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7)
2023(9387)
2022(7757)
2021(7299)
2020(5911)
2019(13378)
2018(13244)
2017(25101)
2016(13652)
2015(14992)
2014(14388)
2013(14168)
2012(13058)
2011(11812)
2010(12119)
2009(11392)
2008(11181)
2007(10236)
2006(9290)
2005(8614)
作者
(36171)
(31166)
(30206)
(29105)
(19286)
(14855)
(13678)
(11913)
(11585)
(10996)
(10573)
(10144)
(9775)
(9749)
(9645)
(9370)
(9106)
(8840)
(8830)
(8656)
(7775)
(7607)
(7389)
(7205)
(7027)
(6976)
(6893)
(6697)
(6173)
(6091)
学科
(53988)
经济(53893)
(46535)
(46110)
管理(35942)
农业(30994)
(24841)
企业(24841)
业经(17653)
(16714)
(16441)
方法(16260)
(15384)
贸易(15378)
(15216)
中国(14825)
数学(14261)
数学方法(14139)
(12246)
(12110)
地方(10415)
农业经济(10312)
(10145)
土地(9508)
(9262)
农村(9252)
(9229)
银行(9222)
体制(9075)
(8891)
机构
学院(187080)
大学(181123)
(82477)
经济(80803)
管理(69525)
研究(63217)
理学(59346)
理学院(58792)
管理学(57996)
管理学院(57677)
中国(51540)
(49479)
(39205)
农业(37344)
(37270)
科学(35450)
业大(32416)
(31055)
(30748)
中心(30635)
财经(29642)
研究所(27488)
(26862)
经济学(25127)
(23525)
(23468)
师范(23336)
农业大学(23068)
经济学院(22791)
北京(22789)
基金
项目(122420)
科学(96748)
研究(96606)
基金(88353)
(75755)
国家(74970)
科学基金(64266)
社会(62690)
社会科(59030)
社会科学(59020)
(49099)
基金项目(46717)
教育(43536)
编号(41111)
(39342)
自然(37745)
自然科(36773)
自然科学(36767)
自然科学基金(36116)
资助(34273)
成果(33246)
(30808)
(29243)
(28445)
课题(27988)
(27534)
重点(27343)
国家社会(26541)
(26007)
(25990)
期刊
(100290)
经济(100290)
研究(56979)
(55303)
中国(46485)
农业(37215)
(30162)
学报(26656)
科学(25587)
(22887)
金融(22887)
管理(22774)
大学(22329)
业经(22240)
教育(21915)
学学(21166)
(17580)
技术(16838)
问题(14866)
财经(14543)
农村(14417)
(14417)
农业经济(14030)
经济研究(13401)
(12440)
世界(11989)
(11100)
(11035)
经济问题(10378)
农村经济(9459)
共检索到296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涛  
我国农地抵押融资正遭遇法律解释和制度实践的双重困境。法律解释上,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作为抵押标的的"三权分置"论,与有关物权法理相冲突,也不符合抵押权成立的条件;制度实践上,以政策推动为主的农地抵押被金融机构冷遇,实际抵押人多为公司企业而非普通农户,且主要从事非农经营或者非粮种植。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并非源自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备,而是市场需求不足。我国农村以代际分工为特征的"半工半耕"家计生产方式充分展现了小农经济的有效性,并从根本上否定农地抵押导向下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未来农地抵押制度应在强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减少政府具体干预、拓展农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完善抵押权设定规则。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忠奎  
在中国《物权法》采纳物权法定原则的大背景下,各地展开的农地抵押探索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渐进式"试错"行为。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与法治建设并不相悖,这是其存在的正当性依据,而农地财产功能的挖掘、农村内生金融之构建,也呼吁该种"试错"行为出现。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并非没有局限,需要在"试错"的主体、程序、期限等方面受到限制。在具体的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中,应扭转对财政的过分倚重,适度放开农地抵押参与主体,通过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充分挖掘农地财产功能,推动农地抵押实质性进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永志  
我国自由农地流转由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较少、土地流转的市场性很低、土地流转的期限太短等原因,致使农地并没能形成规模经营,细碎化作业仍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验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化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奇  
以农地作抵押进行融资,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是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房,下同)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财产,以农地作抵押进行融资,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是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最早在贵州省湄潭县试行,在中央和地方资金、政策的支持下,该县于1988年成立土地金融公司,向土地经营者发放农地使用权抵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怀勇  刘帆  
债务催收是指当债务人出现违约或逾期还款时,债权人以其自身名义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其名义收取欠款的行为。由于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在利益驱动下容易诱致债务催收行为失范。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务催收难以避免,要正视债务催收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正确认识债务催收的本质。通过全面梳理与制度检视,我国现阶段债务催收治理面临的法制困境主要表现在: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均衡,法律规范的效力有待提高,法律规范的激励与约束不匹配。完善债务催收行为的法治化规范路径,必须弥补法律规范体系的现有缺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公法与私法交融的规制体系,改变公力救济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将信用约束作为债务催收的驱动内核,督促债务人积极履行给付义务,同时抑制债权人选择法律之外的解决路径的倾向,平衡债权实现、债务催收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承斌  
我国现有宅基地抵押贷款制度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针对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宅基地产权登记制度、建立宅基地估价体系、完善宅基地抵押制度以及建立宅基地抵押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佳  
农村住房法律制度的束缚、农民住房权属登记的缺失、农民住房价值评估的障碍、农民住房抵押变现困难和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的缺位等因素,使得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中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难以实现债权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现实困境,远期寄望于立法调整和制度设计,近期着力于市场机制与金融举措,有的放矢地破解金融机构债权实现难题,在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改革试验田中创造农民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大鹏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立法存在诸多不足,譬如抵押自由受到发包方与集体成员的干扰、抵押客体界限模糊、抵押变动规则不明晰等,不利于农民有效融资。本文基于自由、平等、效率、秩序等多元价值目标的体系化考量,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在主体、客体、变动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的价值理念上,尤须转变法律父爱主义思维,确立农户成员的物权主体地位,废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中的发包方同意权和本集体成员优先权。在微观的规则设计中,农户成员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人,不得附加稳定的非农职业和收入来源之限制;只有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金融商事行为时,抵押权人才应为金融机构;不应对抵押土地的性质、取得方式及面积大小设限;抵押登记宜采取登记生效主义,抵押权可以通过折价方式实现,而抵押权拍卖、变卖的实现程序应为非诉裁判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琳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有所加快,使得传统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状况进行分析,从农村家庭自主养老、村委会养老、社会养老三个层次养老体系的运行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出发,系统梳理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运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丽琴  王熠  
国家设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放宽了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法律限制,在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解决融资增效的同时,试点地区也出现了诸如农地抵押贷款政策与法律协调等困境。对此,可以选择的解决路径有,建立土地银行,加大银行融资放贷能力;强化政府涉农政策扶持力度与协调能力;制定专门的土地融资法律法规,规范农地抵押贷款程序;建立长期低利息与税收优惠等政策,强化社会第三方参与机制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良悦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志敏  张明  司丹  
1906年6月开工的新宁铁路可看作是PPP在中国的发端。PPP在中国的发展可概括为探索、试点、推广、调整与规制五个阶段。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PPP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PPP在中国主要采用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股权合作三种方式开展。中国PPP的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与障碍。中国政府应积极应对这些瓶颈和障碍,努力营造出适合PPP发展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PPP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施长君  马静岩  白玉成  石丹  
目前,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教师队伍缺乏、实验室设置单一、实践基地不足、监控体系薄弱等问题,地方高校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在明确目标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质量标准、完善基地功能、建设教师队伍、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寻找出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星  吴冠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结合对上海农地流转现状调研的思考,本文认为,农地流转政策的供给安排、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结构调整、农地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和农地流转产权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是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基于此,调整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成为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实现农地流转市场有效供给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