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6)
- 2023(13545)
- 2022(11346)
- 2021(10292)
- 2020(8557)
- 2019(19484)
- 2018(18981)
- 2017(36681)
- 2016(19240)
- 2015(21354)
- 2014(21098)
- 2013(21033)
- 2012(19521)
- 2011(17918)
- 2010(18292)
- 2009(17522)
- 2008(17125)
- 2007(15445)
- 2006(14330)
- 2005(13118)
- 学科
- 济(103251)
- 经济(103130)
- 业(63183)
- 管理(58524)
- 农(47353)
- 企(43204)
- 企业(43204)
- 方法(32284)
- 农业(31595)
- 数学(27061)
- 数学方法(26797)
- 业经(25591)
- 中国(23726)
- 地方(23288)
- 财(22447)
- 制(21884)
- 学(18833)
- 体(16764)
- 策(14545)
- 银(14254)
- 银行(14240)
- 融(14152)
- 金融(14150)
- 发(13865)
- 贸(13805)
- 贸易(13795)
- 环境(13732)
- 行(13691)
- 地方经济(13369)
- 易(13343)
- 机构
- 学院(284528)
- 大学(282627)
- 济(132598)
- 经济(130172)
- 管理(109321)
- 研究(100293)
- 理学(93739)
- 理学院(92784)
- 管理学(91501)
- 管理学院(90971)
- 中国(78370)
- 财(61292)
- 京(58823)
- 农(58568)
- 科学(56284)
- 所(49931)
- 财经(47276)
- 中心(45596)
- 研究所(44548)
- 江(44359)
- 农业(44175)
- 业大(43769)
- 经(42729)
- 经济学(41292)
- 北京(36799)
- 经济学院(36745)
- 范(35895)
- 师范(35657)
- 院(35635)
- 财经大学(34429)
- 基金
- 项目(183357)
- 科学(146507)
- 研究(138493)
- 基金(135557)
- 家(117166)
- 国家(116116)
- 科学基金(100133)
- 社会(93220)
- 社会科(88091)
- 社会科学(88075)
- 基金项目(71485)
- 省(71044)
- 教育(61471)
- 自然(60704)
- 自然科(59228)
- 自然科学(59217)
- 自然科学基金(58174)
- 划(58050)
- 编号(55136)
- 资助(53143)
- 成果(44959)
- 部(41892)
- 重点(41334)
- 发(41100)
- 制(40365)
- 国家社会(39569)
- 创(38407)
- 课题(38156)
- 教育部(36450)
- 人文(35983)
- 期刊
- 济(162381)
- 经济(162381)
- 研究(91453)
- 中国(61671)
- 农(61153)
- 财(47879)
- 管理(40784)
- 科学(40769)
- 学报(40677)
- 农业(40656)
- 大学(33378)
- 学学(31827)
- 融(30448)
- 金融(30448)
- 业经(28913)
- 教育(25814)
- 经济研究(24686)
- 财经(24680)
- 技术(23803)
- 问题(21661)
- 经(21410)
- 业(19836)
- 世界(17128)
- 技术经济(15660)
- 农村(15388)
- 村(15388)
- 经济问题(14698)
- 农业经济(14557)
- 贸(14404)
- 版(14341)
共检索到447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视角理解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构建关于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博弈与经济效应模型,并运用1958—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反历史假设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管制农地产权产生租金耗散,农民因此寻租,从而获得农地的剩余索取权。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体制的农地制度变迁使得农地剩余索取权从国家手中转到农户手里。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和农业边际产量因而提高,过去的农业资源低效配置状况从而得到改善,最终表现为农业经济绩效的提高。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源于国家对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管制放松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结合的角度说明,一个经济组织的经济绩效,既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安排,也取决于组织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性。这里的环境不仅指制度环境(如宪法秩序、政府政策框架、意识形态等),而且还包括经济组织运行的资源环境、产业特性及其市场环境。不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东
本文从农产品与农资产品交易的角度,依据经营组织主体的差异提出了承包制下农业经营组织可分为自生型组织与外来型组织。以对经营组织的需求为基础、以组织结构和组织效率为逻辑分析了这两类组织的演变过程,认为自生型组织的形成虽受到组织资源缺乏的制约,但该类型组织协调成本低,农户能完全享有组织效率带来的收益,社会功能明显;外来型组织缓解了农户增收中资金、技术、市场的缺乏,但由于"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天生不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这两类组织互补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农业投资和农地资源配置优化,减弱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的缺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继刚
学术界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探讨大多基于已有的规范认识之上,局限性很大。文章试图通过重新审视建国以来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找出变迁的内在逻辑,得出农地改革要符合农民的认知和意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地制度改革必须以农民的发展权为基础,有效的产权配置是农地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抛弃各种已有模式的局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才有希望。这不仅关系到历史经验的厘清,更是当下农地制度改革能否继续深入的前提。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业发展 农民权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一鸣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政策、区域、禀赋等对广东经济转轨绩效的影响,论文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旨在分析广东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对经济转轨产生的制度效应。研究发现,广东各级地方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大幅节约了租金耗散,并衍生出更多给予经济个体发挥比较优势的获利空间,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均衡转轨。论文对于理解广东经济转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框架,它尤其有助于揭示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变迁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
关键词:
产权管制 制度绩效 经济转轨 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 ,从政治表现角 度观察 ,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 ;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 , 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 ,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 ,实现了农业与 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 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过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之后,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现在,这项制度已经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固定下来,而土地的家庭承包制也随之作为农村的基本土地产权制度固定下来。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过程,指出了土地制度变迁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几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盛济川 施国庆 梁爽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1952~200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制度下,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在1953~2007年的55年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但从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后续改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农业经济增长 随机边界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人民公社期间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产权绝对归公社所有逐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人民公社后期以生产队为主体的集体经营制度被以农户家庭个体经营所代替,最终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导致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生产的长期低效是根本;农民对这一制度的长期抵制和不断创新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制度供给方利益的分化为最终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结构细分 分析框架 三权分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合约 渐进性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