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5)
2023(9073)
2022(7687)
2021(7375)
2020(6022)
2019(14000)
2018(14007)
2017(27743)
2016(15195)
2015(17018)
2014(17074)
2013(16625)
2012(15282)
2011(13996)
2010(14747)
2009(13709)
2008(13364)
2007(12007)
2006(11038)
2005(9650)
作者
(42781)
(36279)
(35647)
(34130)
(22878)
(17207)
(16069)
(14084)
(13695)
(12936)
(12177)
(12047)
(11457)
(11429)
(11104)
(11022)
(10636)
(10476)
(10424)
(10184)
(9002)
(8893)
(8871)
(8493)
(8235)
(8129)
(8074)
(7783)
(7405)
(7169)
学科
(67105)
经济(67047)
(47527)
(46259)
管理(37631)
农业(30666)
(26069)
企业(26069)
方法(25816)
数学(23739)
数学方法(23201)
中国(19484)
业经(17318)
地方(15440)
(13103)
(12630)
(12144)
(11497)
(11316)
贸易(11310)
(11020)
(10734)
及其(10429)
农业经济(10341)
土地(9797)
理论(9647)
环境(9618)
政策(9278)
(9243)
农村(9224)
机构
学院(216963)
大学(207996)
(91303)
经济(89210)
管理(85823)
理学(74064)
理学院(73310)
研究(73073)
管理学(71762)
管理学院(71387)
中国(57101)
(53718)
科学(44655)
(43711)
农业(40843)
(38676)
业大(37994)
(36575)
中心(34875)
(34195)
研究所(32978)
财经(29905)
(28276)
师范(28090)
(27153)
北京(26965)
(26764)
经济学(25813)
(25787)
经济管理(25744)
基金
项目(143753)
科学(114256)
研究(107624)
基金(103452)
(89345)
国家(88530)
科学基金(76779)
社会(67827)
社会科(63973)
社会科学(63956)
(58352)
基金项目(54479)
自然(49489)
教育(48630)
自然科(48361)
自然科学(48355)
(47758)
自然科学基金(47445)
编号(46089)
资助(42580)
成果(36111)
(32705)
重点(31871)
课题(31543)
(31497)
(30739)
(29636)
创新(27582)
国家社会(27237)
发展(26643)
期刊
(107625)
经济(107625)
研究(62358)
(57773)
中国(45418)
农业(39083)
科学(30617)
学报(29258)
管理(27417)
(26072)
业经(24024)
(23765)
金融(23765)
大学(23567)
教育(22742)
学学(22592)
技术(20460)
(18565)
问题(16759)
经济研究(14498)
农村(14292)
(14292)
农业经济(14215)
财经(13419)
资源(11724)
统计(11638)
(11513)
世界(11402)
技术经济(11342)
(11331)
共检索到325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烈佳  张波清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影响最大,流转政策设计应重视基层自治组织;农户流转行为与意愿大多一致,若存在差异则主要源于家庭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等客观因素对农户决策的调控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合林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基于上述认识和根据农地流转的宏观决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利益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实现农地流转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其充分条件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科学宏观调控,即国家综合运用规划和税收等手段对土地流转利用的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进行调节,使其达到一致性的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迪力沙提·亚库甫  张雅婷  
中国农地流转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为什么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需要经历各个不同阶段?分析农地流转的政策过程有助于分析该问题。本文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出发,对农地流转政策的源流发展、焦点事件和政策行动者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与多源流模型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多源流模型对分析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还应看到,虽然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与多源流模型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但在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下,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具体政策时还应注意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三大源流各自发挥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三大源流之间相互影响、政策企业家身份具有复杂性三个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现行决策的片面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地的盲目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文章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通过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和外部性的分析及评价,优化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徐薇  
当前,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农地流转市场,使农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流转形式多样、流转主体多元、覆盖农户不断增多的显著趋势。在我国人多地少和农村内部自我积累能力明显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速度及水平只能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渐进式过程,不能因超越发展阶段的限制而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也应当有其合理的空间和方式,必须以不损害农民合理的土地权益和冲击宏观政策目标为基本前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在中国农地规模化流转的背景下,农业雇佣生产成为客观事实。本文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思想,通过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从合约激励角度推演出三种典型的合约形式,即"固定工资+过程监督"、"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固定工资+收益分成+事后主(客)观评估"。进一步地,本文借助经验素材证实了上述合约形式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雇佣采茶情景下,采用"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会导致采茶工、茶农和社会三方出现效率损失和福利损失,"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合约优于"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灿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流转绩效提升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农地规模流转绩效产生原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本量利分析模型,规模经营净收益与流转规模、产量、价格、变动性成本、固定性成本5个变量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可以此模型来确定流转规模的盈亏临界点和最适度点,从而发现农地规模流转绩效的形成机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国华  蔡昉  
在农地经营规模不断集中成为不可逆转之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仍陷于"反向关系"还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争论已无太大意义,尊重农户自身意愿并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农地经营规模的逐步集中,成为未来顶层设计的基本共识。基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及2012年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从如何实现家庭劳动禀赋和土地禀赋的最大化利用这一家庭决策视角,定量回答了"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这一核心问题,进而给出了农户视角的"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此类图谱在以往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从未见到,对于中国未来的宏观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宏岳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和集体等异质性流转主体的非对称博弈模型,揭示了农地流转的演化机理和基本格局。研究表明:流转主体的地权关系表现为农民集体主要通过农地资产化获利,政府借助流转设计把其他流转主体纳入到农地资产化流转分利体系,流转分利失衡从而导致其他流转模式的兴起。流转资产分利状态取决于政府与集体的关系,其中政府行为起主导性作用。在既定假设下,当集体不能用流转权影响政府的流转创新时,农地流转经营模式将面临不确定性;当集体通过流转创新影响政府的流转创新时,不同流转模式可以实现稳态演进。对流转农地资产化博弈产生三层影响:一是流转资产化存在"财富效应"时,任何主体经营农业都存在"脱农向共""、脱实向虚"的演进趋势;二是政府从事流转创新、集体专注生产经营时,两种模式在流转上存在依附关系;三是若国家没有对集体专注流转生产进行补贴,则耕地撂荒为常态。因此,全面认识农地资产化、金融化流转的实质及其影响对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钟林  唐小我  倪得兵  
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是卖方,对农地有需求的组织或个人是买方,政府或中介服务机构可视作拍卖商。为模型化这种经济定价机制,建立了一个双向拍卖模型,首先买卖双方分别报价,然后拍卖商根据双方报价确定成交价格,最后在这一价格下完成交易。模型的均衡分析表明,双向拍卖机制能够实现事后帕累托效率改进。进一步,比较静态分析表明,需求、供给和制度因素对农地流转交易成功的概率有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对农户利益关心程度来最大化农地流转交易成功的概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艳敏  张岩贵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触发了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重构社会机会配置格局实现社会分配正义,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吸纳益贫式增长理论的益贫思想并依据机会平等理论的机会补偿原理,提出了机会益贫化分配概念框架。基于此,挖掘和识别农民与土地分离后可能面临的机会风险,公平估算机会损失价值并纳入农地流转定价基础,运用WBS法识别农地流转全过程中的益贫机会,并采用正态云模型构建机会益贫化的农地流转估值模型。鉴于理论模型输出结果,提出了基于机会益贫思想的农地流转定价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伟  邢娇阳  
农地流转租金关联着流转双方的切身利益,决定着流转双方的意愿、流转规模和流转期限。由此,笔者在对四川、安徽和河北一些地方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地流转中的租金计算方式进行考察,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农地所具有的功能,借鉴《农地估价规程》,把农地流转租金修正为结合本地市场粮食主要作物的租金锁定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冬生  
本文将中国农地规模化流转模式归纳为业主租地、农地股份合作、农地返租和农地入股等四种主要模式,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综合评价,简要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条件。最后,针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缺陷、社保制度不健全以及农地流转不畅等问题,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