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2)
- 2023(18404)
- 2022(15861)
- 2021(14656)
- 2020(12417)
- 2019(28820)
- 2018(28621)
- 2017(55692)
- 2016(30141)
- 2015(34200)
- 2014(34411)
- 2013(34112)
- 2012(31265)
- 2011(28266)
- 2010(28250)
- 2009(26269)
- 2008(26089)
- 2007(23472)
- 2006(20385)
- 2005(17772)
- 学科
- 济(127450)
- 经济(127309)
- 业(89243)
- 管理(86048)
- 企(67723)
- 企业(67723)
- 方法(60716)
- 数学(53031)
- 数学方法(52375)
- 农(50675)
- 农业(33531)
- 财(32323)
- 中国(30604)
- 业经(30284)
- 学(27788)
- 地方(24390)
- 制(23117)
- 贸(22699)
- 贸易(22693)
- 易(21998)
- 理论(20672)
- 务(20570)
- 财务(20490)
- 财务管理(20437)
- 企业财务(19394)
- 环境(18988)
- 技术(18926)
- 和(18681)
- 银(18312)
- 银行(18258)
- 机构
- 学院(439020)
- 大学(438445)
- 济(175902)
- 管理(174634)
- 经济(172097)
- 理学(152037)
- 理学院(150423)
- 管理学(147665)
- 管理学院(146893)
- 研究(141940)
- 中国(106944)
- 京(91910)
- 科学(89992)
- 农(85799)
- 财(79264)
- 所(71720)
- 业大(70918)
- 中心(66772)
- 农业(66542)
- 研究所(65433)
- 财经(64395)
- 江(64297)
- 经(58702)
- 北京(57363)
- 范(56987)
- 师范(56451)
- 经济学(52971)
- 州(51678)
- 院(50758)
- 经济学院(48040)
- 基金
- 项目(301361)
- 科学(236472)
- 基金(218828)
- 研究(218007)
- 家(190755)
- 国家(189169)
- 科学基金(162697)
- 社会(136986)
- 社会科(129589)
- 社会科学(129553)
- 省(118163)
- 基金项目(116333)
- 自然(106871)
- 自然科(104316)
- 自然科学(104288)
- 自然科学基金(102427)
- 教育(100009)
- 划(98732)
- 资助(90495)
- 编号(89630)
- 成果(71557)
- 重点(66972)
- 部(66520)
- 发(63753)
- 创(61800)
- 课题(60707)
- 科研(57904)
- 创新(57715)
- 教育部(56688)
- 国家社会(56157)
- 期刊
- 济(190609)
- 经济(190609)
- 研究(122584)
- 农(82758)
- 中国(78691)
- 学报(71855)
- 科学(65344)
- 财(60620)
- 管理(58557)
- 农业(56212)
- 大学(54627)
- 学学(51809)
- 教育(43811)
- 技术(38325)
- 融(37763)
- 金融(37763)
- 业经(35420)
- 财经(30914)
- 经济研究(28611)
- 业(27828)
- 经(26335)
- 问题(26070)
- 版(22592)
- 技术经济(22029)
- 图书(21196)
- 统计(20941)
- 理论(20794)
- 科技(20478)
- 资源(19699)
- 商业(19363)
共检索到62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杨钢桥 赵微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利益损失的内在行为机理,为农地整治项目利益损失补偿机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青苗压占、林木损毁、田块分割只存在经济损失,为补偿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值;房屋拆迁、坟墓迁移和耕地占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并存,主观损失源于禀赋效应引起的农户主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知差异。研究结论:不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据物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赵微 吴诗
从耕地资源价值出发,测算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并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和潜江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得到孝感市和潜江市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分别为1 449 695.76、1 784 296.17元/hm~2;农户所期望得到的耕地损失补偿标准远低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出来的理论值,两市农户对耕地损失的平均受偿意愿额度为336 197.95元/hm~2,可以农户受偿意愿为主、耕地农业生产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为辅,制定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标准;受教育程度对补偿标准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农地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同山 吴刚
农村人口乡城迁移必然要求农地资源在剩余农业劳动力中再配置。将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调整需求、农业经营收益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黄淮海农区6省523户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农地资源错配造成的收益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与想减少农地规模的农户相比,想增加农地经营规模者的亩均净收益更高,农地在农户间的错配造成了收益损失,其具有较好稳健性。农户需求、制度与自然因素是造成农地资源错配的主要原因。农地资源错配通过人、地和农作物影响务农收益。因此,为了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需要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消除农地资源错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骏 吕萍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本文构建"农户土地产权—农地禀赋效应—农地流转行为"的概念模型,目的在于揭示农地流转抑制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户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是抑制农地流转的重要根源;而且,农户禀赋效应还具有人格依赖性、生存依赖性、情感依赖性以及流转对象的依赖性;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要素市场,而是包含了亲缘、人情关系在内的特殊市场;农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人格化财产,并由赋权的身份化(成员权)、确权的法律化(承包合同)、持有的长久化(长久承包权)而使财产的人格化程度不断增强;赋予农民以土地财产权、推进农地资本化将有效弱化农户对农地生产性收入的依赖,有利于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地流转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诗嫚 杨钢桥 曾艳 汪文雄
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缺失是目前后期管护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农户在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中的出资行为,为解决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缺失问题提供借鉴。交易效用理论被广泛用于不同领域解释消费者购买和投资行为,但将交易效用理论用来解释消费者对准公共物品投资行为的相关报道比较罕见。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交易效用理论"提出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行为的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2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出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研究结果: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出资额受到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差额部分是否需要农户集资、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了解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晨芳 赵微
论文先对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进行细分,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PSM-DID)排除其他混杂因素,探讨农地整治在生计资本差异下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效用,并运用多种匹配方法和反事实检验法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地整治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变二兼型农户的生计策略,但并不能显著改变专业型或多兼型农户的生计策略;2)农地整治对传统兼业型、现代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农户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传统兼业型、现代兼业型农户比重显著增加,而非农兼业型农户比重显著减少,说明农户能够通过调整自身生计策略适应农地整治带来的变化,农地整治促进了农户生计多样化;3)通过多种匹配方法及反事实法开展稳健性检验,证实论文主要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家庭需求制定差别化的鼓励政策;充分利用当地产业特色,依托农地整治与现代农业政策,带动现代兼业型农户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或休闲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立冬 麦瑜翔 潘志翔 李立
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县域3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调查农户对农地整治项目的满意度状况,并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计量经济模型法。研究结果:农户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为57.87。其中被调查者中24.4%的农户对实施项目比较满意。而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收入结构、耕地资源禀赋、项目推广及农户决策参与度等。研究结论:要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必须要通过项目实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户收入结构水平,转移非农劳动力,积极建立完善的农户参与决策体系等。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农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轩复 黄东 武拉平
本文利用全国3251个农户的数据,实证研究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收获环节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农户规模增加,收获环节粮食损失均不断降低。同时,无论是三大主粮总体情况还是水稻和玉米分品种情况,收获期间的异常天气对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影响均不显著,虫害则显著增加了所有农户的粮食损失。从总体来看,接受过培训的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更低;全程机械化收获显著增加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收割时间越长,大规模农户的损失降低,但中小规模农户的损失增加。不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加强节粮教育培训和虫害防治,天气预报服务以及加强粮食(特别是水稻、玉米的)专用收获机械研发,有利于降低粮食收获环节损失。
关键词:
规模 粮食收获 影响因素 减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燕
我国农地征用实行部分补偿原则 ,补偿金较低 ,而且征用中无论是公共目的还是非公共目的 ,均采用同一征用补偿原则。本文在对我国低价征用农地的制度根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由制度根源决定的征用行为必然会带来的效率损失 ,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晓慧 陆迁 王礼力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甘肃和宁夏3省份1152户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资本禀赋、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政策和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资本禀赋、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禀赋中,农用机械数量、林地面积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及采用程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面积对采用程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总收入对采用行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相互信任对采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农户生态认知对其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对资本禀赋、生态认知与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及采用程度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文博
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解决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耕地保护制度运转效率低下的重要途径。补偿机制的构建必须切实考虑不同特征耕地保护主体的意愿,才能达到预期实施效果,而粮食主产区农户是保护耕地最重要的微观主体之一。以粮食主产区3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农户利益补偿需求意愿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变量和家庭总人数、农业人口数等其他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在多重共线性诊断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人口数、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人数、耕地种植面积、农业收入比重、耕地保护意愿和耕地破碎度对利益补偿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补偿政策的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柳建玲 彭开丽 李胜鹏 刘楠楠
[目的]农地禀赋差异是影响区域农地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不平衡的关键因素,与流转价格和政府参与行为共同影响农户福利,本研究揭示农地禀赋对农户土地流转福利的影响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研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piecewiseSEM实证检验农地禀赋影响农户福利的路径。[结果](1)农地禀赋越高,流转价格越高,且非自发流转模式下流转价格高于自发流转模式,但流转模式在农地禀赋与流转价格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农地禀赋通过流转价格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福利,并通过流转模式的直接调节效应影响农户福利,非自发流转模式下农地禀赋越高、农户福利越高。[结论]研究认为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地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差异明显,流转模式与流转价格在农地禀赋与农户福利间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扩大了这一差距,建议适当调控流转价格,并制定差别化政策,激励禀赋较差地区的农地发生流转,同时关注禀赋较差区域农地流转后农户福利的保障与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明星
本文基于农户视角,采取问卷调研方式分析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影响因素,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提供决策基础。结果显示,农民年龄、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就业状况、家庭规模、地形、承包土地面积、粮食耕种面积、亩均补贴总额和亩均净收益等因素对利益补偿效应有积极影响,且利益补偿也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非农收入较低的纯农户尤其是偏远地区、条件较差的主产区农户,对利益补偿效应的感受更明显。因而,要从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主产区农村基础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着力增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华艳
[目的]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家庭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地节约利用水平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选择灵山县为例,采用7个行政村4个居委12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流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流转地块规模及其地理位置特征,最后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解析了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家庭劳动力以非农业为主;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初中为主;距离集市较远的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比集市周边农户多。﹙2﹚流转耕地主要是破碎,偏远,较贫瘠的地块。﹙3﹚农户转出行为与外出家庭劳动力数,户主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呈正相关;地块类型及面积,位置呈也正相关。农户转入行为与农户家庭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比,农业机械呈正相关,与农户劳均耕地地面积,距离集市距离等因素呈负相关。[结论]目前与农户耕地流转相关最重要的是农户家庭劳动力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户家庭地块大小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块地理位置对农户流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现行公益建设征地补偿制度下的产权缺失与效率损失分析
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灵山县农地流转成因分析
基于损失补偿原则的保险竞合研究——兼论保险利益与重复保险
市场失灵、非市场价值与农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基于中国不同区域的实证研究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损失研究——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实证
耕地禀赋、非农就业与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
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农地整理区域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资本投入影响研究——基于农地整理区域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基于农户用地行为的耕地生产力及隐性损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