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86)
- 2023(18771)
- 2022(15719)
- 2021(14605)
- 2020(12148)
- 2019(27476)
- 2018(27273)
- 2017(52261)
- 2016(28240)
- 2015(31290)
- 2014(31026)
- 2013(30734)
- 2012(28596)
- 2011(25953)
- 2010(26691)
- 2009(24932)
- 2008(25083)
- 2007(22686)
- 2006(20524)
- 2005(18468)
- 学科
- 济(127897)
- 经济(127757)
- 业(106547)
- 管理(90959)
- 企(86638)
- 企业(86638)
- 方法(55228)
- 农(50267)
- 数学(46101)
- 数学方法(45438)
- 业经(35818)
- 财(35118)
- 中国(34254)
- 农业(33679)
- 地方(27275)
- 制(25519)
- 贸(23933)
- 贸易(23916)
- 务(23821)
- 财务(23759)
- 财务管理(23722)
- 易(23225)
- 企业财务(22526)
- 策(21992)
- 技术(21836)
- 学(20750)
- 理论(20569)
- 银(20085)
- 银行(20043)
- 和(19413)
- 机构
- 学院(412707)
- 大学(404784)
- 济(174667)
- 经济(171248)
- 管理(163384)
- 理学(140050)
- 理学院(138614)
- 研究(136608)
- 管理学(136174)
- 管理学院(135430)
- 中国(109094)
- 京(85143)
- 科学(82207)
- 财(81429)
- 农(80253)
- 所(69164)
- 江(64813)
- 中心(64101)
- 业大(63968)
- 财经(63725)
- 研究所(62049)
- 农业(61848)
- 经(57842)
- 北京(53873)
- 经济学(52216)
- 州(51189)
- 范(51050)
- 师范(50389)
- 院(48983)
- 经济学院(47217)
- 基金
- 项目(268988)
- 科学(212752)
- 研究(195722)
- 基金(195538)
- 家(170557)
- 国家(169007)
- 科学基金(145981)
- 社会(125827)
- 社会科(119260)
- 社会科学(119228)
- 省(106885)
- 基金项目(102363)
- 自然(94868)
- 自然科(92590)
- 自然科学(92566)
- 自然科学基金(90944)
- 教育(89859)
- 划(88575)
- 资助(81070)
- 编号(78614)
- 成果(62723)
- 发(61188)
- 重点(60332)
- 部(59393)
- 创(57435)
- 课题(54989)
- 创新(53107)
- 国家社会(51788)
- 业(51354)
- 科研(51120)
- 期刊
- 济(202338)
- 经济(202338)
- 研究(119677)
- 中国(85182)
- 农(78075)
- 管理(65366)
- 财(63820)
- 学报(61422)
- 科学(59529)
- 农业(52161)
- 大学(47711)
- 学学(45581)
- 融(45233)
- 金融(45233)
- 教育(40842)
- 技术(39184)
- 业经(38656)
- 财经(31817)
- 经济研究(31116)
- 业(28120)
- 经(27321)
- 问题(26900)
- 技术经济(22623)
- 统计(21225)
- 贸(20352)
- 商业(20199)
- 策(20037)
- 世界(19950)
- 版(19872)
- 现代(18965)
共检索到630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米运生
本文结合广东省阳山县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对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显著促进了农地地块规模扩张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与此同时,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户获取农业外包服务难易程度和外包服务使用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由影响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发明 唐望 彭柳林
全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等从政策效应出发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模型的结果依旧是稳健的。(2)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可以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土地流转和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调整来间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在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西部地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更显著。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需要稳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与构建激励机制并举,全面响应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绿色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广亮 王军辉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研究2009年以来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影响,发现本轮确权显著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土地确权后,转出土地的农户比例提高、转出面积增加。确权促进土地流转的主要影响机制是通过确权颁证稳定流转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我们尚未发现确权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证据。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农地集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拜茹
长远来看,农地确权有助于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加速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到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约束,在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完善农地确权配套政策,保障农地确权政策的精准落实。同时积极探索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措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地流转的政策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操小娟 靳婷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农业变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土地流转政策被视为推动农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指出土地流转已具备提升农业绿色效益的潜力,但并未深入探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中介路径。研究表明:(1)基于连续型DID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一定抑制性作用;(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经营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减排目标;(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东北、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果均较为明显,而东部地区缺乏显著减排效应。为此,应持续支持并推广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采取不同地方性流转政策满足各地差异化需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操小娟 靳婷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农业变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土地流转政策被视为推动农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指出土地流转已具备提升农业绿色效益的潜力,但并未深入探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中介路径。研究表明:(1)基于连续型DID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一定抑制性作用;(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经营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减排目标;(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东北、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果均较为明显,而东部地区缺乏显著减排效应。为此,应持续支持并推广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采取不同地方性流转政策满足各地差异化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梦升 颜廷武 罗斯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增产”与“减碳”双赢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之义。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下的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本文运用199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视角,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开展实证考察。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虽然提高了农业碳强度,但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削减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碳减排效应,劳动力转移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设立粮食主产区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碳减排效应;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实现,而不是机械使用强度。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在山东、黑龙江、江苏、辽宁4个省份具有更强的碳减排效应。据此,本研究为探索设立粮食主产区碳减排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曹旭欣
研究目的:评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果并厘清其作用机制,为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方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层面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而言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2)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应会受到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以及区域位置的调节效应影响;(3)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可以促进人口、地理和经济层面的县域金融集聚,在普惠金融发展下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及性并缓解其信贷约束问题,最终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研究结论:在总结现有试点区域政策经验的基础之上,应针对性地制定与所在区域相吻合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以促进金融集聚,实现政策的长期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文晖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但仍未见文献关注不同地权界定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利用广东省阳山县提供的"常规确权"和"整合确权"独特准实验场景,研究不同确权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异质性影响,运用PSM-DID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确权,整合确权促进农户农业服务外包行为更加显著,提高幅度达到30.41%;但整合确权对不同环节、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不一致,主要提升了小规模农户的整地环节外包程度。本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方式选择对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有必要分离出不同确权方式影响的细致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文晖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但仍未见文献关注不同地权界定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利用广东省阳山县提供的"常规确权"和"整合确权"独特准实验场景,研究不同确权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异质性影响,运用PSM-DID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确权,整合确权促进农户农业服务外包行为更加显著,提高幅度达到30.41%;但整合确权对不同环节、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不一致,主要提升了小规模农户的整地环节外包程度。本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方式选择对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有必要分离出不同确权方式影响的细致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九杰 崔怡 董翀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一个两期动态投融资的理论框架,探讨信贷可得性对农户节水技术投资与资源开采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水权确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然后基于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对内蒙古和河北2省(区)马铃薯种植户的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水权确权对农户利用信贷资金进行灌溉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未进行水权确权的情况下,信贷可得性并未显著促进农户的节水技术投资行为,而是促进农户对地下水的开采投资行为;在水权确权的作用下,信贷可得性对农户的节水技术采纳与投资行为和强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农户资源开采投资行为则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水权确权会导致灌溉成本提高和灌溉水交易增加,进而促使农户采纳和投资节水技术。最后,本文提出“加快水权确权、完善水权交易机制”和“完善绿色转型金融体系”以促进农业节水技术投资的“双管齐下”的政策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凤 谢帆 刘杨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同时,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凤 谢帆 刘杨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同时,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宏辉 杜美玲 尹小君 张朝辉
农地规模经营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简称农业绿色TFP)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运用SSB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其进行测算,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农业绿色TFP时序上呈波动平缓上升趋势、空间上存在省际差异性特征;在全国层面,直接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门槛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边际递减的正向效应;在区域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存在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与全国样本回归特征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TFP的关系不显著。规模化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研究建议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等采取符合自身的规模化经营方式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成威松 李夏欣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会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04%,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策的增收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强;此外,作用机理检验表明,提高乡村非农就业水平和增加农业技术采用是示范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中介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评估——来自地方法人银行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农产品价格政策、农地流转租金与农业经营规模——来自2011—2018年CHARLS调查的证据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原理谈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认识误区、实现条件及其政策选择
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效率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