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1)
2023(14717)
2022(12366)
2021(11335)
2020(9168)
2019(20807)
2018(20278)
2017(39191)
2016(21287)
2015(23357)
2014(23048)
2013(23028)
2012(21851)
2011(19966)
2010(20177)
2009(18754)
2008(18620)
2007(16979)
2006(15542)
2005(14207)
作者
(65625)
(55304)
(54875)
(51711)
(34742)
(26761)
(24492)
(21650)
(21134)
(19659)
(18877)
(18470)
(17855)
(17538)
(17264)
(16751)
(16275)
(16126)
(15935)
(15846)
(14040)
(13548)
(13515)
(12865)
(12536)
(12308)
(12250)
(12174)
(11387)
(11006)
学科
(98983)
经济(98882)
(67064)
管理(56908)
(48326)
(43609)
企业(43609)
方法(36279)
数学(32156)
农业(32114)
数学方法(31947)
中国(29111)
地方(24494)
业经(24064)
(21875)
(19450)
(19215)
(18697)
贸易(18681)
(18075)
(16426)
金融(16426)
(16405)
银行(16348)
(15864)
(15825)
技术(14780)
环境(14372)
(13324)
(13186)
机构
学院(312668)
大学(310759)
(135689)
经济(133149)
管理(118145)
研究(115325)
理学(101445)
理学院(100281)
管理学(98636)
管理学院(98102)
中国(89885)
(77172)
科学(71244)
(66372)
(60660)
农业(60029)
(59572)
业大(55571)
研究所(54820)
中心(52345)
(48495)
财经(46954)
(42816)
北京(41920)
(40884)
经济学(40792)
(39923)
师范(39384)
(38832)
(38126)
基金
项目(207430)
科学(163287)
基金(151986)
研究(145962)
(135846)
国家(134627)
科学基金(113719)
社会(95217)
社会科(89985)
社会科学(89960)
(80952)
基金项目(80635)
自然(74545)
自然科(72827)
自然科学(72806)
自然科学基金(71545)
(68529)
教育(64148)
资助(61387)
编号(57438)
(49792)
重点(46575)
(45770)
成果(45339)
(43205)
创新(40404)
(40209)
国家社会(39844)
科研(39747)
课题(39502)
期刊
(159897)
经济(159897)
研究(92571)
(77443)
中国(69714)
学报(56390)
农业(52094)
科学(51790)
(42948)
大学(42483)
管理(42239)
学学(40734)
(36880)
金融(36880)
业经(31260)
教育(27069)
(26152)
技术(24248)
经济研究(24223)
财经(23570)
问题(22082)
(20259)
世界(17628)
(16878)
(16203)
技术经济(16039)
业大(15996)
农村(15548)
(15548)
国际(15274)
共检索到487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王楚男  韩昱洁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证稳定的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劳动力分配效率对维护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一方面,文章从农村家庭层面出发,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探究了土地租赁市场、非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土地权利的稳定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决策的影响,发现农地确权前土地行政再分配频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显著减少,村庄农业用地多增加一次行政再分配,家庭对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每年会显著减少35.684小时,资本投入会显著减少60.161元,说明农户对农地稳定持有的顾虑会减少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对劳动力投入,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文章从劳动力分配效率的角度分析农业逆向关系问题,估计模型建立过程遵循从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完全要素市场模型发展到考虑中国国情的非完全要素市场估计模型,在此市场条件下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决定将基于不可观测的影子价格,其中除了通常文献考虑的代表非农劳动影响的影子工资,还加入土地租赁的影子价格,实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仍然存在显著的农业逆向关系问题。在考虑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差异时发现,农忙季节的无效率问题相对农闲季节较弱。在探究农地政策和非农劳动力市场发展对投资激励的影响中考虑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并从劳动力分配效率角度对农业逆向关系进行再认识。研究结论能为现今土地确权的必要性提供事实依据,提出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过程中要探索适度的规模经营以减轻逆向关系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需要重视村级公共服务的完善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亚  陈浩  
文章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后的C-D模型分析发现,固化、单一农地经营模式对要素持有者构成斥力,而契约化经营农地会引起同质要素部门间配置的边际产出差异趋于缩小,这表明农地经营模式调整有助于要素优化配置。回归结果表明,非同质劳动力要素两部门边际产出逐年上升,但产出差距却呈发散趋势,这就要求以农地功能替代补偿来抵消部门收入差距。文章论证了价格因素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以即期与远期收益权衡调整农地经营模式,进而实现要素均衡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骏   吕萍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占辉斌  胡庆龙  
本文以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为例,从农地规模与市场激励的视角出发,基于激励机制理论,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种植规模与农户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污染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激励和约束水平不足所导致的化肥施用技术落后。而由于农村社区网络的存在,在化肥施用技术选择时,农户更多的倾向于学习周边农户的方法或总结以往的经验。基于上述分析,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来改变农业生产的激励结构和激励水平是改善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鑫  
劳动力转移会显著提高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但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和异地转移方式的比较发现,就地转移会使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得以提高,但异地转移却对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转移方式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连华  尤亮  霍学喜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771个苹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考察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受到农产品市场和农地市场的双重激励,短期内对农地产出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产品市场激励,长期内对农地质量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地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长期保护行为具有正向激励效应,但对短期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农地确权在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农地市场激励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政府应注重完善农地市场制度、农地价格机制以及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重视农地确权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有效发挥农地市场和农地确权对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正向激励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用跨度15年的4期面板村级数据与农户数据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村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环节的生产外包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劳动力节约程度对农户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水稻和玉米的机耕环节、植保环节以及水稻的机收环节在促进劳动力非农化配置中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水稻和玉米的机播环节、玉米机收环节则无显著作用;另外,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因农户种植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规模越大的农户,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其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越小,反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附着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王梦婷  
以农地确权对投资激励的主要影响机制为着眼点,结合中介路径分析方法,将确权投资激励效应的三条作用路径进行区分并全部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产权安全效应即"确权—收益保障—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15.4%;要素交易效应中"确权—贷款可得性—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51.9%,而"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不显著。由此指出,在稳步推动农地确权政策、强化地权保障的投资激励效应时,一方面要强调突显农地抵押担保功能,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由此提升确权促进资金借贷进而激励投资的作用;另一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家喜  杜长乐  
本文借鉴Cragg提出的双曲线模型进行劳动力资源分配决策研究,探讨影响农户非农劳动力资源分配决策的主次影响因素及该模型的适用性。通过对湖北省样本地区的研究表明,教育和性别是决定非农劳动力分配决策的两个重要个体特征变量;成年人人数、汇款水平、家庭的种植面积和其资产持有水平则是非农工作时间分配决策的显著要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毛学峰  刘晓昀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贫困人口福利状况备受关注。本文从要素市场的角度研究贸易自由化影响就业的内在机制,结合现有实证文献,考察贸易自由化可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贫困人口在劳动力市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很难获益于贸易自由化。考虑到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贫困农户严重依赖农业收入(尤其是种植业收入)的事实,这就要求政府在未来扶贫工作中需要采取更加直接的措施去帮助极有可能更加恶化的贫困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炜杰  陈小知  胡新艳  
现有关于劳动力转移能否促进农地流转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分歧的观点。本文从理论层面论证指出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农户劳动力转移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促进农地流转,由此对应出现"人动、地不动"与"人动、地动"两种结果;进而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iV-Probit,2SLS)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计量结果支持理论假说。由此认为,农户劳动力的规模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农户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支持条件,需要寻找辅助和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农外"政策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健  谢琳  
一、问题的提出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政策制定者以法律或命令等形式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变迁;二是个人或团体受到潜在的利益驱使,通过自发组织和倡导等形式自下而上形成的诱致性变迁~([72])。制度实施及其绩效与人们的制度信念紧密关联,而这种信念的形成往往受到行为主体历史经验的影响。所以,制度安排不能忽略历史的作用~([73])。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基于小概率事件的记忆与信息处理,在人们面对现实环境进行决策时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4])。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