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1)
2023(12611)
2022(10830)
2021(10289)
2020(8452)
2019(19617)
2018(19547)
2017(38256)
2016(20403)
2015(23086)
2014(22961)
2013(22382)
2012(20192)
2011(18214)
2010(18484)
2009(16781)
2008(16078)
2007(14037)
2006(12334)
2005(10466)
作者
(57342)
(48411)
(47735)
(45364)
(30371)
(23314)
(21578)
(19170)
(18311)
(16834)
(16471)
(16275)
(14905)
(14902)
(14771)
(14535)
(14202)
(14069)
(13813)
(13587)
(11831)
(11769)
(11671)
(11281)
(10936)
(10824)
(10495)
(10301)
(9736)
(9514)
学科
(89850)
经济(89750)
(62462)
管理(54149)
(47484)
(41972)
企业(41972)
方法(41217)
数学(36533)
数学方法(35854)
农业(31575)
中国(22769)
业经(22559)
(18797)
地方(17477)
(17152)
(15429)
理论(15060)
(13667)
贸易(13662)
技术(13293)
(13254)
(13189)
环境(12932)
(12159)
(11858)
(11471)
银行(11448)
(11288)
财务(11219)
机构
学院(290420)
大学(285448)
(119388)
管理(117459)
经济(116904)
理学(102951)
理学院(101857)
管理学(99818)
管理学院(99292)
研究(92391)
中国(70889)
(62176)
(59825)
科学(58429)
(50236)
业大(49058)
农业(47525)
(45394)
中心(44356)
(42069)
研究所(41659)
财经(41116)
(37752)
(37724)
师范(37420)
北京(36441)
经济学(35710)
经济管理(33685)
(33591)
(33162)
基金
项目(204930)
科学(163462)
基金(150187)
研究(149267)
(131044)
国家(129961)
科学基金(113172)
社会(95650)
社会科(90424)
社会科学(90398)
(80828)
基金项目(79928)
自然(74247)
自然科(72532)
自然科学(72520)
自然科学基金(71167)
教育(68084)
(67358)
编号(61412)
资助(60850)
成果(46731)
重点(46127)
(45367)
(44412)
(42675)
课题(41027)
创新(39896)
国家社会(39712)
科研(39389)
教育部(38665)
期刊
(128836)
经济(128836)
研究(77011)
(63101)
中国(52974)
学报(42951)
农业(42933)
科学(42476)
管理(38147)
(37376)
大学(34160)
学学(32663)
业经(27650)
教育(27503)
技术(27332)
(24163)
金融(24163)
(20974)
问题(19801)
财经(19309)
经济研究(17894)
(16588)
资源(16116)
统计(15145)
技术经济(14935)
(14884)
农村(14359)
(14359)
农业经济(14052)
(13896)
共检索到408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张安录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的福利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的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农地城市流转导致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降,模糊评价值从0.389降到0.338。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外,农民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区生活、环境、农民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所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烽烽  李放  唐焱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过程中农户福利的变化。本文首先提出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其次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苏南农户"土地换保障"前后福利的变化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土地换保障"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明显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293上升至0.439。从功能指标看,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会机会、农民心理均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从异质性因素看,家庭抚养人口比重、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是农户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在已有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农户福利指数的基础上,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福利差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区被征地农户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分布情况,发现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差异系数为0.255,而流转前为0.103,农户间福利差距拉大。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农户福利变化程度各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被征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比例、征地后是否安排工作、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民对补偿的心理满意度;而土地被征后的用途、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以及地均GDP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子,说明农民无法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可得出结论:对农民福利补偿不能单独采用货币补偿,而应采用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敏  陈青  
农地城市流转是土地资源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重新配置的必然过程。为探明异质化日益明显的农民群体的福利水平在此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差异性变动,采用湖北省武汉市所辖6个远城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纯农业生产者、半工半农者和经商兼农者等3种分化类型农民在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整体福利水平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略有上升;3种分化类型农民的福利水平均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改善幅度由大至小依次为经商兼农类农民、半工半农类农民和纯农业生产类农民;提升纯农业生产者和半工半农者这两个分化类型的福利水平是改善农民整体福利状况的关键;此外,影响这两类群体福利水平的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张东红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农地城市流转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社会经济现象。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就是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应用福利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评估了河南开封市农民因农地城市流转发生的福利变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福利改进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清华  伍国勇  宋珂  欧雪辉  李中  
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办法评测农村土地征收前后湖南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区域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变动,并实证分析影响被征地农户福利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完成后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有所改善,但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征收完成后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异系数增大,农户个体福利分化明显;土地征收补偿形式、区域发达程度、教育状况因素等对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征地面积比重、劳动力年龄等因素对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负向影响,二者的作用程度呈递减态势。显著提升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减少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的差异性,需要从完善被征地农户的社会保障程度、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模式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廖沛玲  赵健  夏显力  
为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之一。农地作为农户最为重要的生计资产,其转出将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关天经济区659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为例,从阿马蒂亚·森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模糊评价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与福利差异指数探究农地转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模糊指数从0.432提升到0.467,但提升幅度不大,仍低于0.5的中等福利水平。其中,经济状况隶属度、社会保障隶属度、居住条件隶属度与就业及发展隶属度均有所提升,心理与健康隶属度出现略微下降。②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总差距与区内福利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区间福利差距变化不明显。③较关中区域而言,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天水区域农户福利平等分配的作用更大。这与两区域的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角色定位、过程管理、监管保障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为此,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应围绕全面提升农户福利、进一步缩小区内差异、继续保持区间同步发展三方面进行完善及改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燕  李钢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得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燕  李钢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农民福利构成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省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丹  陈银蓉  
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过程中安置区居民福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构成安置区居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其次提出适合本研究的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的权重函数,最后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三个水库安置区居民土地流转前后福利的变化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后安置区居民总体福利水平明显降低,模糊评价值从0.444下降至0.347。从功能指标看,除家庭经济状况外,社会保障、政治参与、心理均较大程度地变差;从转换因素看,受教育程度是安置区居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对安置区居民的补偿不能单纯依靠货币补偿,而应通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失业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143 3和0.129 6,政府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078 1和0.061 9,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0.010 4和0.006 4,说明农地整治是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结构的有效途径,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珊  张安录  张叶生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效应是农民在此过程中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本文选择武汉城市圈中的武汉和咸宁作为研究区域,针对两地的调查数据,考虑福利评价的模糊性和灰度,尝试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组织生产、经济收入、健康与休闲、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社会参与、子女教育、社会公平八种农户家庭功能性活动选择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域农地城市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进行测度、评判。研究结果显示,农地流转使得农户家庭总福利水平从0.413下降到0.353,而对农户家庭的不同功能性活动有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农地流转使得农户的组织生产、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和社会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通过较严密的数学分析,揭示了该权重结构的缺陷,并提出了满足该假设的权重结构的充分必要条件。依据该结论,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了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并对新的权重结构进行了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桂颖  
文章从保障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出发,考虑样本地区土地流转农户的实际情况,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吉林省450户土地流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生计均处于维持基本生计级别,离生计可持续性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风险抵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距更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