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8)
- 2023(16485)
- 2022(14508)
- 2021(13658)
- 2020(11705)
- 2019(27083)
- 2018(27198)
- 2017(52804)
- 2016(29022)
- 2015(33079)
- 2014(33562)
- 2013(33162)
- 2012(30916)
- 2011(27850)
- 2010(28127)
- 2009(26147)
- 2008(26044)
- 2007(23439)
- 2006(20703)
- 2005(18176)
- 学科
- 济(120073)
- 经济(119926)
- 业(85013)
- 管理(79803)
- 企(63445)
- 企业(63445)
- 方法(53462)
- 农(50256)
- 数学(46512)
- 数学方法(46032)
- 农业(33095)
- 中国(30356)
- 财(30093)
- 业经(28216)
- 学(27778)
- 制(24803)
- 地方(24236)
- 贸(21365)
- 贸易(21358)
- 易(20704)
- 理论(19036)
- 银(18421)
- 银行(18357)
- 务(18306)
- 财务(18224)
- 财务管理(18179)
- 体(17896)
- 和(17879)
- 行(17458)
- 环境(17227)
- 机构
- 学院(419009)
- 大学(419003)
- 济(165177)
- 管理(163938)
- 经济(161402)
- 理学(141515)
- 研究(141446)
- 理学院(139916)
- 管理学(137389)
- 管理学院(136671)
- 中国(106693)
- 科学(90256)
- 京(90025)
- 农(87291)
- 财(74813)
- 所(73285)
- 业大(69781)
- 农业(67891)
- 研究所(66755)
- 中心(65487)
- 江(63410)
- 财经(59732)
- 北京(56645)
- 范(55764)
- 师范(55227)
- 经(54272)
- 州(50592)
- 院(50309)
- 经济学(47999)
- 省(44788)
- 基金
- 项目(282327)
- 科学(219626)
- 研究(205458)
- 基金(202487)
- 家(177385)
- 国家(175667)
- 科学基金(148768)
- 社会(126815)
- 社会科(119642)
- 社会科学(119600)
- 省(111472)
- 基金项目(108361)
- 自然(97517)
- 自然科(95115)
- 自然科学(95087)
- 教育(93913)
- 划(93456)
- 自然科学基金(93376)
- 编号(85871)
- 资助(83218)
- 成果(70157)
- 重点(63011)
- 部(62286)
- 发(60052)
- 课题(58609)
- 创(57707)
- 科研(54044)
- 创新(53802)
- 教育部(52408)
- 大学(52114)
- 期刊
- 济(187238)
- 经济(187238)
- 研究(120163)
- 农(84736)
- 中国(83706)
- 学报(71861)
- 科学(64851)
- 财(57192)
- 农业(57186)
- 管理(55928)
- 大学(53659)
- 学学(50711)
- 教育(45844)
- 融(37414)
- 金融(37414)
- 技术(35519)
- 业经(34712)
- 财经(28677)
- 业(28535)
- 经济研究(27286)
- 问题(25660)
- 经(24391)
- 版(22525)
- 图书(21672)
- 技术经济(20440)
- 科技(20215)
- 理论(19914)
- 业大(19131)
- 资源(19100)
- 世界(18853)
共检索到619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红 郭忠兴 陈兴雷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他物权与自物权之间的关系在农地产权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所有权权能分离导致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法理分析以及实践运行总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权利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缺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不清晰,存在权利冲突;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不合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途径缺乏可靠保障。按照他物权与自物权的关系架构,作者提出: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人的权利,创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明确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优化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晓滨 叶艳妹 靳相木
研究目的:明晰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和农户内成员权利关系形式,为农户内成员变动后权属的界定提供满足法律内部逻辑自洽的解决方案,同时维护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多功能性。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法律文本分析。研究结果: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为农民,农户内成员间权利关系形式为准共同共有。研究结论: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多功能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解,但原有的模糊立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城市化、土地增值和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现实。因此,应当采用明确权利主体及农户内部权利关系的权利本体制度,附加针对特定问题的配套特别规则的模式,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晓滨 叶艳妹 靳相木
研究目的:明晰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和农户内成员权利关系形式,为农户内成员变动后权属的界定提供满足法律内部逻辑自洽的解决方案,同时维护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多功能性。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法律文本分析。研究结果: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为农民,农户内成员间权利关系形式为准共同共有。研究结论: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多功能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解,但原有的模糊立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城市化、土地增值和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现实。因此,应当采用明确权利主体及农户内部权利关系的权利本体制度,附加针对特定问题的配套特别规则的模式,实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彻底物权化,并在凸显权利财产功能的同时,兼顾其社会保障和生产及粮食安全等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先贵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涛 叶依广 孙文华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特征,政府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多重身份。通过对交易成本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垄断制度在控制农用地转用量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侵占了要素供给者的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国家垄断者的地位受到挑战,不断增加的交易成本使社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本文对交易成本的实证估算进一步证实了垄断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市场交易成本越高的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并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不要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上大动干戈。事实上,对市场经济而言,对农业经济效率直接相关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机制而是良性的土地产权机制。所以,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可以考虑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的基础上,变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涂宁静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困境,探索从困境中解脱的出路,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收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键在于是否赋予集体完全的处分权和收益权,集体土地所有者是否具有土地发展权,土地收益在三级所有者之间以及集体和农民之间能否实现合理分配,集体土地资产能否合理管理等。研究结论:通过编制集体才地利用综合开发规划赋予农村集体用地自主权;改革上地税费制度,上地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合理分配;在规划管控、用途管制机制下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关键词:
土地制度 集体土地所有权 困境 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锦云
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对我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导致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解决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明确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本文最后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是作者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体土地非农化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章节。
关键词:
土地非农化 集体土地 所有权界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敏
文章以我国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探索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村委会模式、中介组织模式、银行模式、合作社模式四种模式,并提出从宏观政府支持、中观资金保障和微观运行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抵押 贷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敏
文章以我国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探索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村委会模式、中介组织模式、银行模式、合作社模式四种模式,并提出从宏观政府支持、中观资金保障和微观运行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抵押 贷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洪彦 孔祥智
植根于"两权分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三权分置"下的农地改革实践,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的缺陷集中体现在:权利属性与权利主体的模糊性;行使主体与行使机制的不健全;权能体系和保障机制欠缺。未来立法应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与农民集体成员权综合治理体系进行科学的立法表达。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需要:明确特定社区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丰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系。农民集体成员权是克服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缺陷的重要设计,建构其综合治理体系应该在理论上厘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民集体成员权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科学可行的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丰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体系,健全农民集体成员权利行使规则与救济规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炜
"三权分置"政策所包含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内涵客观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属性提出"私法"之定位,而理论和实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均提出"公法"属性之要求。通过对法律文本和实际运行的考察,集体土地所有权并未显露出纯然的公法所有权或私法所有权之特性,这一结论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逻辑与我国传统公私法二元区分的基础框架难以对接。借助德国行政法的"双阶理论"思维模式,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法律属性可以理解为"公私交错"的二元构造体系,能够解释"三权分置"视阈下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属性的理论机理。而现实生活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所体现的亦公亦私之特点及其内在结构体系的融合也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二元构造"之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恒科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转向和权能重构。"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集体土地公平分配,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的结合。在"三权分置"经营模式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障功能伴随固定时点的农地公平分配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时点之后长久不变趋向"自物权化",成员集体主要行使处分权能。应当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重构的理念要求,健全成员集体民主议事机制,明确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制度设计,解除集体对农户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当限制,强化集体自治组织的农地使用监督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恒科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转向和权能重构。"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集体土地公平分配,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的结合。在"三权分置"经营模式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障功能伴随固定时点的农地公平分配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时点之后长久不变趋向"自物权化",成员集体主要行使处分权能。应当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重构的理念要求,健全成员集体民主议事机制,明确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制度设计,解除集体对农户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当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