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2)
- 2023(4872)
- 2022(3904)
- 2021(3788)
- 2020(2961)
- 2019(6713)
- 2018(6586)
- 2017(13081)
- 2016(7240)
- 2015(7889)
- 2014(7726)
- 2013(7856)
- 2012(7401)
- 2011(6799)
- 2010(6919)
- 2009(6517)
- 2008(6335)
- 2007(5781)
- 2006(5389)
- 2005(4673)
- 学科
- 农(44654)
- 济(35783)
- 经济(35748)
- 农业(29887)
- 业(28072)
- 业经(12202)
- 管理(11971)
- 地方(10886)
- 农业经济(10040)
- 方法(9796)
- 数学(9131)
- 数学方法(9070)
- 村(8992)
- 农村(8983)
- 土地(8727)
- 中国(8440)
- 发(8320)
- 制(7378)
- 企(7148)
- 企业(7148)
- 发展(6888)
- 展(6886)
- 收入(6837)
- 劳(6676)
- 劳动(6674)
- 人口(6424)
- 学(6335)
- 农业劳动(6315)
- 分配(6018)
- 及其(5991)
- 机构
- 学院(105220)
- 大学(99083)
- 济(47360)
- 经济(46633)
- 农(43832)
- 管理(39515)
- 研究(38738)
- 理学(34653)
- 理学院(34274)
- 管理学(33785)
- 管理学院(33600)
- 农业(33096)
- 中国(30388)
- 业大(24647)
- 科学(23965)
- 所(20248)
- 农业大学(20184)
- 京(20091)
- 中心(18975)
- 研究所(18375)
- 财(18052)
- 江(16503)
- 业(15702)
- 省(15278)
- 经济管理(14996)
- 范(14317)
- 财经(14242)
- 师范(14224)
- 科学院(13999)
- 发(13959)
- 基金
- 项目(73373)
- 科学(57703)
- 研究(55665)
- 基金(53356)
- 家(47263)
- 国家(46753)
- 科学基金(39166)
- 社会(36490)
- 社会科(34071)
- 社会科学(34064)
- 省(29598)
- 基金项目(29100)
- 农(26862)
- 自然(23949)
- 编号(23942)
- 划(23709)
- 自然科(23310)
- 自然科学(23308)
- 教育(23041)
- 自然科学基金(22885)
- 资助(20245)
- 成果(18360)
- 发(18165)
- 部(16892)
- 重点(16372)
- 国家社会(15542)
- 业(15502)
- 课题(15200)
- 发展(15004)
- 创(14951)
共检索到15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记峰 吴晓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引发了学者乃至全社会对于当前农地制度的激烈争论。土地的紧缺以及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使得四川偏远丘陵地区农地流转也逐步兴起,但自然地理条件差、土地产出效益低、土地细碎化等状况制约了土地流转规模、增加了流转的交易成本,形成有供无需的现象,进而需要通过提高农地收益、建设中介组织以及吸引外来资本等措施以推动当地的农地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深丘地区 问题与困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怀超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农地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地适度流转和推进农地业主开发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秀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和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廷春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丘陵地区人口综合素质 ,为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提供战略资源保障 ;加强资金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提供硬件平台 ;加快城市化步伐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建立农业与工业有效互动的城市体系 ;切实建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促互动机制。
关键词:
四川丘陵 农业 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东升
一、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特点四川丘陵地区包括自贡、遂宁、内江、南充四地市的全部,重庆、乐山的大部,宜宾、泸州、绵阳、德阳、达县、涪陵等地市的小部区县,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雪松 邓先才 闫俊 徐增华 邓良基
本文以四川丘区射洪县为例,重点阐述射洪县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其包括信息资源库、信息传输平台和信息服务体制等,并对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西南地区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信息服务体系 射洪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红琳 陈尚洪 沈学善 郭珍 蒋梁材 刘定辉
以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稻田和旱地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研究四川丘陵地区不同油菜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田生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696.25、2552.85 kg hm-2,比稻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7.61%和11.36%。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8 d,抗倒伏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川油58的生育期233d,抗倒伏性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较强。旱地生态环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3091.75、3054.95 kghm-2,较旱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4.94%和13.58%。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崇辉
资料分析和试验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低产原因是:土壤结构差、湿度大、有效养分低;气温偏高、温差较小、降雨较多;油菜前期苗弱而达不到壮苗秋发及年后偏施氮肥。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稻田早开沟排水,增施有机干粪;稀播早栽促秋发;合理施肥,重前期追肥;即时防治病虫,重点防治菌核病。
关键词:
油菜,低产原因,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鸿 姜心禄 樊红柱 郑家国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供需平衡 四川 丘陵地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紫东
西部丘陵地区地处内陆,城镇化面临不发达、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流动人口较多等现实困境。论文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骨干交通为纽带、梯度推进为抓手、城市规划管理为保障,分级分类差异化、非均衡多点多极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鸿儒 陈士章 李超林 林桦
四川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途径探讨李鸿儒陈士章李超林林桦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四川是全国农业大省,四川丘陵地区又是四川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地带,研究、解决好了四川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不仅对四川全省搞好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牛波 胡建中
对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发展初期、中期和成熟期进行分析,在总结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丘陵地区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丘陵地区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组织 模式 丘陵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仇童伟 石晓平 马贤磊
在构建"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农地转入意愿"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对农地市场潜在需求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江西省东南部丘陵地区的铅山县、余江县和贵溪市辖区2006年和2011年农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对农地流转市场潜在需求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在江西省丘陵地区,农户转入农地的经历将激励农户农地转入需求,转出农地的经历会抑制农户农地转入需求。安全的产权认知能够激励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入需求,但对转入户的激励效应明显大于转出户和未流转农户。为了促进丘陵地区农地流转,建议应以转入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象,加大农地规模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重金
四川盆中丘陵地区位于华莹山和龙泉山之间,南至长江,北抵绵阳、南部、营山一带。跨越6个地(市)42个县(区),总面积9700余万亩,有农业人口3270万人。其间丘陵起伏,田园密布,林地分散,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雹灾害频繁,人口密度大,农村经济落后。地处长、沱二江汇合口的泸县是四川盆中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县,笔者通过对泸县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与评价,意在阐明四川盆中丘陵地区林业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型林业的道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侯晓春 王鹏
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之一,丘陵地区发展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全川经济发展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四川灾后重建和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以及区域富民兴区战略的实现。本文从四川丘陵地区面临的多重危机着手,分析丘陵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机遇,进而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下的化危为机策略。
关键词:
四川丘陵地区 发展方式 化危为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