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6)
- 2023(6452)
- 2022(5310)
- 2021(4698)
- 2020(3906)
- 2019(8524)
- 2018(8380)
- 2017(16396)
- 2016(8859)
- 2015(9592)
- 2014(9377)
- 2013(9368)
- 2012(8619)
- 2011(7971)
- 2010(7936)
- 2009(7450)
- 2008(7179)
- 2007(6497)
- 2006(5942)
- 2005(5214)
- 学科
- 济(46961)
- 经济(46932)
- 农(44537)
- 业(30674)
- 农业(29775)
- 管理(17809)
- 地方(15556)
- 方法(14176)
- 业经(13545)
- 数学(13294)
- 数学方法(13226)
- 中国(10718)
- 农业经济(10139)
- 企(9803)
- 企业(9803)
- 发(9717)
- 村(8949)
- 农村(8942)
- 土地(8781)
- 制(8162)
- 地方经济(7677)
- 发展(7669)
- 展(7663)
- 环境(7394)
- 学(7245)
- 收入(6748)
- 劳(6737)
- 劳动(6736)
- 及其(6532)
- 人口(6526)
- 机构
- 学院(127573)
- 大学(120695)
- 济(57746)
- 经济(56781)
- 管理(50145)
- 农(45095)
- 研究(44802)
- 理学(44136)
- 理学院(43680)
- 管理学(43073)
- 管理学院(42866)
- 中国(35355)
- 农业(34202)
- 科学(28276)
- 业大(27445)
- 京(24204)
- 所(22782)
- 中心(21876)
- 农业大学(20971)
- 研究所(20836)
- 财(20809)
- 江(19735)
- 经济管理(17893)
- 范(17150)
- 师范(17046)
- 财经(16800)
- 经济学(16512)
- 业(16335)
- 省(16085)
- 发(15960)
- 基金
- 项目(91628)
- 科学(73675)
- 研究(68903)
- 基金(66955)
- 家(58423)
- 国家(57866)
- 科学基金(49782)
- 社会(46437)
- 社会科(43682)
- 社会科学(43670)
- 省(38568)
- 基金项目(36806)
- 划(30579)
- 自然(30330)
- 自然科(29542)
- 自然科学(29539)
- 编号(29025)
- 自然科学基金(28990)
- 教育(28698)
- 农(27721)
- 资助(24885)
- 发(23077)
- 成果(21046)
- 重点(20664)
- 部(20432)
- 国家社会(19520)
- 创(19324)
- 发展(19172)
- 展(18888)
- 课题(18815)
共检索到186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本文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以及HR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效率情况,并基于效率协调原则提出了农地制度发展的方向及需注意的问题,给农地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点。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农地流转对"三农"发展的效率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地区不平衡性,农业增产效率最大,农民增收效率次之,农村发展效率最差;东部发达地区的流转效率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东部地区效率协调情况较差。未来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体现农地流转的效率多维性,从效率协调的视角给经济效率框定一个不能逾越的"条件极值",建立政府监督农地流转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区域差异 农地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晓林 吴次芳 刘婷婷
研究目的:对中国"七五"到"十五"期间区域农地的生产效率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和BC2模型。研究结果:(1)传统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地综合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较高,农业生产具有优势。(2)规模收益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投入结构存在着问题,西部地区投入不足。(3)从时间序列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在"十五"期间各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影响。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杜金沛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地承包制 农地流转 物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式恩
河南省正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三化协调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则是农村土地的分散化和农户的小规模经营,而农地有序流转,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则是农业发展和三化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新乡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该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绩效分析 三化协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玉桃 杨娟
本文主要采用SFA模型,将对碳排放效率有影响的七个变量加入模型,测算出1996—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值。然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碳排放效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阶段,在地区上存在趋异的现象,即碳排放效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系统的碳排放协调机制,保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运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卞琦娟 周曙东 易小燕 王玉霞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77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浙江省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现状,以总结现阶段农地流转的新特点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差异。在实证调研中主要了解3个方面的问题:被访问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农地经营与利用情况;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浙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浙江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呈现出浙东、浙中和浙北明显的梯度结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是出现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客观物质基础,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地流转市场逐渐健全;农户之间的流转还是主要用来种植粮食,农户与专业大户...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地经营 合同 区域差异 浙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瑞 柳海燕 栾江
本文在梳理目前农地流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陕西、浙江、吉林四省的实地调查资料,对中国农地流转的交易特征、交易过程及呈现出的区域差异做出整体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地流转交易行为在经济转型期间表现出独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目前农户仍以经营分到的土地为主,流转对象主要选择本村村民,流转的农地与自家地块大不相连,而且大多以非正式的口头协议为主,很少接受村委会监督;现金补偿方式是农地流转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国民 林龙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传玉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与协调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两田制"、"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股份制"等不同农地模式是家庭承包制下不同地区对农地使用效率与公平的响应与权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引起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农地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应坚持"新增人口生来拥有一份所属社区集体土地的权利"这一起点公平为前提。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效率与公平 起点公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召将
国内各区域的农地流转规模与契约安排差异显著,转租抑或股份合作制,是农地流转契约安排的区域差异的典型体现。契约选择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可作为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区域差异分析的理论依据,通过广东省中山市和清远地区的典型案例差异比较,得到的政策含义在于,股份合作制作为农地流转交易中较为先进的契约安排,虽受到组织管理(费用)要素的严格约束,但并不意味着其不能成为后发展地区的自觉选择。政策推动的适应性自我完善存在乐观预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新蕾 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本质上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农业用途和非农业用途的合理分配。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3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采用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对农地选择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地类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73.95元/m2,最低的为4.44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58.40元/m2,最低的为4.16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39.52元/m2,最低的为3.58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玲玲 刘彬斌 秦小丽
文章采用EG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农地流转、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有效地推动了农地流转,同时城镇化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的发展。三要素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从轻度失调上升为初级协调,但在20002008年期间,农地流转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耦合协调程度甚低。最终从农地流转、农村金融及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杨晓莹
人地依赖关系中的情感依赖维度对禀赋效应的影响大于客观依赖维度,且情感依赖关系对客观依赖关系与禀赋效应间的作用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而农地确权则会缓解禀赋效应的存在性。从代际差异看,一方面,在禀赋效应存在性上,新生代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表明禀赋效应会随着新老两代农民的更替而弱化;另一方面,在影响因素上,情感依赖维度的3个指标、客观依赖维度的土地保障指标正向影响老一代农民的禀赋效应存在性,但这两个维度的所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均无显著影响;农地确权则对老一代农民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减弱新生代农民禀赋效应的存在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杨晓莹
人地依赖关系中的情感依赖维度对禀赋效应的影响大于客观依赖维度,且情感依赖关系对客观依赖关系与禀赋效应间的作用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而农地确权则会缓解禀赋效应的存在性。从代际差异看,一方面,在禀赋效应存在性上,新生代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表明禀赋效应会随着新老两代农民的更替而弱化;另一方面,在影响因素上,情感依赖维度的3个指标、客观依赖维度的土地保障指标正向影响老一代农民的禀赋效应存在性,但这两个维度的所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均无显著影响;农地确权则对老一代农民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减弱新生代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