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3)
2023(8177)
2022(6827)
2021(6451)
2020(5417)
2019(12174)
2018(12499)
2017(23307)
2016(13141)
2015(14309)
2014(14238)
2013(13880)
2012(12662)
2011(11622)
2010(11969)
2009(11561)
2008(11474)
2007(10325)
2006(9593)
2005(8756)
作者
(35681)
(30863)
(30094)
(28846)
(18986)
(14609)
(13527)
(11776)
(11613)
(10718)
(10576)
(10135)
(9834)
(9746)
(9660)
(9231)
(9056)
(8827)
(8717)
(8644)
(7787)
(7712)
(7359)
(7131)
(6857)
(6852)
(6791)
(6744)
(6197)
(6000)
学科
(50928)
经济(50839)
(45573)
(45309)
管理(36411)
农业(30017)
(25743)
企业(25743)
(18985)
业经(18062)
(14748)
方法(14547)
(14315)
中国(14123)
数学(12487)
数学方法(12339)
体制(11134)
农业经济(10111)
(10093)
地方(9972)
(9854)
银行(9843)
(9492)
土地(9416)
(9266)
(9195)
农村(9185)
(9020)
(8921)
金融(8919)
机构
学院(181411)
大学(177167)
(78169)
经济(76606)
管理(68112)
研究(64490)
理学(58060)
理学院(57448)
管理学(56645)
管理学院(56312)
中国(51867)
(50769)
(38473)
农业(38445)
科学(37671)
(37294)
业大(33095)
(32879)
中心(30318)
(29866)
研究所(29169)
财经(28462)
(25737)
农业大学(23696)
(23361)
(23329)
师范(23122)
北京(22993)
经济学(22732)
(22430)
基金
项目(117381)
科学(92952)
研究(90080)
基金(84901)
(73901)
国家(73147)
科学基金(62315)
社会(58204)
社会科(54674)
社会科学(54662)
(47067)
基金项目(45315)
教育(40011)
(38348)
自然(38082)
编号(37997)
自然科(37087)
自然科学(37080)
自然科学基金(36424)
资助(32581)
成果(31060)
(29321)
(29159)
(26991)
重点(26600)
(26439)
课题(25963)
(24630)
国家社会(24266)
(24255)
期刊
(98296)
经济(98296)
研究(56634)
(55997)
中国(46133)
农业(37518)
(30111)
学报(28024)
科学(27126)
大学(22932)
管理(22663)
(22339)
金融(22339)
学学(21829)
业经(21793)
教育(20515)
(17600)
技术(14887)
财经(14400)
农村(14279)
(14279)
问题(13976)
农业经济(13801)
经济研究(12491)
(12318)
世界(11115)
(11080)
经济问题(10099)
农村经济(9329)
社会(9066)
共检索到290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良悦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社区共同所有制的特征,能够体现共同占有和平均分配的产权优势,对于农村反贫困、维持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地制度安排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土地产权的进一步丰富来加以解决。设置土地发展权,更好地保护农村集体土地和土地财产权收益;设置土地保障权并进行交易,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改善农村土地使用状况。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原  
一)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20个年头。在这20年中,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近期并不可能改变的约束条件下,在各个可能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反复的试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土地制度形式,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然而,不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家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与产权实施的概念梳理认为40年来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从最初农民对农地产权的争权与国家的还权,到后来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确权,其核心主线主要是围绕产权界定来展开的,其基本的制度目标是试图通过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的排他权并强化其稳定预期,来促进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但是,产权强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文章强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更要探索产权实施层面的经营方式转型。降低农地产权的实施成本,依赖于交易制度的创新及其组织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智环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军成  赵丽江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由于产权界定不合理和农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引入产权理论,特别是从农地的使用权和处置权方面,分析农地问题造成的原因,提出"确权、流转、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建设,让农民分享农地产权增值的成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在中国,关于农地产权政策的设计更多地限定于土地使用制度安排,而对于其他产权问题,比如对所有权的界定更多地来自于理论界的争辩。这并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也不意味农地所有权的变革,或者变现阶段的农地集体所有为国有抑或私有,会触动意识形态的根基。而仅从纯粹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宇赟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 ,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由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由农有私营到农有社营 ,由农有社营到集体公有公营 ,由集体公有公营到家庭承包经营四次变革。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目前正在兴起的农地股份合作制 ,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土地制度 ,应当成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访苏考察团  
一、农村制度的基本背景在我们的短短考察中,确实感到苏联有许多积累很深的问题急待解决,从农业方面来看,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农产品产量在1990年丰产不丰收后,1991年的粮食产量减产5千万吨(由2.4亿吨减为1.9亿吨),畜牧业产量也出现下降,肉类产量在头5个月比去年减少12%,奶类产量减少11%,蛋类产量减少6%,农业产出的减少,加剧了城市已经出现的食品危机。具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跃进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农业转型道路。俄罗斯采取了激进道路,推行土地私有化,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建立起具有私有产权的家庭农场和其他经济组织,其初始的混乱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农业出现改观,且发展势头强劲。文章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绩效后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鹏  
传统的农地抵押制度主要有"入股抵押"、"反担保抵押"两种间接模式,而缺少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的模式。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作为物权权利,成为适格的农地抵押标的物。三权分置下农地抵押制度应该予以重构,在抵押设立上应该弱化发包人同意的要求,仅保留发包人备案即可。发包人备案制度所起到的公法上行政管理的效果,而登记制度则会起到抵押权生效的目的。抵押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土地经营权,也应该及于地上附着物。在抵押权实现的方式上,除了可以有折价、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还可以探索强制管理、内部处置、转包等方式,以收益实现债权的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晨  
农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也是农村和整个国家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地家庭承包制的功能和缺限,勾勒了80年代中期以来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线索,从中总结了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以及今后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即: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完善产权安排;坚持以公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坚持多样化发展,不搞“一刀切”;坚持改革取向,及时纠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农地制度变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人们围绕这一问题提出的变革方案虽然其直接指向不同,但都是对产权结构的调整,由此产生的产权效率来自于制度变革对经济主体的激励效应、未来预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鉴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强制性,应该以"极化土地经营权"作为土地制度变革的类型选择。这种类型中的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实现机制极具魅力,其中的所有权指向和经营权指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清晰界定农地产权体系构成以及单项权利的主体归属,科学测算单项权利的功能价值,剥离单项权利之间的价值交叉,据此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实现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同时,农民行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处分权会诱发农地权利的差异化变动,造成农地权利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事实上的分割共享或者权利归属主体发生彻底转移。另外,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理应作为遗产被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亦会导致农地权利主体归属的转移。因此,在土地征收时,其他单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