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3)
2023(9485)
2022(8080)
2021(7396)
2020(6321)
2019(14326)
2018(14181)
2017(28260)
2016(15144)
2015(16950)
2014(16282)
2013(16409)
2012(15227)
2011(13834)
2010(14026)
2009(13276)
2008(13074)
2007(11911)
2006(10648)
2005(9594)
作者
(40469)
(34597)
(34138)
(32661)
(21808)
(16726)
(15365)
(13339)
(13023)
(12245)
(11901)
(11567)
(10930)
(10901)
(10873)
(10506)
(10015)
(9959)
(9942)
(9710)
(8577)
(8505)
(8367)
(7955)
(7768)
(7757)
(7593)
(7560)
(6909)
(6741)
学科
(71054)
经济(70946)
(52925)
(45897)
管理(43881)
(31890)
企业(31890)
农业(30303)
方法(29940)
数学(27515)
数学方法(27397)
(21257)
业经(18800)
(18396)
中国(16851)
(16712)
贸易(16709)
(16427)
地方(13525)
(13416)
(12651)
(10880)
银行(10873)
(10814)
财务(10796)
财务管理(10755)
(10729)
金融(10727)
(10468)
(10398)
机构
学院(215968)
大学(212585)
(100812)
经济(99104)
管理(85063)
理学(73872)
理学院(73245)
管理学(72425)
管理学院(72040)
研究(69573)
中国(56607)
(50972)
(48898)
(42196)
农业(38570)
财经(37937)
科学(37447)
业大(34997)
(34622)
中心(33575)
(33456)
(33325)
经济学(32181)
研究所(29528)
经济学院(29429)
财经大学(27818)
经济管理(26022)
北京(25656)
(25415)
(24660)
基金
项目(143077)
科学(115007)
研究(109349)
基金(107320)
(91354)
国家(90543)
科学基金(79019)
社会(74310)
社会科(70421)
社会科学(70407)
基金项目(56903)
(55541)
教育(48904)
自然(47470)
自然科(46337)
自然科学(46329)
自然科学基金(45543)
(44978)
编号(43810)
资助(43136)
成果(35271)
(34478)
(34233)
国家社会(31930)
重点(31496)
(31294)
(30128)
(29947)
教育部(29934)
人文(29665)
期刊
(113955)
经济(113955)
研究(65337)
(55363)
中国(45395)
(37821)
农业(37191)
学报(30002)
科学(28748)
管理(27461)
(26966)
金融(26966)
大学(25132)
学学(24126)
业经(23721)
财经(19713)
(17350)
问题(17051)
教育(16916)
(16720)
技术(16645)
经济研究(16511)
农村(14425)
(14425)
农业经济(13875)
世界(13189)
(13000)
经济问题(11595)
(11447)
技术经济(10726)
共检索到328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忠奎  
在中国《物权法》采纳物权法定原则的大背景下,各地展开的农地抵押探索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渐进式"试错"行为。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与法治建设并不相悖,这是其存在的正当性依据,而农地财产功能的挖掘、农村内生金融之构建,也呼吁该种"试错"行为出现。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并非没有局限,需要在"试错"的主体、程序、期限等方面受到限制。在具体的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中,应扭转对财政的过分倚重,适度放开农地抵押参与主体,通过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充分挖掘农地财产功能,推动农地抵押实质性进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涛  
我国农地抵押融资正遭遇法律解释和制度实践的双重困境。法律解释上,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作为抵押标的的"三权分置"论,与有关物权法理相冲突,也不符合抵押权成立的条件;制度实践上,以政策推动为主的农地抵押被金融机构冷遇,实际抵押人多为公司企业而非普通农户,且主要从事非农经营或者非粮种植。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并非源自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备,而是市场需求不足。我国农村以代际分工为特征的"半工半耕"家计生产方式充分展现了小农经济的有效性,并从根本上否定农地抵押导向下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未来农地抵押制度应在强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减少政府具体干预、拓展农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完善抵押权设定规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云松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福川  王志刚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物,而要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需作出经济法上的调整与规范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多使用现金消费等特点,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区分贷款申请人的风险类型而限制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之所以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艺晟  曾福生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还处在构建阶段,国内先后出现多个试点。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农地抵押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研究其农地抵押制度能够为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构建提供经营借鉴。本文重点分析对比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农地抵押制度,结合中国国情,由此得出对中国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鹏  
传统的农地抵押制度主要有"入股抵押"、"反担保抵押"两种间接模式,而缺少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的模式。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作为物权权利,成为适格的农地抵押标的物。三权分置下农地抵押制度应该予以重构,在抵押设立上应该弱化发包人同意的要求,仅保留发包人备案即可。发包人备案制度所起到的公法上行政管理的效果,而登记制度则会起到抵押权生效的目的。抵押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土地经营权,也应该及于地上附着物。在抵押权实现的方式上,除了可以有折价、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还可以探索强制管理、内部处置、转包等方式,以收益实现债权的安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宏东  
农村贷款难的原因是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土地是我国农民最大的财产,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建立我国农地抵押制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解决农村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圣奎  
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依此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国各试点地区推进。试点工作在各地探索出了不同的模式,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难点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抵押物价值评估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其价值评估工作的难点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的条件、位置、产出能力等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大量农户因缺乏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抵押物而被排斥在正规金融大门之外,另一方面,农民所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农地(本文专指耕地、宅基地)因被法律禁止抵押而"沉睡"。2008年底,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开始以试点的方式尝试通过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的抵押向农户发放贷款。这些试点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农地是否应该被抵押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农村金融创新、解决农民贷款难是否一定要允许农地抵押?其二,农地抵押,是否会导致农民失去生活保障、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在本期一线话题中,我们分别邀请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和处于争议漩涡中的实践者,围绕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永志  
我国自由农地流转由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较少、土地流转的市场性很低、土地流转的期限太短等原因,致使农地并没能形成规模经营,细碎化作业仍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验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化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丁万良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地势高耸,空气稀薄,气候严寒,雨量稀少,土地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了全省农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促使我省对现有农地资源加强保护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据统计,我省国土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草地面积达6亿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在农地流转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农地流转去农业"内卷化"目标未能实现,其自身却陷入"内卷化"困境,表现在流转增速放缓、农地流转导致"小农复制"和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作用递减等方面。本文分析发现,农地的客观属性、农户主体效应、农地流转市场缺陷和政府推动农地流转的阶段性、运动性是农地流转进入"内卷化"陷阱的原因。本文基于"三个适应"视角分析未来农地流转发展应遵循的适度性原则。各主体需要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立完善农地流转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跳出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宏伟  
本文针对目前承包地"三权分离"背景下,就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问题开展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梳理了法律约束与操作障碍。通过对现行政策规定的几种土地流转形式——转让与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的比较分析,发现只要将以合同方式取得土地"流转经营权"变为以转让(交易)方式取得土地"流转经营权",并合理设置土地转让条件及土地转让流程,就能顺利地破解承包地在流转中实现抵押担保的难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惠献波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经营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农民融资无有效抵押品的困境。然而,随着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逐步展开,农村土地经营权处置风险、信用风险等负面因素日渐凸显,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推广步伐。本文以农村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模式为视角,在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性制度和机制进行了设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缪德刚  龙登高  
土地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不仅可以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缓解农村资金短缺的有效举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发展中国家农村资金短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抵押品不足阻碍了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贷款,而确权农村土地使之可抵押是解决对策。本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1936年中国农民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1942年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业务、2016年《农村承包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