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6)
- 2023(12835)
- 2022(10763)
- 2021(10046)
- 2020(8233)
- 2019(18689)
- 2018(18691)
- 2017(34692)
- 2016(19416)
- 2015(21874)
- 2014(21998)
- 2013(21655)
- 2012(20623)
- 2011(18816)
- 2010(19120)
- 2009(17512)
- 2008(17161)
- 2007(15874)
- 2006(14313)
- 2005(12913)
- 学科
- 济(80908)
- 经济(80817)
- 业(51929)
- 农(48732)
- 管理(43360)
- 农业(32742)
- 企(28666)
- 企业(28666)
- 地方(27868)
- 中国(26019)
- 方法(23169)
- 业经(21350)
- 数学(19695)
- 数学方法(19422)
- 学(19206)
- 制(16922)
- 发(15470)
- 财(15171)
- 银(13619)
- 银行(13592)
- 融(13509)
- 金融(13501)
- 环境(13470)
- 地方经济(13374)
- 行(13233)
- 贸(13090)
- 贸易(13076)
- 体(12545)
- 易(12536)
- 技术(12037)
- 机构
- 学院(270117)
- 大学(262752)
- 济(104362)
- 研究(103454)
- 经济(101639)
- 管理(97590)
- 理学(81412)
- 理学院(80370)
- 中国(79378)
- 管理学(78883)
- 管理学院(78404)
- 农(70357)
- 科学(67000)
- 京(59336)
- 所(54964)
- 农业(53627)
- 业大(50380)
- 研究所(49755)
- 中心(48205)
- 江(46493)
- 财(46062)
- 省(39827)
- 范(39655)
- 师范(39238)
- 院(38179)
- 北京(37672)
- 州(36764)
- 财经(34328)
- 农业大学(33184)
- 科学院(32323)
- 基金
- 项目(178992)
- 科学(137282)
- 研究(133332)
- 基金(121774)
- 家(108361)
- 国家(107265)
- 科学基金(88455)
- 社会(79947)
- 省(76306)
- 社会科(74940)
- 社会科学(74918)
- 基金项目(65257)
- 划(62317)
- 教育(58697)
- 编号(57383)
- 自然(56033)
- 自然科(54462)
- 自然科学(54445)
- 自然科学基金(53360)
- 资助(48420)
- 成果(46354)
- 发(45325)
- 课题(41423)
- 重点(40817)
- 部(37133)
- 农(36919)
- 创(36263)
- 发展(35796)
- 展(35195)
- 创新(33942)
- 期刊
- 济(137106)
- 经济(137106)
- 研究(80671)
- 农(71952)
- 中国(69751)
- 农业(48475)
- 学报(47974)
- 科学(43967)
- 大学(36118)
- 教育(35622)
- 财(34194)
- 学学(34080)
- 管理(32173)
- 业经(29254)
- 融(28895)
- 金融(28895)
- 技术(25676)
- 业(24550)
- 问题(18958)
- 经济研究(17826)
- 资源(16566)
- 版(15855)
- 农村(15483)
- 村(15483)
- 财经(15415)
- 农业经济(15215)
- 科技(14536)
- 业大(14186)
- 图书(13876)
- 世界(13698)
共检索到43926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英 董娜 李英
提高效益是农地开发整理的最终目标,效益评价是对项目实施有效性的客观检验,而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是保证效益评价客观、合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深入探讨农地开发效益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建设内容和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尝试建立多层次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所建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区实际。本文着重对指标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演,探寻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指标选取上力求指标的通用性,以便在不同项目区的推广和应用,以期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标准化、可比化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地开发 效益评价 AHP法 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英 王守臣
农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农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栾立明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移发展的逐步推进,各试点院校在培养目标、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尝试,构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应用型成果的转化运用、实现社会效益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成为各项工作的重点。从吉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探讨反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探寻进一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评价体系 吉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冲 刘鹏飞 孙磊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悦生 马小凡 于济通 傅浩 郭平
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并对2011年吉林省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志昂 程久苗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效益评价 安徽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被称为“自然之肾” ,因为它具有水文和化学功能等效益。具体表现在湿地可均化洪水、调节气候、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 ,保持水质、巩固堤岸、补给地下水、提供动植物产品 ,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文章从湿地效益评价方法入手 ,介绍了目前在资源评价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然后分析了吉林省 5个典型湿地区的效益。文章试图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较全面地评价向海、大布苏、莫莫格、查干湖、敬信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价值 ,并将 5个区的效益进行排序 ,以利于正确管理和合理保护湿地
关键词:
典型湿地 效益 评价方法 吉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蕾 彭培好
文章以以南充市高坪区喻家乡、鄢家乡、擦耳镇、黄溪乡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鄢家乡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实施,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立项和实施等实践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层次分析法 综合效益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映慧 修春亮 于海桓
通过构建城市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吉林省8个城市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吉林省城市投资效益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对城市投资的监管,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防止城市投资引发城市空间极化现象。
关键词:
投资效益 城市 模糊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权 闫新华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农地转包的基本情况的探讨,并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地流动的因素,得出:影响农地流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程度。
关键词:
农地流动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峰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创新性制度安排。目前,如何有效开展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尚缺乏有效模式。为此,在对吉林省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难点与问题,并对有效开展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了设计与探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宏亮 肖振东
对环境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来说,“评价”方法比“审计”方法更重要。从目前我国环境投资审计的发展背景及实践需要来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环境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公共环境投资项目审计的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污水处理投资项目为例,建立了此类项目的具体审计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文章对该评价体系的运用进行了拓展分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钱水祥
本文根据构建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按照交付使用前和交付使用后两个阶段,提出了一套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绍兴市环城河工程效益审计项目为例,说明了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效益审计评价。
关键词:
项目 效益审计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霞 邹立尧 张文云 李磊
文章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气象科技项目应用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效度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项目类型的差异,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这三类项目分别进行了权重的征询,运用改进的等级锚定法对指标进行测量和标准化的处理。
关键词:
气象科技项目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相伟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对于生态建设成本的研究是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针对这类地区收入水平低、就业结构单一的特点,认为其成本体系应本着以农民需求为核心、统筹区域内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关系,并为统筹生态建设区与受益地区发展提供依据的原则进行构建,依此将成本分为营建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并通过在吉林省西部的应用,得出吉林省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抚育的总成本分别为24150、8090、967元h/m 2,远高于国家所提供的补偿标准。因此,除了国家补助外,应本着“受益者支付”的原则,长春、吉林等地应通过就业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支付发展成本。因此,我国在生态建设中...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