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9)
2023(12793)
2022(10639)
2021(9908)
2020(8331)
2019(18886)
2018(18589)
2017(36722)
2016(19607)
2015(21866)
2014(21561)
2013(21308)
2012(19556)
2011(17561)
2010(17300)
2009(15938)
2008(15403)
2007(13187)
2006(11374)
2005(9355)
作者
(53785)
(45673)
(44932)
(42891)
(28935)
(22070)
(20339)
(17867)
(17370)
(15785)
(15522)
(15367)
(14047)
(14004)
(13894)
(13812)
(13307)
(13243)
(13059)
(12908)
(11118)
(11081)
(10993)
(10611)
(10259)
(10224)
(9751)
(9740)
(9134)
(8968)
学科
(91157)
经济(91051)
(60391)
管理(51971)
(47484)
方法(43638)
数学(40361)
数学方法(39881)
(38735)
企业(38735)
农业(31450)
中国(22499)
业经(21413)
(20854)
地方(18677)
(14913)
(14882)
(14302)
贸易(14298)
(13892)
(12999)
(12914)
环境(12889)
财务(12871)
财务管理(12838)
企业财务(12223)
技术(11919)
(11027)
(10997)
(10831)
机构
学院(276169)
大学(271891)
(117612)
经济(115459)
管理(111058)
理学(97906)
理学院(96896)
管理学(95149)
管理学院(94648)
研究(86986)
中国(67305)
(60382)
(54900)
科学(53611)
(50384)
农业(46347)
业大(46193)
中心(42819)
(41773)
财经(41746)
(39792)
(38424)
研究所(38114)
经济学(36543)
(34318)
师范(33999)
经济学院(33360)
北京(32895)
经济管理(32162)
(31437)
基金
项目(197726)
科学(158301)
基金(147920)
研究(142170)
(128636)
国家(127591)
科学基金(111779)
社会(94375)
社会科(89425)
社会科学(89403)
基金项目(79010)
(76483)
自然(72763)
自然科(71111)
自然科学(71100)
自然科学基金(69797)
教育(64171)
(63689)
资助(59883)
编号(56405)
(44496)
重点(44086)
(42436)
成果(42364)
(40867)
国家社会(40241)
创新(38359)
教育部(38286)
科研(38244)
人文(37702)
期刊
(121638)
经济(121638)
研究(72842)
(61804)
中国(47204)
农业(42122)
学报(41639)
科学(40137)
(37390)
管理(35051)
大学(33117)
学学(32028)
业经(26399)
(25484)
金融(25484)
技术(23075)
(20286)
财经(19899)
问题(19514)
教育(19042)
经济研究(17554)
(16956)
统计(15224)
资源(15060)
(14474)
农村(14207)
(14207)
农业经济(13933)
(13816)
世界(13277)
共检索到38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魏玲  张安录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群体内部福利变化程度与福利差距。研究方法: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测定农民福利功能性指标的权重,并在此之上构建失地农民福利指数,并测度其变化及群体内福利差距大小。研究结果:(1)以广东省为例的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民总体福利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福利指数水平较低,远低于0.5;珠三角、粤西的失地农民福利改善明显,而粤北变化不大,粤东有所下降。(2)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阿特金森指数反映的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差距在流转后进一步拉大,省内4大区域间的福利差距在流转前占比较小但流转后显著变大。研究结论:运用二维赋权法和三类不平等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张东红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农地城市流转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社会经济现象。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就是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应用福利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评估了河南开封市农民因农地城市流转发生的福利变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福利改进意见和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敏  陈青  
农地城市流转是土地资源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重新配置的必然过程。为探明异质化日益明显的农民群体的福利水平在此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差异性变动,采用湖北省武汉市所辖6个远城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纯农业生产者、半工半农者和经商兼农者等3种分化类型农民在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整体福利水平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略有上升;3种分化类型农民的福利水平均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改善幅度由大至小依次为经商兼农类农民、半工半农类农民和纯农业生产类农民;提升纯农业生产者和半工半农者这两个分化类型的福利水平是改善农民整体福利状况的关键;此外,影响这两类群体福利水平的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和阿特金森的广义均值不平等测度理论,构建了一种考虑分布不平等影响的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和组成福利指数的子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了该指数具有"子群一致"和"路径独立"的特性,并对2000—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平等对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影响显著且有逐步扩大趋势;我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子维度福利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城市社会福利更快增长的主要障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在已有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农户福利指数的基础上,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福利差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区被征地农户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分布情况,发现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差异系数为0.255,而流转前为0.103,农户间福利差距拉大。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农户福利变化程度各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被征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比例、征地后是否安排工作、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民对补偿的心理满意度;而土地被征后的用途、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以及地均GDP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子,说明农民无法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可得出结论:对农民福利补偿不能单独采用货币补偿,而应采用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融   徐国祥  
文章首先从多维视角出发,以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基础,加入住房维度,以此构建福利不平等测度指标体系;其次,设计权重方案,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结合单维加权法和维度不平等间替代度提出多维聚合指数,对2010—2020年我国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并通过维度分解讨论不同维度的不平等情况及其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通过地区分解讨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福利不平等情况和内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的福利不平等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农村的福利不平等指数高于城镇,教育不平等指数下降对福利不平等改善的总贡献最大;(2)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最明显,但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平等指数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仍然较高,东部地区较大的住房价值差距导致其住房不平等指数在三大地区中最高,各地区的健康支出不平等问题均最为严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方  蔡银莺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例,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应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城市近郊被征地农民土地征收前后福利变化。研究表明,征地后城市近郊的农民福利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评价指数从0.296上升到0.363,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征地过程中政府增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是被征地农民福利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从功能指标看,社会保障、生活条件和景观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改善尤其明显,但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心理因素有所恶化;从转换因素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唐奇  李雪  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状况业已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农民集体作为影响最为深刻的利益集团之一,其福利在农地城市流转中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均衡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集体福利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然后论述福利均衡的概念,提出农民集体福利均衡分析的三个假设,在此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集体福利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条件,结果表明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必要条件为农民集体获得的经济补偿大于或等于其福利损失。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土地征收中农民集体获得的福利补偿不能弥补其福利损失,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集体福利呈现不均衡状态。最后提出农地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珊  张安录  张叶生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效应是农民在此过程中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本文选择武汉城市圈中的武汉和咸宁作为研究区域,针对两地的调查数据,考虑福利评价的模糊性和灰度,尝试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组织生产、经济收入、健康与休闲、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社会参与、子女教育、社会公平八种农户家庭功能性活动选择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域农地城市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进行测度、评判。研究结果显示,农地流转使得农户家庭总福利水平从0.413下降到0.353,而对农户家庭的不同功能性活动有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农地流转使得农户的组织生产、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和社会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本文从不平等的两个方面即收入不平等和可行能力不平等,研究了农民工福利和不平等的关系。利用2009年上海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福利分类模型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福利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工福利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但针对不同农民工群体,其影响效果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可行能力不平等对高收入群体的福利存在显著影响,对于第Ⅰ类农民工群体,可行能力不平等对其福利存在正向影响,而对第Ⅳ类群体的福利则存在负向影响;且可行能力不平等对第Ⅰ类和第Ⅲ类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关系存在显著的负调节作用;(3)收入不平等严重损害低收入低可行能力农民工群体的福利,而对高收入高可行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田士超  徐志刚  邵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而在现有众多的研究农民收入不平等的文献中,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安排之下,土地"按人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带来土地的细碎化,本研究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现有的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本研究中,最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将被采用,这将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和阿特金森的广义均值不平等测度理论,在以物质生活水平、知识技能、健康状况和农村环境四个子维度作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具有全维度分布敏感性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新模型,论证了该模型具有"路径独立"和"子群一致"的特性。依据2001-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新模型测度并对比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在考虑了分布不平等影响后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了由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变化。研究表明:在维度福利方面,物质生活福利增幅最大,但福利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也最高;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两维度的福利增幅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均居中;环境状况维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魏玲  张安录  望晓东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研究的文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回顾法、归纳法等对国际和国内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国内外学者在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福利增值收益分配,福利补偿的制度安排,福利分割利益集团的划分等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对非经济福利的衡量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研究不完善。研究结论:中国学者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更多地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把西方学者有关福利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纳入中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分析,这对中国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变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超  李强  王会  刘霞婷  宋中丽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宇新  王立平  姚梅  
文章利用Gini系数和GE指数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省域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东中西三个区域对Gini系数和GE指数进行了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农民收入不平等没有上升的趋势,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不平等,特别是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的提高会缩小收入差距;大部分收入不均等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