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5)
2023(5873)
2022(4546)
2021(4333)
2020(3316)
2019(7402)
2018(7283)
2017(13468)
2016(7405)
2015(8169)
2014(8155)
2013(8251)
2012(7758)
2011(7254)
2010(7543)
2009(6986)
2008(6824)
2007(6434)
2006(6042)
2005(5395)
作者
(22285)
(19697)
(18730)
(17865)
(11620)
(9368)
(8268)
(7565)
(7337)
(6840)
(6698)
(6384)
(6019)
(5949)
(5783)
(5702)
(5646)
(5597)
(5236)
(5128)
(4937)
(4751)
(4699)
(4608)
(4473)
(4372)
(4355)
(4085)
(4005)
(3994)
学科
(48331)
(35367)
经济(35340)
农业(32317)
(26369)
业经(14774)
管理(12629)
农业经济(12366)
(11219)
地方(10574)
中国(9903)
土地(9841)
(9482)
农村(9462)
发展(9134)
(9131)
建设(8078)
方法(7376)
(7249)
(6649)
劳动(6649)
(6526)
收入(6477)
及其(6384)
农业劳动(6334)
数学(6326)
数学方法(6291)
人口(6237)
(6196)
环境(6051)
机构
学院(108747)
大学(101263)
(45687)
(43700)
经济(42630)
研究(40073)
管理(39881)
农业(34446)
理学(33756)
理学院(33420)
中国(32917)
管理学(32867)
管理学院(32707)
业大(26320)
科学(25747)
(22401)
农业大学(21238)
(20727)
中心(20143)
(18750)
研究所(18724)
(16843)
(16715)
(16071)
(15556)
师范(15442)
(14697)
科学院(14650)
经济管理(14608)
(14598)
基金
项目(72592)
研究(56605)
科学(56258)
基金(50165)
(44274)
国家(43741)
科学基金(36337)
社会(35202)
社会科(32677)
社会科学(32666)
(31087)
(27407)
基金项目(27350)
编号(25970)
(24281)
教育(23474)
自然(21919)
自然科(21259)
自然科学(21257)
自然科学基金(20836)
成果(19808)
资助(18333)
(18283)
课题(17185)
重点(16095)
(15774)
发展(15020)
(14780)
(14693)
(14632)
期刊
(61623)
经济(61623)
(54121)
农业(37076)
中国(31955)
研究(28135)
学报(19331)
科学(19024)
业经(18290)
(16695)
大学(15335)
学学(14581)
农业经济(14446)
农村(13632)
(13632)
(12433)
金融(12433)
教育(11754)
(10058)
资源(10049)
问题(9530)
技术(9422)
农村经济(9227)
(8954)
管理(8949)
世界(7895)
经济问题(7867)
社会(7786)
业大(7465)
社会科(7344)
共检索到174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国锋  
从农地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能否双赢的视角,本文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诸如形象工程、资金短缺、规划不科学、农民主动性不足和缺乏产业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农地国家所有取代农地集体所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鼓励和培育拥有清晰农地产权的农民个体重新走向联合,建立新的集体,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政企不分"局面的观点。只有在具备了完善的农地产权平台和"政企分开"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平台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农民个体的主动创新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理想,也才能够真正达成农地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术环  
日本农地制度主要包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用地流转制度,以农业经营基础制度、土地改良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等为主要內容的对农地经营实行的适度管制。日本农地制度及其改革给中国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蓓  
针对近些年许多地区农村文化设施萎缩,农民读书求知欲望无法满足,农村文化阵地长期被封建迷信分割占领的现实,2007年3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正式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其作为引导农民读书、学知识,使农民从中学技术、学法律、学政策以及改造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建设所需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加以全面推广和铺开。然而"农家书屋"能否长久地存在下去,能否真正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尚有许多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金书秦  
挖掘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潜能对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视角出发,构建村集体中介服务对农地流转市场和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2省(自治区)931份流转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从农地流转数量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对流转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仅促进了转入规模的扩大;(2)从农地流转质量看,对于流转双方,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均有效促进了流转期限的增加和书面契约的实现,即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引导农地实现规范化、长期化流转;(3)从增收效应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有效促进了流转双方的收入提升,且对转入户收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的中介服务职能、让村集体做好农地流转的“裁判员”,从而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金书秦  
挖掘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潜能对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视角出发,构建村集体中介服务对农地流转市场和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2省(自治区)931份流转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从农地流转数量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对流转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仅促进了转入规模的扩大;(2)从农地流转质量看,对于流转双方,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均有效促进了流转期限的增加和书面契约的实现,即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引导农地实现规范化、长期化流转;(3)从增收效应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有效促进了流转双方的收入提升,且对转入户收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的中介服务职能、让村集体做好农地流转的“裁判员”,从而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那鲲鹏  
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完成时间的研究,多是从学者的视角出发,缺乏农民视角的探讨。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农民期望的新农村建设的完成时间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八成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在20年以内完成。这也要求各地政府在以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加强在政策上的宣传,不要给农民造成误解,让农民失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振军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一直备受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千夫所指。正是基于对户籍制度过去作用的认识,人们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户籍改革寄予厚望。但由于历史惯性以及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户籍改革的作用是有限的,激进改革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或战略重点应当放在城市发展和农地改革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永华  辛德树  张长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因此,新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凤鸣  刘金海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农业生产形态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耕地逐年减少,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河流、湖泊水质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损害农作物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甚至有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经济发展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农村与农业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了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经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显示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着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不仅是要有效发挥金融动员社会资金的“第一推动力”作用,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要使金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动力”,引导和积聚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农业和农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翁文先  
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开发潜在的农业人力资源和利用现实的农业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环  
有尺度的农地私有权、有保障的农地使用权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的重要原因。美国特殊的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制度给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以有益的启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环  
有尺度的农地私有权、有保障的农地使用权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的重要原因。美国特殊的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制度给中国新农村建设以有益的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