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3)
- 2023(11178)
- 2022(9124)
- 2021(8503)
- 2020(6610)
- 2019(14912)
- 2018(14661)
- 2017(27119)
- 2016(14612)
- 2015(15959)
- 2014(15935)
- 2013(15762)
- 2012(14905)
- 2011(13751)
- 2010(14433)
- 2009(13781)
- 2008(12827)
- 2007(11561)
- 2006(10954)
- 2005(10376)
- 学科
- 济(67242)
- 经济(67169)
- 农(49771)
- 业(46656)
- 农业(33422)
- 管理(30949)
- 中国(28434)
- 融(26359)
- 金融(26359)
- 银(24589)
- 银行(24579)
- 行(24013)
- 企(23934)
- 企业(23934)
- 地方(23858)
- 业经(21683)
- 制(19093)
- 发(15229)
- 方法(14874)
- 财(14540)
- 体(13181)
- 数学(12798)
- 农业经济(12762)
- 数学方法(12705)
- 发展(12274)
- 展(12248)
- 中国金融(11133)
- 贸(10995)
- 贸易(10979)
- 学(10832)
- 机构
- 学院(205395)
- 大学(197105)
- 济(90410)
- 经济(88455)
- 研究(79194)
- 管理(73263)
- 中国(68044)
- 理学(60896)
- 理学院(60197)
- 管理学(59375)
- 管理学院(58988)
- 农(54485)
- 科学(45438)
- 京(42884)
- 财(41990)
- 农业(40861)
- 所(40575)
- 中心(38032)
- 研究所(36121)
- 业大(34666)
- 江(34149)
- 财经(30859)
- 范(29368)
- 师范(29128)
- 经(27935)
- 北京(27653)
- 州(27637)
- 院(27453)
- 省(27340)
- 经济学(26627)
- 基金
- 项目(127205)
- 研究(100538)
- 科学(99624)
- 基金(88631)
- 家(76490)
- 国家(75635)
- 社会(64194)
- 科学基金(63678)
- 社会科(60422)
- 社会科学(60410)
- 省(52749)
- 基金项目(46754)
- 教育(43404)
- 编号(43332)
- 划(42411)
- 自然(36408)
- 发(35466)
- 自然科(35422)
- 自然科学(35418)
- 成果(35248)
- 自然科学基金(34752)
- 资助(34380)
- 农(31031)
- 课题(30596)
- 发展(29451)
- 展(28963)
- 重点(28868)
- 部(27643)
- 创(26948)
- 性(26669)
- 期刊
- 济(118608)
- 经济(118608)
- 研究(68699)
- 农(60926)
- 中国(55989)
- 农业(40735)
- 融(39778)
- 金融(39778)
- 科学(29875)
- 学报(29849)
- 财(29618)
- 教育(26308)
- 业经(25797)
- 管理(24516)
- 大学(24271)
- 学学(22979)
- 业(18883)
- 技术(17627)
- 经济研究(16289)
- 问题(16130)
- 农村(15875)
- 村(15875)
- 农业经济(15362)
- 财经(14968)
- 经(12894)
- 世界(12823)
- 经济问题(11949)
- 版(11706)
- 资源(10712)
- 社会(10115)
共检索到348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常青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利得以实现,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界定和分解,农民从集体承包的土地的财产属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在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上,土地的财产权利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清晰界定农村土地的权属,让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利得以实现,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国城乡经济面貌特别是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纪念农业银行恢复十周年时,回顾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农村金融工作,总结历史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事业的设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米运生 石晓敏 廖祥乐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环境层面的变革,农地确权帮助更多农户进入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宽度意义上的"量"变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它是否可以提高农户贷款数量,缓解信贷配给并促进农村金融深度意义上的"质"变?这是一个重要但鲜有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价格、风险配给等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缓解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深度发展的理论机理,并通过有序多分类变量回归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户金融参与深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降低信息成本而缓解价格配给,因弱化农户的损失规避心理而缓解风险配给;同时,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释缓作用尚未充分显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米运生 郑秀娟 曾泽莹 柳松
兼具资本、不动产和商品三种属性的土地,可以作为陌生人社会中的声誉载体。它可以被商业银行接受为抵押品并用于控制借款者的违约风险。土地确权也可以因此促进农村金融的现代化发展。本文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表明:土地确权可以从广度、交易环境、深度和宽度四个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本文研究还发现:土地确权不仅提高了制度信任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还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人际信任和社会资本的过度依赖。通过促进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的模式转换,土地确权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新古典式发展。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信任转换 农村金融发展 新古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定之
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这一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村金融改革走向深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回顾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分析现实问题,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玉敬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无疑是整个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融资工具缺乏、资金需求与供给均不足,农业经营粗放等,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是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还是农民的宅基地及其房屋都不能像城市土地和城市房屋一样进行抵押融资,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土地资产化改革以开创农村融资新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推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
土地资产化 农村金融 规模化经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潭振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我国农村自改革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发育方面走在了城市的前头。通过农村改革,农村的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发育;预算约束程度较硬的各种民营经济主体蓬勃兴起,在农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和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因旧体制的基本框架尚未完全突破,各种体制性摩擦敢然存在,配套的宏观管理方面的改革未能及时到位,下一步的工作更艰巨,难度更大。现就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谈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赴印度农村金融服务考察团 臧景范
为借鉴国际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问题,切实提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海明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改革 微型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文瑄
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经济金融供求的主要矛盾入手,探讨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最后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农村金融供给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改革 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王林萍 林丽琼
日本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采取了发展合作金融、完善政策性金融、建立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发展农业保险、实施双重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成效明显。中日两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阶段相似性。中国未来可在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深化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等层面合理借鉴日本经验,以针对性解决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遭遇的困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德
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决定把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作为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后,农村信用社交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1980年8月,中共中央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初步改革,扩大业务经营自主权,放宽信贷政策和信贷范围,增设机构网点,办好信用站,试办营业所和信用社联营,试办信用社联社等。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县级联社的设立,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扶贫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由其承担。199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回贷款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安瑞
现象: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匹配农村金融机构脱农倾向明显。一是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2010年末,宝鸡市金融机构平均存贷比为40.6%,除市区金台、渭滨两区外,只有陈仓、凤翔、扶风3县的存贷比为51.8%、63.7%和46%,其余岐山、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7县的存贷比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岐山、陇县金融机构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精神,重点实施了"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大金融支农工程,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工作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丽水模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5月17日正式启动,丽水成为了中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关系到城乡金融均等化及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刊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静
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部门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近些年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巨大差别相对应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以及各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在大量的实地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些差别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认为在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况,并允许自发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改革 地区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