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9)
2023(7270)
2022(6161)
2021(6047)
2020(4795)
2019(10881)
2018(10692)
2017(21276)
2016(11799)
2015(12970)
2014(12978)
2013(12789)
2012(12152)
2011(11316)
2010(11849)
2009(11092)
2008(10990)
2007(10220)
2006(9435)
2005(8381)
作者
(33833)
(28887)
(28362)
(27028)
(18207)
(13701)
(12687)
(11016)
(10891)
(10352)
(9885)
(9490)
(9206)
(9029)
(9002)
(8619)
(8527)
(8351)
(8289)
(8169)
(7342)
(7326)
(7047)
(6845)
(6563)
(6553)
(6537)
(6260)
(5904)
(5860)
学科
(47635)
经济(47579)
(45679)
(40044)
农业(30303)
管理(27101)
(18913)
企业(18913)
业经(15365)
方法(13955)
中国(13178)
数学(12173)
(11965)
数学方法(11943)
(11672)
地方(10950)
农业经济(10235)
(10201)
及其(10134)
(9602)
(9386)
(9384)
贸易(9381)
政策(9218)
(9180)
(9126)
农村(9115)
方针(8821)
(8576)
银行(8560)
机构
学院(171993)
大学(166440)
(73806)
经济(72228)
管理(65424)
研究(62418)
理学(56241)
理学院(55620)
管理学(54675)
管理学院(54367)
(50441)
中国(49463)
农业(38368)
科学(37655)
(34712)
(32872)
(32395)
业大(31621)
中心(29450)
研究所(29226)
(28209)
财经(24925)
(24237)
师范(24070)
农业大学(23197)
(22652)
(21638)
北京(21382)
(21227)
(20908)
基金
项目(110285)
科学(87508)
研究(85070)
基金(79609)
(68826)
国家(68096)
科学基金(57739)
社会(53725)
社会科(50408)
社会科学(50395)
(44183)
基金项目(41773)
教育(37335)
编号(37024)
(36405)
自然(35771)
自然科(34917)
自然科学(34906)
自然科学基金(34284)
资助(31658)
成果(31000)
(29398)
(25811)
(25084)
课题(24905)
重点(24519)
(22763)
(22556)
(21768)
国家社会(21619)
期刊
(92224)
经济(92224)
(56250)
研究(51247)
农业(38084)
中国(37507)
学报(25822)
科学(25652)
(22759)
金融(22759)
(21741)
业经(21238)
大学(20528)
学学(19571)
管理(19527)
教育(18630)
(17341)
农村(13986)
(13986)
农业经济(13959)
技术(13499)
问题(13151)
经济研究(11594)
世界(11408)
财经(11249)
(10661)
经济问题(9737)
(9597)
农村经济(9134)
资源(8918)
共检索到268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农地政策是农业政策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根红线。党的百年农地政策演变大抵经历了"个体自主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家庭承包经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三权分置"下多元主体经营阶段。各阶段农地政策的目标与绩效虽有很大差异,但其演变历程蕴含着清晰的逻辑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吸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金登的多源流理论,从演变动因、演变原则、演变核心、演变方式、演变目标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其演变机理。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地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形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农地政策是农业政策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根红线。党的百年农地政策演变大抵经历了"个体自主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家庭承包经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三权分置"下多元主体经营阶段。各阶段农地政策的目标与绩效虽有很大差异,但其演变历程蕴含着清晰的逻辑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吸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金登的多源流理论,从演变动因、演变原则、演变核心、演变方式、演变目标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其演变机理。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农地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形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蔚文  吴次芳  黄祖辉  
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湿地学界的共识 ,国际湿地学术界、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湿地保护与管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湿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居国际领先地位 ,本文考察了美国有关湿地的各种定义以及美国湿地政策的演变过程 ,并对可供借鉴之处加以概括。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耀  孙倩倩  
土地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农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美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演变,深刻反映了该国对于农业的战略调整和对未来的长远规划,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利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与资源保护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美国土地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平衡发展的一些有效途径,并揭示土地政策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影响。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土地资源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研究目的:讨论台湾地区农地银行政策的推行经过、政策目的、筹备内容、工作流程及成效,作为内地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中国台湾地区从2007年起实施农地银行政策,后来将农地银行列入"小地主大佃农"政策,作为第三阶段农地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政策初步达到了扩大经营规模和使农业劳动力年轻化的目标。研究结论:内地可以考虑借鉴台湾地区农地银行在建制、人员、工作内容、流程、网站等方面的经验,完善内地农村土地银行等农地流转服务组织的功能,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立才  黄慧玲  余建斌  
拉丁美洲(简称拉美)农业利用外资过程中,一度实行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租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衰竭及后备资源不足,跨国公司大量占有土地并使小农成为附属品,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近年来,虽然拉美国家对外国资本仍然持欢迎态度,但对外资企业拥有本国土地的政策有收紧的趋势。拉美农业利用外资中的土地政策对中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孟秋  庄谷中  陶然  
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虽然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农业政策,但目标都是提升农业结构,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最后提高农民收入。农地制度改革始终是台湾地区农业改革中因应环境演变的核心议题。大陆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动初期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也加速了城市建设发展。但此项制度不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大规模经营,农地破碎化严重,难以实现有效的农地抵押与农地买卖,更不利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土地经营权乃至所有权的流转机制,有效实现农地整理并确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构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完善与创新的用力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伟艳  卢大伟  赵志尚  宋彦  
运用文献法、归纳法,系统梳理并揭示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工具所体现的逻辑与策略。研究认为,美国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保护农地,包括农村组团区划、税收优惠评估、务农权利法、地役权购买、发展权购买、发展权转移、生态环境服务市场、BMP最优管理实践、绿色缓冲带、农村土地保护体系、土地信托等。这些政策工具体现特征-功能-服务-福利的农地多功能保护逻辑,即通过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等特征农地的保护,达成农地的多功能利用与服务,以增加社会福利。进一步地分析认为,美国农地保护通过空间融合和空间分离的规划管制策略与经济激励策略,激励正外部效益的供应,约束负外部性影响,以强化农地耕作性的核心功能。该研究成果可为指导中国当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龚继红  钟涨宝  
中日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处在不同的水平,但同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地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国农地制度变革中,分别实施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地流转政策,取得了成功经验。日本近现代进行了集中——分散——集中的(包含三次阶段性流转)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地的土地改良、良种优化、化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对中日农地流转政策的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之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研究目的: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获得的制度收益为0.5891亿元/km2、发展收益为0.1532亿元/km2,制度收益是发展收益的3.8453倍。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现行农地保护政策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陈雯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智娜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政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总结了韩国产业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