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9)
- 2023(13596)
- 2022(11838)
- 2021(11083)
- 2020(9338)
- 2019(21343)
- 2018(21476)
- 2017(41693)
- 2016(22798)
- 2015(25746)
- 2014(25818)
- 2013(25701)
- 2012(23440)
- 2011(21138)
- 2010(21216)
- 2009(19726)
- 2008(19327)
- 2007(17186)
- 2006(15398)
- 2005(13520)
- 学科
- 济(91676)
- 经济(91497)
- 业(72475)
- 管理(66830)
- 企(51309)
- 企业(51309)
- 农(48379)
- 方法(38336)
- 数学(33013)
- 数学方法(32665)
- 农业(32136)
- 业经(25008)
- 财(24712)
- 中国(23040)
- 制(22156)
- 学(19050)
- 地方(18145)
- 体(15814)
- 贸(15375)
- 贸易(15368)
- 易(14967)
- 务(14905)
- 财务(14818)
- 财务管理(14781)
- 环境(14641)
- 技术(14450)
- 银(14219)
- 银行(14181)
- 理论(14067)
- 企业财务(14044)
- 机构
- 学院(325431)
- 大学(324552)
- 管理(131631)
- 济(130419)
- 经济(127526)
- 理学(114199)
- 理学院(113004)
- 管理学(111206)
- 管理学院(110630)
- 研究(107730)
- 中国(81694)
- 京(68937)
- 农(68898)
- 科学(66589)
- 财(60208)
- 业大(54567)
- 所(54034)
- 农业(52753)
- 中心(49848)
- 研究所(48849)
- 江(48485)
- 财经(47370)
- 北京(43066)
- 经(43044)
- 范(42081)
- 师范(41757)
- 州(38587)
- 院(38272)
- 经济学(37341)
- 经济管理(36116)
- 基金
- 项目(222645)
- 科学(175231)
- 研究(165851)
- 基金(161579)
- 家(139911)
- 国家(138684)
- 科学基金(119353)
- 社会(104214)
- 社会科(98352)
- 社会科学(98326)
- 省(87363)
- 基金项目(86752)
- 自然(76931)
- 自然科(75023)
- 自然科学(75009)
- 教育(74450)
- 自然科学基金(73662)
- 划(72445)
- 编号(69390)
- 资助(65234)
- 成果(56122)
- 部(49651)
- 重点(49029)
- 发(47452)
- 课题(46485)
- 创(46013)
- 制(44671)
- 创新(42915)
- 国家社会(42406)
- 教育部(42254)
- 期刊
- 济(149674)
- 经济(149674)
- 研究(95446)
- 农(70022)
- 中国(66102)
- 学报(51513)
- 科学(48176)
- 农业(47522)
- 财(45444)
- 管理(45040)
- 大学(40058)
- 学学(37911)
- 教育(34291)
- 融(30244)
- 金融(30244)
- 业经(28956)
- 技术(27460)
- 财经(22720)
- 业(22553)
- 问题(20587)
- 经济研究(20400)
- 经(19166)
- 版(17147)
- 理论(16215)
- 科技(16050)
- 技术经济(15838)
- 图书(15613)
- 现代(15253)
- 农村(14978)
- 村(14978)
共检索到480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生 敖久丽
农民持久且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被给予的,其不仅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保障作用,更保证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着这一基础,势必要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规模型集约型现代农业才能得到发展。因为在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这一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变动与调整针对利益这一格局,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倾斜性的制度安排,这样就可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到损害。
关键词:
农村 农民 保障 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九兴 杨钢桥
利用武汉城市圈5个县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给农户带来的利益受损状况、受损类型、农民利益受损后的期望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并以耕地被占用损失为例,运用多元有序选择模型估计耕地被占用损失的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受损类型包括耕地被占用、耕地质量降低、田块分割、祖坟迁移、青苗损失、房屋拆迁、塘堰被填和宅基地减少;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差异较大;家庭总人口、村干部身份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耕地被占用补偿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惠 冉淑青 颜鹏
随着我国城市扩张和工业化的持续加速,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扩大,"失地"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身份融入、包括返贫致贫等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不仅要强调"小康",更要强调"全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建立失地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十分必要,确保不让失地农民因为失地而"致贫"或"返贫",不让一人游离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保障机制 创新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放 贺鲲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土地被征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还存在着补偿标准低、无法稳定就业、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维权意识差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慧 张丽
当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设立和实施农地发展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失地农民 利益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繁
2015年C市A村与所属街道办签订合同,约定将该村所属150亩土地流转给街道办使用。B某承包经营的集体农地在合同约定的涉案土地地块内。合同签订后,对地上附着物进行了清点,B某参与清点并签字,领取了地上附着物补偿款。街道办将合同所约定的2015年度占地补偿款支付A村委会,由其向该村村民进行发放。后该地块被用于修建国道联络线锦绣道路,此工程被列入C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通过了项目可行性论证。2015年底,C市原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了处罚决定。B某以C市和A村所属街道办在未经批准且未与其签署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将其使用的土地非法改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导致地上附着物受损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C市和A村所属街道办占用其承包地修建道路的行为违法,赔偿其经济损失。B某的法律诉求是否合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胥美娣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一部分农民既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一、现行农地征用方面的缺陷分析1、征地权运用不规范,剥夺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利益虽然法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但却未对“公共利益”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进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关注的焦点。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而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受到种种侵害,因此为了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探讨土地流转情况下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民利益 保障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沙 曾宇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近10年来,有关农地流转的政策层出不穷,但农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需要完善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通过规范农地流转机制、宣传农地流转理念等,实现农民权益的保障。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民权益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若菲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由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是必然现象。由于我国土地制度以及征地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因此,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就要进行制度改革,而改革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无疑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根本,包括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的产权全能,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永久的使用权,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设计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征地程序,缩小征地规模等,同时,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利益受损 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佳湘
失地农民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现象,但如何保证失地农民顺利转化是关键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畸形扩张、农地非农化等现象的滋生,农民失地继而土地利益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良症候。健全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对于避免"拉美陷阱"和维系一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美国作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高度健全的国家,其制度的原则设定、标准执行与程序实施均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政府征地行为中公权利的规范、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与价值经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娄跃
为了了解当前农民利益受损情况,最近,浙江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在本省金华、台州两市的11个县(市、区)中开展了损害农民利益问题的专题调查。共调查了102个行政村、563户农户,调查情况如下。 一、损害农民利益的四大方面及表现 调查结果表明,损害农民利益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雪群 杨钢桥 赵微
目前中国的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由政府出资和指导,农民作为主要的受益主体参与较少,被定位为项目决策的接受者,导致农民群体的真实利益诉求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该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县市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农民的随机调查,分析目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益诉求"较强烈"的农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6.60%;利益诉求"很强烈"和迫切的农民占到14.00%;诉求态度"一般"的农民比例为28.20%;利益诉求"较弱"的农民比例为18.70%;利益诉求"很弱"的农民比例为...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农民 利益诉求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伟车 江洪
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周伟车江洪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迅猛。以上海为例,1991—1994年间,上海郊区净减少耕地5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6%,相当于1949—1990年41年间上海建设用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莎莎
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权利始终是脆弱的。失地农民权利的保护问题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中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相冲突的主要表现之一。诉讼是保证社会公正的最终防线,对于失地农民权利的诉讼保障要明确诉讼程序,增强法院判决的公信力,同时建立起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司法监督体制,保证司法判决的公正。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失地农民 权利 诉讼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