犯了农民土地流转自由选择权、收益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等多种土地权益。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矫正基层政策执行者行为偏差,文章从农地流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者、农民权益主体以及政策实施环境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 王敏 诸培新
以江苏省S县为例,运用街头官僚理论分析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农地流转政策执行偏差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表明,由于上级政府农地流转政策不明确、激励不足、政策执行者能力有限和利己动机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等原因,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表现为强制性、附加式和选择性政策执行偏差,侵犯了农民土地流转自由选择权、收益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等多种土地权益。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矫正基层政策执行者行为偏差,文章从农地流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者、农民权益主体以及政策实施环境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占军 张绍良 张建 刘卫 朱新华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建议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春霞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的一种方式,它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关"三农"发展的大事,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土地流转,能够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辽宁省阜蒙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用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地托管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地托管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千梅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与普及,会计行业也由以前的传统手工运算发展为电子化运算。当今,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引领与带动下,会计电子化也逐渐向会计信息化运算迈进,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机构还未实现会计信息化,而对于我国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进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从会计信息化的概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积极影响、当今会计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方案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何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问题 方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驹 汪锐 杨继瑞
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是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当前,不少城市和地区的农民工在经济地位、社会环境、受教育机会、身份等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被边缘化的情况。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在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上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农民工户籍、住房、教育、社保、医疗、文化、民主权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是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实践与成功范例。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待遇 新型城市化 重庆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虹
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改革。在经济上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 ,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政治上 ,乡镇长直选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直接民主的进程。在文化上 ,改变农村教育投资体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关键词:
农村 小康社会 农民收入 直选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