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4)
- 2023(20691)
- 2022(17155)
- 2021(15994)
- 2020(13023)
- 2019(29853)
- 2018(29622)
- 2017(56370)
- 2016(30536)
- 2015(34322)
- 2014(34343)
- 2013(33667)
- 2012(30964)
- 2011(27780)
- 2010(27727)
- 2009(25309)
- 2008(24562)
- 2007(21794)
- 2006(19495)
- 2005(17131)
- 学科
- 济(128402)
- 经济(128256)
- 业(87006)
- 管理(82478)
- 企(63540)
- 企业(63540)
- 农(52718)
- 方法(51596)
- 数学(44653)
- 数学方法(44037)
- 中国(38582)
- 农业(35190)
- 业经(32617)
- 地方(31145)
- 财(29769)
- 学(26017)
- 制(23873)
- 贸(22216)
- 贸易(22200)
- 易(21507)
- 发(20101)
- 银(19893)
- 技术(19886)
- 理论(19872)
- 银行(19841)
- 环境(19630)
- 行(19054)
- 融(18865)
- 金融(18860)
- 和(18758)
- 机构
- 学院(429297)
- 大学(427035)
- 济(172867)
- 经济(169090)
- 管理(167748)
- 研究(146766)
- 理学(144900)
- 理学院(143301)
- 管理学(140659)
- 管理学院(139881)
- 中国(111030)
- 京(91322)
- 科学(91028)
- 农(83210)
- 财(76725)
- 所(73300)
- 业大(68140)
- 中心(67726)
- 研究所(66654)
- 江(64508)
- 农业(63776)
- 财经(60923)
- 范(58647)
- 师范(58100)
- 北京(57386)
- 经(55654)
- 院(53354)
- 州(51955)
- 经济学(51300)
- 师范大学(46764)
- 基金
- 项目(294932)
- 科学(232221)
- 研究(217493)
- 基金(212701)
- 家(185592)
- 国家(183947)
- 科学基金(158008)
- 社会(137591)
- 社会科(130043)
- 社会科学(130010)
- 省(116205)
- 基金项目(112606)
- 自然(101393)
- 教育(99444)
- 自然科(99012)
- 自然科学(98988)
- 划(97214)
- 自然科学基金(97158)
- 编号(89865)
- 资助(86507)
- 成果(72212)
- 发(66185)
- 重点(66044)
- 部(64612)
- 课题(61769)
- 创(60992)
- 创新(56937)
- 国家社会(56721)
- 科研(55886)
- 教育部(55175)
- 期刊
- 济(195838)
- 经济(195838)
- 研究(125130)
- 中国(90861)
- 农(82139)
- 学报(68361)
- 科学(63976)
- 管理(60399)
- 财(56693)
- 农业(55751)
- 大学(53072)
- 教育(50231)
- 学学(50014)
- 融(40021)
- 金融(40021)
- 技术(38685)
- 业经(37070)
- 经济研究(29333)
- 财经(28727)
- 业(27382)
- 问题(26696)
- 经(24612)
- 版(21951)
- 图书(21848)
- 科技(21044)
- 技术经济(20385)
- 资源(20096)
- 理论(19248)
- 现代(19244)
- 世界(19079)
共检索到640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敬磊 刘光远 赵美平
文章在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数学模型与计量方法,以山东菏泽市为例,分析了该市2000~2011年期间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三者之间互动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特征与优化改进措施,进而采用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自相关与滑动平均预测的方法,预测了该市2012~2014年间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及其所处阶段特征。研究结果:(1)该市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1年间呈现出显然不同的3阶段性特征,从总体上看,此期间该市正处于过度调和与失调衰退并行期;(2)所预测的2012~2...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亿钧
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地,滞后的城镇化必然难以充分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转移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不相协调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协调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协调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志营 李盛竹 李倩
对公共资源城乡共享、网络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31个省份2011—2019年耦合协调度特征,探讨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我国公共资源城乡共享、网络化与城镇化综合水平呈波动性增长;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介于濒临失调和良好协调之间,"两极格局"现象突出;时间维度上,耦合协调度呈"W"型增长,上升与演进的速度缓慢;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分布与"胡焕庸线"基本吻合,整体上呈"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需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乡村地区网络化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更加公平。本文研究对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创新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中伟 陈浩
文章利用全国13个产粮大省面板数据估算发现,各省劳均土地面积均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下最优的土地面积,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均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规范分析二者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不一致及动力不足;现有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是导致二者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有利于二者统筹发展;提高地租和摒弃城乡二元制度能提高土地流转主动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生活成本差异分别对劳动力转移造成拉力和推力;城乡二元制度不约束劳动力转移就业,但制约其真正市民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 统筹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宇玮 刘东皇
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实证研究了1981-2013年间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发现:从总体效应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具体效应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益提升的推动作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服务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对经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对空间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林
在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地区稳定发展的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以西部地区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当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新型城镇化 协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进军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大量理论揭示出这样规律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出现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