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0)
- 2023(8472)
- 2022(7104)
- 2021(6731)
- 2020(5737)
- 2019(13243)
- 2018(13056)
- 2017(26105)
- 2016(14030)
- 2015(15965)
- 2014(15666)
- 2013(15996)
- 2012(15162)
- 2011(13685)
- 2010(13556)
- 2009(12466)
- 2008(12145)
- 2007(10954)
- 2006(9836)
- 2005(8470)
- 学科
- 济(68679)
- 经济(68611)
- 农(47290)
- 业(44708)
- 管理(33189)
- 农业(31515)
- 方法(28728)
- 数学(26642)
- 数学方法(26504)
- 企(22661)
- 企业(22661)
- 地方(20134)
- 业经(16772)
- 财(15040)
- 中国(14883)
- 制(13094)
- 贸(11544)
- 贸易(11537)
- 学(11150)
- 易(11133)
- 农业经济(10827)
- 发(10536)
- 土地(10088)
- 环境(9767)
- 村(9395)
- 农村(9380)
- 体(9151)
- 融(8516)
- 金融(8513)
- 技术(8473)
- 机构
- 学院(198260)
- 大学(192899)
- 济(85443)
- 经济(83632)
- 管理(78186)
- 理学(67488)
- 理学院(66769)
- 研究(66223)
- 管理学(65835)
- 管理学院(65484)
- 农(54270)
- 中国(53117)
- 农业(41013)
- 科学(40375)
- 京(39670)
- 财(37368)
- 业大(36554)
- 中心(33239)
- 所(33200)
- 江(32323)
- 研究所(29803)
- 财经(29098)
- 省(26850)
- 经(26528)
- 范(25641)
- 农业大学(25572)
- 师范(25472)
- 经济学(25347)
- 州(24788)
- 经济管理(24293)
- 基金
- 项目(136194)
- 科学(107361)
- 研究(101091)
- 基金(98862)
- 家(85578)
- 国家(84747)
- 科学基金(72924)
- 社会(65297)
- 社会科(61467)
- 社会科学(61450)
- 省(56155)
- 基金项目(53992)
- 自然(46390)
- 自然科(45138)
- 自然科学(45128)
- 划(44628)
- 自然科学基金(44306)
- 教育(44162)
- 编号(41307)
- 资助(39534)
- 成果(31610)
- 农(31048)
- 发(30878)
- 部(30671)
- 重点(29927)
- 课题(28072)
- 创(27681)
- 国家社会(26760)
- 制(26069)
- 人文(26008)
- 期刊
- 济(102777)
- 经济(102777)
- 农(58290)
- 研究(55793)
- 中国(42401)
- 农业(39557)
- 学报(30830)
- 科学(29474)
- 财(27814)
- 大学(24552)
- 学学(23534)
- 业经(23128)
- 融(22831)
- 金融(22831)
- 管理(22074)
- 业(19045)
- 技术(16089)
- 问题(15307)
- 教育(14981)
- 农村(14396)
- 村(14396)
- 财经(14171)
- 农业经济(14165)
- 资源(13167)
- 经济研究(12550)
- 经(11955)
- 版(11669)
- 世界(11079)
- 经济问题(10936)
- 技术经济(10333)
共检索到300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九兴 杨钢桥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的受益与受损研究对完善农地整理项目投资政策和补偿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以湖北省5个县区为例,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实施中农民受益类型及其支付意愿、农民受损类型及其受偿意愿。研究表明:农民的受益类型包括灌排水更方便、通行更便利、投劳收入、耕地质量提升、增加耕地面积等类型,前三者较显著,后两者不明显;农民受益后的支付意愿是,绝大多数受访农民愿意为受益而义务投工或出钱,但也有少数受访农民拒绝支付;即便农民意愿采取同种支付方式,但农民之间的支付额度仍存在差别。农民利益的受损类型主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雪群 杨钢桥 赵微
目前中国的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由政府出资和指导,农民作为主要的受益主体参与较少,被定位为项目决策的接受者,导致农民群体的真实利益诉求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该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县市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农民的随机调查,分析目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益诉求"较强烈"的农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6.60%;利益诉求"很强烈"和迫切的农民占到14.00%;诉求态度"一般"的农民比例为28.20%;利益诉求"较弱"的农民比例为18.70%;利益诉求"很弱"的农民比例为...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农民 利益诉求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李文静 汪文雄 赵微
研究目的:从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需求出发,对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研究结果:(1)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耕地资源禀赋,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考察了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紧迫度;(2)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湖北省农地整治立项优先顺序应为:孝南区肖港项目、随县新街项目、潜江市浩口项目、随县安居项目、孝南区陡岗项目和潜江市熊口项目;(3)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结果反映了目前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实际要求,但与当前政府主导的农地整理项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李文静 汪文雄
农民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从农民视角来研究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可为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农民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湖北省毛嘴等三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农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评价其项目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毛嘴项目绩效水平高于张沟项目和新沟项目;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其次是农民对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而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又主要取决于对施工建设阶段结果的评价;农民参与农地整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九兴 杨钢桥
利用武汉城市圈5个县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给农户带来的利益受损状况、受损类型、农民利益受损后的期望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并以耕地被占用损失为例,运用多元有序选择模型估计耕地被占用损失的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受损类型包括耕地被占用、耕地质量降低、田块分割、祖坟迁移、青苗损失、房屋拆迁、塘堰被填和宅基地减少;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差异较大;家庭总人口、村干部身份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耕地被占用补偿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钢桥 李岩 马广超 文高辉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璇 曾菊新 陈四云 杨振 罗静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不同主体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其中合理确定支付次序对开展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假设的前提下,根据"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湖北省为例,以44个重点开发区(提供补偿区域)和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受偿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损益视角提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优先度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重点开发区接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受惠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部分地区呈现"先后交错分布"的特点。(2)根据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致损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呈"东先西后"分布。由先到后依次为东部武汉城市圈、中部江汉平原西部及其以北地区、西部地区。(3)顾及生态损益两个视角,重点开发区生态补偿综合支付次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上为"东西先、中间后"分布,局部地区不同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的影响因素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九兴 杨钢桥
大样本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研究,对科学制定农地整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湖北省2001~2009年322个省级投资农地整理项目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13项指标,借助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加权得到各项目绩效评价总分值,并分析了项目绩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项目绩效与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数量与地区耕地资源禀赋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多数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处于一般水平,少数项目达到绩效良好水平,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一定投资标准范围内,单位面积投资与项目绩效之间相关性显著,投资增加会导致项目绩效的增加;因应不同的工程模式区,各地市州之间...
关键词:
农地整理项目 绩效评价 空间特征 湖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徐玉婷
农地整理的实施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为目标。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森的福利理论框架下选取农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度湖北省农地整理前后的福利变化,然后进一步分析农地整理变量对农户福利贡献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前的总福利值0.37,农地整理以后的总福利值为0.42,福利变化为0.05,方向为正。农地整理后比农地整理前农户福利有所增加。农地整理后农户福利仍低于0.50的福利评价值,也说明农地整理对农户福利改进的贡献不突出,农地整理还有提升农户福利的空间。教育水平、土地市场和劳力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差异、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知和农地整理的质量是影响农户福利的主要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李岩 赵微 汪文雄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及其原因。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农地整治项目区总体来看,农地整治后,耕地细碎化程度仅降低了1.79%;(2)实施了土地权属调整的土地平整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了12.20%,高于未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土地平整区(3.46%);(3)项目实施管理者对土地平整工程重要性的认知较低,且39.13%的项目实施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增加土地平整工程投资标准;(4)分别有24.88%和28.29%的受访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地权属调整,且农户对土地平整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担心程度对农户土地平整意愿有显著负影响,农户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佳 柏振忠 王红玲
文章以湖北省41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户主的主业、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对流转的行为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流转意愿正相关,有村干部的家庭也更容易发生农地流转;而户主的主业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则与流转意愿负相关。最后就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加快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周厚智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度规模 经济学分析 农地整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蔡银莺 王晓霞 张安录
本文在调查分析湖北省武汉、宜昌、荆门、仙桃、汉川5市县1255户居民家庭对农地保护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农地非市场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78.09%受访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91.79%的受访居民认为所在地目前需要加强农地保护工作,83.82%的受访居民愿意以捐资或参加义务劳动的方式参与农地保护;从居民家庭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出发,湖北省居民每年保护农地的支付意愿总价值达572574.59万元,折合单位公顷农地非市场价值为13081.90元。文章提出组建农地保护的民间平台,增强公众监管机制;增设农地保护专项补贴政策,激励农民保护农地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文雄 李敏 余利红 杨帆 杨钢桥
农民有效参与是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重要途径,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农民参与是我国农地整治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本文以托马斯的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该模型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以重构的新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农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概念模型;其次,从农民参与的主体、参与领域、参与渠道、参与深度、参与效度等5个维度建立了农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然后,以湖北省10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分别测度了农地整治项目选址与立项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的农民有效参与度,并从上述5个维度所包含的21个指标等方面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俊杰 游京颖
以政策评估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对湖北省103个样本县市区进行摸底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数据中13项统计指标降维为制度评价、征地任务、个人缴费与集体补助、补贴与补偿、养老待遇5个公因子,对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测评。结果发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贯彻执行后,进一步维护了被征地农民权益,规范并统一了全省标准,但仍需强调主体责任问题。因此,提出进一步突出政府责任主体、细化对接新老制度,以及优化经办流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养老保险 实施效果 制度测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