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1)
2023(7038)
2022(5865)
2021(5424)
2020(4535)
2019(10058)
2018(9894)
2017(19028)
2016(10379)
2015(11549)
2014(11157)
2013(11156)
2012(10643)
2011(9794)
2010(10038)
2009(9559)
2008(9497)
2007(8890)
2006(8168)
2005(7391)
作者
(32433)
(27782)
(26965)
(25566)
(17250)
(13347)
(12047)
(10704)
(10552)
(9689)
(9548)
(9282)
(9002)
(8737)
(8715)
(8242)
(8228)
(7985)
(7911)
(7851)
(7147)
(6833)
(6825)
(6566)
(6253)
(6249)
(6207)
(6031)
(5700)
(5697)
学科
(44806)
(44202)
经济(44145)
(38174)
农业(29826)
管理(23092)
(18024)
企业(18024)
业经(15248)
方法(13334)
中国(11280)
数学(11237)
数学方法(11125)
(10663)
(10649)
农业经济(10011)
(9441)
土地(9078)
(9015)
农村(9003)
(8984)
(8559)
地方(8202)
(7973)
贸易(7970)
(7862)
(7825)
发展(7746)
(7737)
(7599)
机构
学院(153791)
大学(149881)
(63379)
经济(62136)
研究(57831)
管理(55391)
(54584)
理学(47433)
理学院(46902)
管理学(46087)
管理学院(45844)
中国(45822)
农业(41954)
科学(37484)
业大(33726)
(32672)
(31377)
研究所(28441)
中心(26985)
(26237)
农业大学(25642)
(25202)
(21770)
(21461)
财经(20467)
北京(20278)
(19900)
(19782)
师范(19521)
科学院(19460)
基金
项目(102806)
科学(79433)
研究(74170)
基金(73956)
(67782)
国家(66718)
科学基金(54325)
社会(46841)
社会科(43700)
社会科学(43683)
(41159)
基金项目(39046)
自然(35325)
自然科(34276)
自然科学(34261)
(34144)
自然科学基金(33674)
教育(31186)
(30864)
编号(30713)
资助(29396)
成果(24549)
(23635)
重点(23306)
(22887)
(21593)
(21015)
课题(20487)
科研(19702)
计划(19632)
期刊
(81579)
经济(81579)
(59812)
研究(43096)
农业(40423)
中国(36686)
学报(31518)
科学(28272)
大学(23960)
学学(23127)
业经(20325)
(19604)
(18910)
(17623)
金融(17623)
管理(16988)
农村(13634)
(13634)
农业经济(13540)
教育(12964)
问题(12154)
(11202)
世界(11138)
技术(10775)
业大(10413)
财经(10099)
经济研究(9708)
资源(9103)
经济问题(9078)
农业大学(9010)
共检索到24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大鹏  杨娅芬  
农地家庭经营模式在保障我国农民就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农村闲散资源、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及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将农地流转给工商企业经营则不利于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法律和政策应该对农地家庭经营模式给予保护,稳定农地家庭承包法律关系,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设置工商企业经营农地的准入门槛,构建农地家庭经营与工商企业经营的合作桥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建良  朱守银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随着农地承包经营权与实际经营权分离,农地经营开始出现"去家庭化"问题。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农地家庭承包经营进行了分析,指出农地家庭经营是一种农地使用制,认为农地家庭经营要坚持组织标准和产权权利标准,即家庭是农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家庭拥有农地的占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中,控制权行使程度不同是农地家庭经营形式多样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农地经营中存在的"去家庭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家庭经营首先要坚持农地家庭经营,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农地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应运而生。这既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逻辑行为,也有政府保粮稳产、培育中坚农民的政策缩影。现实中,因经营成效较难实现预期的投入要素节约和经营规模收益,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所追求的农机规模耕种收、大量雇工操作、农资采购低价等无力弥补"大规模农地流转价格溢价"和"刘易斯拐点下雇工工资棘轮效应"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一些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雇工效率低下、监督成本上升增加等,又加重了这一不利,成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行为的"墨菲定律+马太效应"。同时,土地产出率下降促使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国  
我国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农地大量减少,损害农民土地权益,危害生态安全,更严重危及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立法缺失农地发展权,利用农地发展权的立法来保护农地是一种创新的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国家、土地经营者占用农地都将受到农地发展权的立法限制,同时严格执法和守法,确保农地发展权的实现,从根本上实现对农地的法律保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吉峰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经营一直受到来自城市化与农业经营环境两个方面因素的外生冲击。按照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农户对两种外生冲击预期收益率的变化造成了家庭经营投资费用的波动。首先将改革以来家庭经营波动划分为6个周期,然后运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家庭经营的波动周期、波动幅度与演变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在新农村建设时期,随着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以及政府增加对"三农"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等外生冲击力度加大,传统的小农家庭经营必然向家庭农场制转型。而在家庭经营转型过程中,政府不应干预农户的自主选择,而应通过加大两种冲击的影响力度,引导家庭农场制应运而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卫民  
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农地流转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认为农地流转中一定要让利于民,遵循平等保护和确保收益的价值理念,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规范政府职责是核心,构建市场机制是关键,完善社保体系是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印子  
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月明  
商业言论因其低价值言论的定位,一直存在着是否给予宪法保障的争论。市场经济时代,商业言论具有部分言论自由的价值、保护财产权的价值、保护劳动权的价值、经济自由权的价值以及信息权的价值。言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将其判定为政治言论或商业言论,因为商业言论有时也能促进公共利益。限制商业言论必须只是为了促进政府的实质性利益,且所使用的方式要直接促进这种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清华  张惠林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是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限制 ,农户非农化进程并不很快 ,一个农户从完全纯农户走向完全非农户 ,需要跨越两大资本门槛 ,即人力资本门槛与物质资本门槛 ,资本积累时间大约需要 8— 10年 ,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4— 6个。所以 ,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 ,推动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谷成  李崇光  
本文试图说明当前"地权分散化"、"耕地细碎化"和"规模细小化"的小农经济并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而是刚性资源禀赋条件下人地关系紧张的自然结果。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先天最适组织细胞必须得到坚持,但小农经济的先天性缺陷必须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予以调适。这一制度调适就是立足于家庭经营的现代农业合作社。但实践中各种"假合作社"很可能将这一制度安排引入歧途,本文详尽探讨了"假合作社"赖以存在的土壤,明确指出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论文进一步指出,现代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弹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向上和向下兼容性,可以包容"公司农场"、"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涛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当前农业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利用文献分析与定量方法,从收入总体情况、产业机构及区域性差异等3个层面对重庆市农民家庭收入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家庭收入在全年总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所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较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存在区域性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资源少质量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关键因素。结合实地调研,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品牌建设,推进"一村一品"战略实施,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令香  袁荣琴  曾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海发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20年前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并逐步向纵深推进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线的农村改革,其伟大历史意义就在于:通过打破长期延续并严重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营模式,建立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政  
运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原理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理思想,从理论上对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在适应一定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上的属性进行辩证分析,特别是联系到我国当前农村必须坚持一家一户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际,以揭示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存在的有效性,及其对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要求的不适,并对如何释放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生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应对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