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4)
- 2023(6593)
- 2022(5412)
- 2021(5104)
- 2020(4320)
- 2019(9594)
- 2018(9603)
- 2017(18462)
- 2016(10395)
- 2015(11297)
- 2014(10993)
- 2013(11235)
- 2012(10674)
- 2011(9833)
- 2010(10045)
- 2009(9311)
- 2008(9046)
- 2007(8522)
- 2006(7797)
- 2005(6909)
- 学科
- 济(45773)
- 经济(45733)
- 农(44666)
- 业(34394)
- 农业(29712)
- 管理(20440)
- 方法(15271)
- 业经(14386)
- 企(13897)
- 企业(13897)
- 数学(13689)
- 数学方法(13563)
- 中国(12134)
- 制(10602)
- 学(10598)
- 地方(10475)
- 农业经济(10012)
- 发(9277)
- 财(9152)
- 村(8999)
- 农村(8988)
- 土地(8876)
- 体(8315)
- 发展(7665)
- 展(7648)
- 策(7594)
- 及其(7406)
- 贸(7355)
- 贸易(7352)
- 收入(7227)
- 机构
- 学院(150173)
- 大学(145954)
- 济(63946)
- 经济(62717)
- 研究(58125)
- 农(55937)
- 管理(53843)
- 理学(46558)
- 理学院(46017)
- 管理学(45151)
- 管理学院(44929)
- 中国(44614)
- 农业(43345)
- 科学(38338)
- 业大(34614)
- 所(31653)
- 京(31574)
- 研究所(28909)
- 中心(26830)
- 农业大学(26614)
- 财(25547)
- 江(24654)
- 省(22287)
- 业(22067)
- 院(20056)
- 财经(19860)
- 科学院(19830)
- 范(19362)
- 北京(19298)
- 师范(19060)
- 基金
- 项目(103093)
- 科学(79990)
- 基金(74318)
- 研究(72519)
- 家(67795)
- 国家(67140)
- 科学基金(55136)
- 社会(45983)
- 社会科(43069)
- 社会科学(43053)
- 省(41995)
- 基金项目(39776)
- 自然(36315)
- 自然科(35373)
- 自然科学(35357)
- 划(34994)
- 自然科学基金(34735)
- 农(31685)
- 教育(31351)
- 资助(29930)
- 编号(29605)
- 发(24574)
- 重点(24023)
- 部(23331)
- 成果(22833)
- 业(21332)
- 创(20890)
- 计划(20672)
- 课题(20357)
- 科研(19950)
- 期刊
- 济(79016)
- 经济(79016)
- 农(61019)
- 研究(41467)
- 农业(41430)
- 中国(35409)
- 学报(31649)
- 科学(28521)
- 大学(23825)
- 学学(23150)
- 业(19601)
- 业经(19382)
- 财(17298)
- 融(16123)
- 金融(16123)
- 管理(15306)
- 农业经济(13463)
- 农村(13391)
- 村(13391)
- 教育(12519)
- 问题(11877)
- 技术(11345)
- 版(10792)
- 业大(10775)
- 世界(10184)
- 经济研究(9946)
- 农业大学(9520)
- 财经(9418)
- 经济问题(9033)
- 农村经济(8966)
共检索到230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伟
本文在对农地的分类和构成从区位、用途与所有权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实际,从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开发地三个方面探析农地流转的内涵结构。然后,结合我国农地流转中出现的偏差,依据各种农地的功能,从规范流转的视角,提出农用地应严格按照国家对承包地流转规定的"三个不得",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和同价"、未利用地和新增土地"农用优先"的原则进行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内涵结构 偏差 实施差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杨晓莹
人地依赖关系中的情感依赖维度对禀赋效应的影响大于客观依赖维度,且情感依赖关系对客观依赖关系与禀赋效应间的作用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而农地确权则会缓解禀赋效应的存在性。从代际差异看,一方面,在禀赋效应存在性上,新生代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表明禀赋效应会随着新老两代农民的更替而弱化;另一方面,在影响因素上,情感依赖维度的3个指标、客观依赖维度的土地保障指标正向影响老一代农民的禀赋效应存在性,但这两个维度的所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均无显著影响;农地确权则对老一代农民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减弱新生代农民禀赋效应的存在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杨晓莹
人地依赖关系中的情感依赖维度对禀赋效应的影响大于客观依赖维度,且情感依赖关系对客观依赖关系与禀赋效应间的作用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而农地确权则会缓解禀赋效应的存在性。从代际差异看,一方面,在禀赋效应存在性上,新生代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表明禀赋效应会随着新老两代农民的更替而弱化;另一方面,在影响因素上,情感依赖维度的3个指标、客观依赖维度的土地保障指标正向影响老一代农民的禀赋效应存在性,但这两个维度的所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均无显著影响;农地确权则对老一代农民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减弱新生代农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周凌
我国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要素联动性变化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本文在分析农地流转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数据对农地流转的农业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且非常显著;消费需求、农业科技、劳动力和城镇化对农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是其中城镇化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负向,且不显著,农业贸易、农业投资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反向的且显著。将农地流转置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中,稳步推进农地适度流转,促进农地流转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效衔接,补支农资金不足短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云奋 齐春宇
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必要途径。然而,我国的农地流转状况,特别是市场意义上的流转却差强人意。本文基于山东省临沂市和济宁市的调研,将农地分为三种类型:良田、山地和岭地。分析了农地流转困难的成因:不同类型的农地对农民的作用不同,其中,良田对农民的生活起到最基本的保障作用,而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的担心,导致了良田的流转极其困难。而良田流转的困难导致了其他两种类型土地的流转的困难,于是造成了所有农地流转困难的局面。因此,要加快农地流转,应该从良田的流转着手,只有解决良田流转后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才能清除土地流转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李玖玲
农地流转对于实现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数字乡村建设为破解我国农地流转水平偏低的困局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提升农地流入和流出意愿、提高农地流转市场供求匹配效率,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促进农地流转。但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体系不健全、数字素养匮乏、技术环境有待提升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需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制度体系、培养农民数字素养和完善数字技术环境四个方面着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华锋
我国农村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有着丰富且严格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农地集体所有的专属性、农地集体所有的实物不可分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支配受限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权能可分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收益可分性等,理清农地集体所有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制止地方政府对农民集体土地的非法征收;(2)可以有效制止对集体土地的变相买卖;(3)有助于澄清农地集体所有相关问题的一些争论;(4)可以实施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农业现代化经营。
关键词:
农地 集体所有 内涵 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经验,揭示了农地调整的治理内涵,以突破既有的认识框架。研究发现,"结平衡账"构成了农地调整的核心机制,其实质是在村社范围内构建和形塑一套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体系。农地调整对"结平衡账"机制的启动,在实现土地利益于村民间均衡分配目标的基础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治理内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实现了对村民全面和深度的动员,为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实践场域,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二是,它为村庄日常积累的矛盾提供了化解平台,增强了村级组织在村民当中的合法性。因此,农地调整实践从总体上达到了村民的强政治参与能力和村级组织的强治理能力的双强效果,村级自主治理能力不断得到激发和增强。在农村村级治权普遍弱化的情况下,反思当前的农村确权实践,仍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农地调整 结平衡账 村民自治 村级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曹志立
农地三权分置是沿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进行的增量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个人层面看,扩展承包地物权体系,巩固承包经营主体的财产权利;从市场层面看,细分农地产权结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社会层面看,重构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基础。作为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农地三权分置在实践层面也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助于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实现土地权益的多元共享;促进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社会权力关系,形成农村多主体合作治理局面。
关键词:
农地三权分置 理论内涵 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武剑
与人们熟知的"土地稳定性"概念相比,"地权安全性"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广泛,更能完整地表明地权权利所包括的内容。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在中国17个省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土地的地权安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农村土地地权安全性构成的四个重要因子,分别是:时间持续性、保障性、权利强度和土地调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四个因子中,时间持续性因子和保障性因子相对较强,土地调整因子和权利强度因子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地权安全性 因子分析 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经验,揭示了农地调整的治理内涵,以突破既有的认识框架。研究发现,"结平衡账"构成了农地调整的核心机制,其实质是在村社范围内构建和形塑一套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体系。农地调整对"结平衡账"机制的启动,在实现土地利益于村民间均衡分配目标的基础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治理内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实现了对村民全面和深度的动员,为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实践场域,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二是,它为村庄日常积累的矛盾提供了化解平台,增强了村级组织在村民当中的合法性。因此,农地调整实践从总体上达到了村民的强
关键词:
农地调整 结平衡账 村民自治 村级治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文彬 陈风波 谭莹
在农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受偿价格(WTA)和农地转入意愿支付价格(WTP)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意愿价格作为度量农户对农地估值的主要方式,种粮目的差异导致农户对农地估值产生差异,进而通过意愿价格影响农地流转行为。本文将种粮目的划分为满足口粮型、维持就业型和追求利润型,在此基础上,利用5省447户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了种粮目的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农地流转偏好稳定和具有农地流转意愿的两种情形中,对于WTA,三种类型农户的WTA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有追求利润型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文彬 陈风波 谭莹
在农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受偿价格(WTA)和农地转入意愿支付价格(WTP)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意愿价格作为度量农户对农地估值的主要方式,种粮目的差异导致农户对农地估值产生差异,进而通过意愿价格影响农地流转行为。本文将种粮目的划分为满足口粮型、维持就业型和追求利润型,在此基础上,利用5省447户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了种粮目的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农地流转偏好稳定和具有农地流转意愿的两种情形中,对于WTA,三种类型农户的WTA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有追求利润型农户的WTA显著高于满足口粮型;对于WTP,农户的WTP随着满足口粮、维持就业和追求利润三类种粮目的依次递增。(2)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只增强了农户对农地的依赖,WTA显著变大而WTP没有显著变化,而拥有大型农机的农户其对农地依赖的同时也提高了农地转入意愿,WTA和WTP都显著变大。(3)户主年龄越大,农地转出意愿越强,WTA和WTP都显著变小;家庭承包地面积越大,农地转入意愿越强,WTP显著变大。未来,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农户种粮目的的转变。在农地流转需求方面,政策上对种植大户的扶持以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可以增加追求利润型农户,可能会加速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在农地流转供给方面,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迁移可以为农地市场形成提供条件,政策上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融合的劳动力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