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5)
2023(11672)
2022(10327)
2021(9739)
2020(8086)
2019(18696)
2018(18780)
2017(36733)
2016(19841)
2015(22419)
2014(22382)
2013(22369)
2012(20366)
2011(18447)
2010(18368)
2009(16751)
2008(16047)
2007(14074)
2006(12492)
2005(10687)
作者
(57026)
(47831)
(47000)
(44919)
(29942)
(22967)
(21243)
(18945)
(17911)
(16771)
(16207)
(15948)
(14955)
(14871)
(14433)
(14338)
(14289)
(13996)
(13539)
(13202)
(11915)
(11628)
(11506)
(11004)
(10716)
(10606)
(10516)
(10449)
(9639)
(9444)
学科
(82693)
经济(82609)
(60366)
管理(50993)
(47402)
(38999)
企业(38999)
方法(36925)
数学(32554)
数学方法(32248)
农业(31482)
业经(21490)
中国(20157)
(18858)
贸易(18853)
(18534)
(18478)
(17224)
地方(17028)
(14529)
技术(12850)
(12624)
环境(12323)
(12284)
理论(11684)
(11413)
(11341)
农业经济(10779)
(10705)
银行(10670)
机构
学院(281221)
大学(279324)
管理(115592)
(114380)
经济(112042)
理学(101295)
理学院(100274)
管理学(98649)
管理学院(98176)
研究(92429)
中国(69532)
(64169)
(58836)
科学(58492)
业大(49845)
农业(49236)
(47870)
(46177)
中心(42904)
研究所(42298)
(40325)
财经(38966)
(36422)
北京(36387)
师范(36145)
(35707)
经济学(33036)
(32708)
经济管理(32673)
(32419)
基金
项目(198775)
科学(156161)
研究(146938)
基金(144626)
(125556)
国家(124472)
科学基金(106996)
社会(92430)
社会科(87246)
社会科学(87223)
(78038)
基金项目(77980)
自然(69444)
自然科(67755)
自然科学(67742)
自然科学基金(66528)
教育(65344)
(64452)
编号(61524)
资助(58835)
成果(48307)
(44361)
重点(43540)
(43051)
(40998)
课题(40351)
创新(38207)
科研(37806)
国家社会(37667)
教育部(37549)
期刊
(125662)
经济(125662)
研究(79488)
(66074)
中国(52143)
学报(45705)
农业(45134)
科学(42592)
管理(36626)
大学(35266)
学学(33462)
(32903)
教育(27563)
业经(26209)
(24197)
金融(24197)
技术(23256)
(20980)
问题(18227)
财经(17540)
经济研究(17537)
(14809)
(14789)
图书(14424)
农业经济(14349)
科技(14243)
技术经济(14052)
农村(13985)
(13985)
理论(13934)
共检索到40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同山  徐雪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流转不畅会造成的土地产出损失的基础上,利用黄淮海农区738户农户数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和基于多值处理效应模型的平均处理效应(ATE)估计法,测度了农户的流转意愿对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想"流出"或"流入"土地而不得,会造成明显亩均产量下降和单位土地产出损失;如果农户能够通过流转获得理想规模的土地,土地产出率会大幅提升。因此,应加快消除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人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士超  王健  
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要素市场扭曲和空间失衡的角度探究了农业要素市场关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要素市场具有关联性,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会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降低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农业生产要素空间失衡会造成周边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甚至超过了直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全要素生产效率分解,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损失,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效率损失。因此,降低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至关重要,发展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降低农业外包服务成本,提高农业金融的可及性,是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市场发育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鑫  孙敏  
现行农地城市流转是在政府双重垄断状况下进行,即政府垄断征地和垄断供地,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垄断征地和垄断供地对社会福利和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双重垄断会造成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垄断征地导致农民补偿不足,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垄断供地导致土地资源配置失调,引起土地产品供给不足或经济低效增长。农地城市流转制度改革应引入更多市场竞争因子,打破政府双重垄断,增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霜  张安录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征地面积逐年增加,是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既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农地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各种外部性的影响,以达到社会均衡状态为目标。本文通过武汉城市圈的实证,计算农地城市流转的净外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净外部性小于农地保有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外部性损失,并且其结果与征地的用途和周围环境有关。为了减少农地流转带来的社会损失,控制土地供给的源头,改变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供应模式;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严格对土地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监管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梅玲  吴小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传喜  丁璐扬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模型,测算不同行业、不同地区2006—2015年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指数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比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指数不同,即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程度不同;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近20%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导致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导致的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错配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户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要求农地流转出发,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不畅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黄淮海农区5省18县(市、区)708户小麦种植户的一手调查数据,在处理内生性和选择偏误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农地流转不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想流出或流入农地却不能实现,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小麦产量。从平均处理效应(ATE)看,想减少或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不能流出或流入理想规模的农地,会造成12.16%的小麦亩均产量损失。基于加权最小二乘(WLS)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这一结论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应尽快消除农地流转的各种障碍,推动农村人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沃林  曹壹帆  邹宝玲  
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沃林  曹壹帆  邹宝玲  
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研究目的:计算并比较现阶段全国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的效率损失以及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以期对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关系的协调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边界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大陆31个省市的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共计12年的数据计算了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低效产生的效率损失和农地非农化过度性的损失。研究结果:虽然现阶段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效率损失在逐渐减少,但中国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阶段共计过度性农地非农化184234hm 2,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11.2%,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合理的资源利用要求资源配置在代际上是有效率的。在资源代际最优配置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是否符合代际配置效率的宏观决策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地非农化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若以1989-2003年为研究区间,1989-1996年阶段东、中、西部地区的过度非农化比例分别占各自实际非农化数量的6.58%、6.84%和7.85%,反映出1989-1996年期间的农地非农化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造成农地的过度非农化。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农地非农化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来保证农地资源能够在未来得到更优的利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本文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周晓时  
本文构建农业要素错配与产出变动的分析框架,基于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核算了中国农业要素产出弹性,并考察了各地区的农业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先改善后加深再改善的趋势,而在东北地区不断改善。劳动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断缓解,在东北地区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土地要素在东部地区配置相对不足,在西部地区投入相对过度,且各地区的土地要素错配均未得到明显"纠正"。(2)从产出变动的视角看,1978—2015年,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错配对中国农业产出变动的平均影响分别为0.02%、0.05%和-0.10%。从产出损失的视角看,农业要素错配造成中国农业产出年均5%的损失且不断增加。最后本文认为,优化地区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减少农业产出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基宏  
无论考察农地规模还是兼业程度对土地产出率的影响时,都存在着两 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与证据。本文运用农户模型,推导出在一定市场条件下,两种因 素都与土地产出率存在一种反向关系。若将两种影响综合考虑,就给出了解答这一 争议的一个新的视角。当然,更为细致的讨论还要由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更为完善 的农户模型给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兴龙  沈坤荣  
经济新常态下,亟需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资本要素的扭曲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配置,导致经济总产出的损失比率在15%-20%左右,且存在恶化趋势。使用2002-2007年和2002-2013年两组数据,对行业、区域及所有制三个维度导致的资本扭曲进行分解并计算产出损失,结果发现:行业因素和所有制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下降,而区域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上升;现阶段资本扭曲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在地区间的扭曲配置。政府需要进一步消除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行业内部竞争,减少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并重点破除地区间的资本流动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