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8)
2023(12090)
2022(10184)
2021(9502)
2020(7913)
2019(17891)
2018(17451)
2017(33784)
2016(18625)
2015(20472)
2014(20288)
2013(20150)
2012(18843)
2011(17119)
2010(17251)
2009(16232)
2008(16251)
2007(14819)
2006(12937)
2005(11375)
作者
(57035)
(48530)
(47972)
(45697)
(30114)
(23526)
(21729)
(19204)
(18042)
(16951)
(16523)
(16059)
(15319)
(15274)
(15021)
(14997)
(14891)
(14000)
(13979)
(13670)
(12468)
(11763)
(11662)
(11174)
(11006)
(10797)
(10768)
(10601)
(9817)
(9807)
学科
(81054)
经济(80980)
(54666)
(47405)
管理(46079)
(33034)
企业(33034)
方法(32914)
农业(31130)
数学(29532)
数学方法(29305)
业经(20353)
中国(19436)
(18847)
(18366)
(16117)
贸易(16116)
地方(15847)
(15712)
(15330)
土地(12584)
(12190)
(11656)
银行(11603)
环境(11598)
(11043)
技术(10963)
(10900)
金融(10898)
(10844)
机构
学院(271776)
大学(267504)
(111487)
经济(109282)
管理(100958)
研究(95174)
理学(87827)
理学院(86780)
管理学(85261)
管理学院(84792)
(75448)
中国(72537)
科学(63042)
农业(59093)
(56150)
业大(53392)
(50683)
(47130)
研究所(46553)
中心(44962)
(41433)
财经(38053)
农业大学(37455)
(34971)
(34673)
师范(34513)
北京(34288)
经济学(33527)
(33170)
(32655)
基金
项目(186409)
科学(144603)
基金(134542)
研究(129821)
(120817)
国家(119719)
科学基金(100030)
社会(82545)
社会科(77795)
社会科学(77766)
(74761)
基金项目(72794)
自然(66417)
自然科(64780)
自然科学(64755)
自然科学基金(63595)
(62719)
教育(57673)
资助(52968)
编号(52513)
重点(42331)
(41563)
(40782)
成果(40462)
(40313)
(38552)
计划(36659)
科研(36538)
创新(36121)
课题(35584)
期刊
(125176)
经济(125176)
(76193)
研究(71629)
中国(53114)
学报(52505)
农业(51292)
科学(46703)
大学(38324)
学学(37028)
(34732)
管理(29502)
业经(27150)
(25756)
金融(25756)
(25332)
教育(20827)
技术(19884)
经济研究(18746)
问题(18382)
财经(17952)
(16878)
(15336)
业大(15280)
资源(14715)
农村(14577)
(14577)
农业经济(14277)
世界(14022)
科技(13347)
共检索到392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顺爱  余万军  吴次芳  叶艳妹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目前农地整理偏重补充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和生态保护的情况,从量化角度分析农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提出农地整理规划设计和评价的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GIS技术。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农地整理项目区整理前后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景分形维数降低,景观斑块稳定性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但是,农地整理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牺牲了其他景观类型;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下降,降低了整个景观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稳定性,不利于景观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农地整理是一项多目标工程,只有在耕地数量与质量、生态景观、土水环境等目标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平衡,才是可持续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娟  肖文发  刘晓东  
以GIS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扩展监测内容,从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角度出发,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区域森林景观安全格局的影响,其主要目标是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灾害或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造成的损伤,根据景观安全综合评价值结果,兴山县居库区各县之首,综合评价值达11.553,景观安全程度最高,石柱县、武隆县、秭归县评价值也超过了10,巴东、奉节、夷陵相对较高,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只有5.788,其景观安全程度最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莹  韦新良  蔡霞  李可追  王珍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分别对浙江淳安、金华和东阳等地生态景观林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将30个样地划分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等4种生态景观林类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且均匀度较高。杉木林物种数量明显偏少,林分密度大,达到3 967株.hm-2,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马尾松林林分密度则比较接近。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垂直结构良好,空间层次分化清晰,阔叶林灌木层高度较大,层次一般,杉木林灌草层植被稀疏,层次性较差。从分布格局来看,主要呈均匀分布和聚集分布,针叶林以均匀分布为多,阔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洪义  李爽  吕添贵  刘春英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m~2提升至0.076 9 hm~2,边缘密度由1 203.431 8降低至1 127.134 7,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由1.238 6下降至1.216 3,最大斑块指数由0.17%上升至0.18%,景观格局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旱地除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以外,其他指标均表明旱地趋于细碎化。(2)土地整治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数量由3 530个提升至4 175个,平均斑块面积由0.070 6 hm~2增加至0.059 7 hm~2,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由1.672 3增加至1.816 0,最大斑块指数由2.06%降低至2.01%。(3)土地整治优化了农村道理和沟渠布局,廊道特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农村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割裂了斑块,是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旱地、农村道路、沟渠的景观格局设计,达到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和提高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益的目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黄静  
在城市热岛影响城市热舒适性背景下,蓝绿景观空间成为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选取上海18条骨干河道滨水区域,采用增长回归树(BRT)模型,量化分析蓝绿景观空间形态结构因子与地表温度之间的边际效应互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近郊区绿地冷岛效应最强,远郊区次之,中心城区最差。在绿地结构形态指标方面,植被覆盖度和面积是影响绿地降温的主导因素。绿地覆盖度、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边际效应阈值分别是0.3、50 hm~2、2和0.16。在蓝绿网络结构指标方面,水面率和距河岸距离影响作用较大。水面率越大,降温越明显。距河岸距离和生态斑块集聚度的边际阈值分别为400 m和75/100。研究可为蓝绿景观空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发超  刘黎明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宁  赵萌莉  熊梅  赵天启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康娟  王学雷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 ,景观功能的性质和发挥 ,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 ,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 ,确定了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湿地景观空间格局 ,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 (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 (聚集度、破碎化 )及斑块特征指标 (斑块分维数 ) ,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晓艳  闫东浩  程锋  
论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获得的小尺度耕地景观现状特征与各耕地类型在不同整理水平下的耕地景观细部规划设计下的景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来研究北京市延庆县耕地整理的景观效应。选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密度、边界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等指标来描述整理前后耕地景观斑块特征的变化;采用廊道类型、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各类型廊道占总廊道长度的比例、密度、网络连通度、网络环通度等来表达整理前后廊道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耕地整理明显提高了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周长,降低了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提高了景观粒度,减小了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耕地景观被边界分割程度。整理后廊道占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岩  李刚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岩  李刚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军  严慎纯  白中科  余莉  郭义强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开群  金晓斌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敏感性外,其他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2)相关性强的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相近;(3)整理前后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明显变化拐点、变化规律不一致且整理前后具有不同变化拐点、无规律变化三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准确分析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首先应选择合适粒度,对于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整理项目区,选择10—25m粒度较为适宜;在景观分析指数选择上,应选择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雷  吴宜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