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9)
- 2023(10927)
- 2022(9053)
- 2021(8522)
- 2020(7028)
- 2019(15642)
- 2018(15490)
- 2017(30268)
- 2016(16572)
- 2015(18531)
- 2014(18390)
- 2013(18184)
- 2012(16934)
- 2011(15413)
- 2010(15808)
- 2009(15260)
- 2008(15096)
- 2007(13861)
- 2006(12804)
- 2005(11692)
- 学科
- 济(68227)
- 经济(68117)
- 业(56958)
- 农(47263)
- 管理(46848)
- 企(35124)
- 企业(35124)
- 农业(31247)
- 方法(23555)
- 中国(21814)
- 制(21574)
- 业经(20905)
- 数学(20717)
- 数学方法(20526)
- 财(19235)
- 体(14807)
- 银(14292)
- 银行(14277)
- 行(13743)
- 贸(13526)
- 贸易(13517)
- 易(13305)
- 发(12220)
- 融(12031)
- 金融(12028)
- 地方(11990)
- 策(11732)
- 学(11325)
- 体制(11251)
- 农业经济(10693)
- 机构
- 学院(242278)
- 大学(237877)
- 济(106136)
- 经济(104032)
- 管理(92056)
- 研究(83163)
- 理学(78392)
- 理学院(77637)
- 管理学(76557)
- 管理学院(76142)
- 中国(67320)
- 农(56159)
- 财(52047)
- 京(50054)
- 科学(47169)
- 农业(42666)
- 所(41937)
- 财经(39916)
- 业大(39257)
- 中心(38802)
- 江(38056)
- 研究所(37265)
- 经(36112)
- 经济学(31929)
- 北京(31613)
- 范(30210)
- 师范(29975)
- 州(29408)
- 院(29246)
- 财经大学(29116)
- 基金
- 项目(153606)
- 科学(121268)
- 研究(118465)
- 基金(111244)
- 家(96702)
- 国家(95461)
- 科学基金(80551)
- 社会(76737)
- 社会科(72311)
- 社会科学(72289)
- 省(60299)
- 基金项目(58798)
- 教育(52676)
- 划(49852)
- 编号(49671)
- 自然(48430)
- 自然科(47138)
- 自然科学(47125)
- 自然科学基金(46287)
- 资助(43874)
- 成果(40919)
- 制(35662)
- 部(35490)
- 发(34710)
- 重点(34471)
- 课题(33912)
- 创(32122)
- 农(32048)
- 国家社会(31871)
- 性(31549)
- 期刊
- 济(129361)
- 经济(129361)
- 研究(75494)
- 农(60193)
- 中国(53585)
- 农业(40304)
- 财(38834)
- 学报(35266)
- 科学(34482)
- 管理(32349)
- 融(30068)
- 金融(30068)
- 大学(28564)
- 学学(27260)
- 业经(26733)
- 教育(23811)
- 财经(19989)
- 技术(19603)
- 业(19195)
- 问题(18955)
- 经济研究(18096)
- 经(17128)
- 农村(15161)
- 村(15161)
- 农业经济(14683)
- 世界(13882)
- 版(13195)
- 贸(13023)
- 经济问题(12921)
- 技术经济(11699)
共检索到38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汉超 苏昕
在我国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下,家庭农场农地流转关系具有长期不稳定性,农场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有更高的单位农地净收益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原理剖析认为,在小农户也可利用土地托管、农业服务市场等提高经济效率背景下,家庭农场仅通过扩大农地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不能保证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基础条件全面建设以同时深化横向规模经济、纵向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才能形成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建立长期经营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娥芳 祁春节
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地经营模式的美国,是世界发达农业的成功代表。本文从美国农业及其家庭农场发展的概况入手,对美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家庭农场的形成、发展及衰退稳定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家庭农场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并始终保持主体地位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能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俱进地平衡农地经营目标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而各种外部制度环境与政策支持条件的不断调整,以增加家庭农场这一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程度,是提升和保持家庭农场效率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地产权 制度变迁 成功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梦 陈章全 尹昌斌 陈世雄 易小燕 边全乐 尤飞 吴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延廷
文章从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以及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转变经营意识,配套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关键词:
农地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优势 理论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雪梅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了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并审视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优势和困境。提出要改革土地管理、农村金融、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激励。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营规模 交易费用 经济组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燕琼 魏玲丽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之一,其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问卷调查表明,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资金、培训等具有强烈的服务需求。农民合作社具有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是满足其服务需求的有效路径选择。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要实现有效合作,应在增强农民合作社的凝聚力、培养双方的合作意识、注重合作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出台建立合作关系的支持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家庭农场经营 服务需求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赵连阁
一、黑龙江垦区土地经营制度历史及现状经营制度是指一定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一般来说经营制度包括在广义的所有制之下,但在通常场合下所有制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而经营制度是指在一定所有制下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农业土地经营制度就是指在一定所有制下,农业土地的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海
美国认定家庭农场,强调主要经营者及与主要经营者有血缘、婚姻关系的人员拥有农场的主要所有权并要求农场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却不要求家庭成员提供主要劳动力。美国家庭农场主综合考量决策机制、责任是否有限、税负轻重、财产转让难易以及能否吸引非家庭成员投资等因素,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中选择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而且美国对家庭农场是否公司化一直存在论争,甚至存在反农场公司化立法。借鉴美国经验,可为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重构与发展机制的完善,乃至于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用地的规制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战平 陈宏毅
基于欧美国家农场的直观场景、产生历史等自然属性分析,农场是在一定规模的土地区域范围内进行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必要生活活动的相对封闭独立、稳定的地理单元和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家庭农场是由家庭成员共享农场生产经营权利、共担风险责任,用家庭共同财产清偿生产经营债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场制是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有关农场的制度规范,体现农场的社会属性。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和制度,发展家庭农场不同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欧美国家,将面临经营状态的稳定性差、风险高、永续生存的基础薄弱、行政主导的负面效应大等特殊问题。促进中国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肯定但不夸大、扶持但不包办"的理性思路,制定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键
我国的家庭农场是规模与组织形式介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之间的农业组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成本收益及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剖析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具有运行效率高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的可能性,但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低效率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在鼓励、推动家庭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要杜绝出现家庭农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雇佣劳动力等现象,应有效转移家庭农场内部富余的家庭劳动力。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形成机制 运行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
论文探讨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和内涵,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索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并结合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鹏
日本家庭农场包括独立农场和一户一法人两类。日本的认定农业者制度和直接支付对其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认定农业者制度明确了农地流转的方向,超级长期贷款制度为认定农业者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直接支付则为家庭农场提供了一个能够继续从事农业并改善其农业经营的环境。日本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对中国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的启示在于:应当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规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清晰界定家庭农场的"农地"范围、确立家庭农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优先地位、健全支持家庭农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鹏 裘少莹
俄罗斯家庭农场,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公民联合起来,财产共有,在亲自参与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生产和其他经营活动的组织。俄罗斯《农场法》规定了农场的概念、建立、成员、财产、经营等相关内容,该法确定了俄罗斯家庭农场建立并进行活动的法律、经济和社会基础,对俄罗斯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俄罗斯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对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的启示在于:推进家庭农场立法、明确家庭农场的民事主体地位、严格区分家庭成员和家庭农场成员、确认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不可分性、清晰界定家庭农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