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3)
2023(10032)
2022(8451)
2021(7920)
2020(6782)
2019(15506)
2018(15639)
2017(29443)
2016(16307)
2015(17864)
2014(17724)
2013(17380)
2012(15870)
2011(14609)
2010(15248)
2009(14649)
2008(14664)
2007(13341)
2006(12508)
2005(11637)
作者
(45232)
(38849)
(38048)
(36440)
(24276)
(18517)
(17116)
(14790)
(14692)
(13710)
(13401)
(12834)
(12557)
(12418)
(12254)
(11663)
(11311)
(11170)
(11081)
(10911)
(10055)
(9558)
(9385)
(8979)
(8711)
(8680)
(8622)
(8610)
(7953)
(7563)
学科
(64290)
经济(64193)
(52447)
(46447)
管理(44062)
(32376)
企业(32376)
农业(30778)
(21498)
业经(20199)
方法(18870)
中国(18853)
(17739)
数学(15899)
数学方法(15616)
(15611)
地方(13473)
(12991)
(12503)
银行(12484)
(12043)
体制(11998)
(11663)
(11169)
(11140)
金融(11137)
(10705)
贸易(10697)
(10461)
农业经济(10420)
机构
学院(224676)
大学(222298)
(95190)
经济(93164)
管理(83069)
研究(81848)
理学(70025)
理学院(69275)
管理学(68114)
管理学院(67675)
中国(65591)
(56979)
科学(47884)
(47816)
(47803)
农业(43180)
(42157)
业大(38738)
(38512)
中心(38176)
研究所(37403)
财经(35262)
(31827)
北京(30173)
(29866)
(29853)
师范(29606)
(29223)
(29020)
经济学(27932)
基金
项目(142699)
科学(111972)
研究(108364)
基金(102336)
(89438)
国家(88540)
科学基金(74914)
社会(69213)
社会科(65115)
社会科学(65103)
(56896)
基金项目(53658)
教育(49169)
(46555)
自然(46115)
编号(45046)
自然科(44974)
自然科学(44963)
自然科学基金(44180)
资助(41010)
成果(38091)
(32753)
(32508)
重点(32470)
课题(31891)
(31757)
(31690)
(29397)
(29092)
国家社会(28727)
期刊
(119767)
经济(119767)
研究(73471)
(61080)
中国(57834)
农业(40640)
(37693)
学报(36198)
科学(34076)
管理(30196)
教育(29282)
大学(29219)
(27943)
金融(27943)
学学(27271)
业经(24380)
(19766)
技术(19404)
财经(17912)
问题(16611)
经济研究(16235)
(15410)
农村(15146)
(15146)
农业经济(14294)
(13396)
世界(13119)
经济问题(11616)
(10891)
技术经济(10535)
共检索到37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新型永佃权制进行了思考。从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积极意义、新型永佃权制度的设计方案和新型永佃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对策控制四个方面对新型永佃权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永佃权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寒冰  李世平  
农地制度改革由来已久,在追求最大制度绩效的前提下,众多的专家曾经尝试了不同的制度方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改革观点。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种种观点都应从动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静态的经济运行体制去考虑,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方便与否,因为土地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适应于发展的阶段和实际运行的体制,即土地制度供给的功能符合制度需求,才能成为一种有效和交易成本较低的运行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一直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主线,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必然要求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本文仅试图从理论上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革作些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琳  
土地制度及与之相关联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利用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兵团国有农场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国家投资、军队屯垦而兴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是国家投资、调配干部和科技人员,兵团国有农场发展速度快,形成了集约化、机械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难,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目标是形成高效利用土地的自发机制和土地强制流转的宏观环境,以最终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1)农地的集中与流转中不能加大农业成本;(2)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和集中;(3)做到耕者有其田;(4)有利于促进对农业的投入;(5)要从土地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进行安排。文章还就农地的有偿转让和农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等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辩析,提出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即采取国有村管民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刘平方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玉华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成艳  孙占文  王庆琨  孔玲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科斯及其追随者关注于产权界定对生产制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使产权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命题。但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尽管科斯定理并未否定产权界定所隐含的交易含义,但却未能顾及人格化财产及其交易性质。本文认为,基于中国农地制度的特殊性,并鉴于新一轮农地确权中"生不增、死不减"的身份产权固化与地块"四至"的空间产权界定,有必要将科斯的思想范式进一步拓展到农地产权的交易问题——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如果不能通过产权的重新调整来改善效率,那么就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产权交易装置进行匹配来改善总的福利效果。作者强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海伟  
我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反差。本文分别从外在经济条件的局限和制度执行中的偏差方面对农地流转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在许多地方的推行既妨碍了农地市场的自然发育,也使自身成为一项相对无效的制度安排。只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流转中赋予农民自由参与市场交易的地位和权利,规范村组集体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培养扶植流转中介,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制度绩效。否则,农地流转只是农地制度变迁中的一个过渡性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深层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重构以产权为中心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解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变革主张进行了评述,並通过对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提出了重构土地制度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产权股份化的政策主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俊丽   米薪宇   张轶之  
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农地经营权已成为一项独立的合法化权利,但仍存在性质不清和权利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平等保护经营主体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实践效果。究其原因是,对农地经营权性质的过度关注与争论掩盖了农地经营权权利内容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也忽略了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建议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坚持基于国情,正视农地经营权的公共利益属性,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整体性,重视改革优先序等原则。改革应在体现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农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农业投资的自主性、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与稳定以及抵押担保、再流转的自主性等,明确“三权”主体的义务,鼓励探索农地经营改革试点,稳妥深入推进农地经营权制度改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常伟  
本文概述了南非农业状况,分析了南非农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指出确定并履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建立白人农场主和黑人的合作机制并强化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依然是南非农业改革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