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2)
2023(19689)
2022(16494)
2021(15505)
2020(12859)
2019(29249)
2018(29465)
2017(55738)
2016(30793)
2015(34368)
2014(34065)
2013(33133)
2012(30225)
2011(27281)
2010(27402)
2009(25475)
2008(24953)
2007(22079)
2006(19892)
2005(17631)
作者
(86113)
(72221)
(71287)
(67993)
(45637)
(34525)
(32156)
(27900)
(27338)
(25562)
(24428)
(24400)
(23017)
(22818)
(22357)
(21948)
(21256)
(21150)
(20706)
(20548)
(17913)
(17775)
(17318)
(16603)
(16160)
(15971)
(15967)
(15949)
(14548)
(14203)
学科
(118337)
经济(118183)
(91412)
管理(88516)
(69954)
企业(69954)
(51108)
方法(46782)
数学(39791)
数学方法(39276)
中国(34445)
农业(33852)
业经(32262)
(31581)
(28867)
地方(25947)
(25105)
技术(22910)
(20803)
(20277)
银行(20230)
(19984)
理论(19981)
贸易(19968)
(19373)
(19332)
(18813)
金融(18808)
(18351)
财务(18273)
机构
学院(423072)
大学(422311)
(169475)
经济(165733)
管理(164750)
研究(144730)
理学(141970)
理学院(140362)
管理学(137899)
管理学院(137107)
中国(110480)
(90819)
科学(89274)
(81833)
(79617)
(72596)
业大(66638)
中心(66318)
研究所(65657)
(65011)
农业(62828)
财经(61908)
(57262)
北京(57054)
师范(56761)
(56372)
(52279)
(51750)
经济学(50073)
师范大学(45701)
基金
项目(286617)
科学(226003)
研究(213059)
基金(206775)
(180167)
国家(178571)
科学基金(153487)
社会(134528)
社会科(127125)
社会科学(127095)
(113012)
基金项目(110112)
自然(98151)
教育(97285)
自然科(95825)
自然科学(95804)
(94174)
自然科学基金(94098)
编号(87890)
资助(82571)
成果(71681)
重点(64357)
(62972)
(62126)
(61835)
课题(60690)
创新(57540)
国家社会(55310)
(55265)
教育部(53850)
期刊
(194876)
经济(194876)
研究(128487)
中国(92686)
(80199)
学报(67258)
科学(62584)
(61353)
管理(61024)
农业(54160)
教育(52985)
大学(52075)
学学(48708)
(41320)
金融(41320)
技术(37254)
业经(35625)
财经(30081)
经济研究(28912)
(28113)
问题(26359)
(25813)
科技(21632)
(21600)
图书(21563)
技术经济(20205)
理论(19661)
现代(19430)
资源(19059)
世界(18674)
共检索到642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闫照   宋洋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制度创新——“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西南山区耕地撂荒与非粮化双向影响效应,为构建差别化的农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三变”改革具有“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的双向效应,二者对耕地保护作用相反但基本持平,总体上不影响粮食安全。(2)“三变”改革对改革区“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具有持续动态影响,并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显著。(3)“三变”改革主要借助土地流转集中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业劳动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途径改变耕地利用状态。研究结论:鼓励农地制度创新盘活撂荒耕地,以有效保护耕地。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应对耕地非粮化趋势,并在农业经营实践中通过科学政策评估有效确定耕地撂荒和非粮化的最优均衡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金华  杨钢桥  许玉光  
本文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可以促进农户由传统小农经营向农业规模经营生计策略转变,由务农生计策略向本地打工经商生计策略转变;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大,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农地整治相比于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上述生计策略转变的作用更加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区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差异较明显,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山区农地整治更能促进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基于此,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农地整治的投资力度,还要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地整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倩  邱俊杰  余劲  
山区移民搬迁是否加剧耕地撂荒关系到移民稳定性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陕西省南部地区商洛、安康、汉中3市8县(区)1578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面板Logit和Tobit模型回归得出,移民年数对是否撂荒、撂荒面积及撂荒耕地占比在1%的水平上有正向影响;仅当移民距离超过0.5 km时,农户耕地撂荒面积及撂荒耕地占比显著增加;不同移民类型中,工程移民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程度最大,避灾移民影响程度最小;另外,户主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农地流转特征显著影响了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可以得出,移民搬迁加剧了山区耕地撂荒,城镇生活的转变及务农时间机会成本的增加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对工程移民农户进行有土安置,加大生态移民区退耕还林支持力度,扶持扶贫、避灾移民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万珉  
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徐万珉农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农地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对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地在实践中也就深化农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琳  
土地制度及与之相关联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利用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兵团国有农场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国家投资、军队屯垦而兴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是国家投资、调配干部和科技人员,兵团国有农场发展速度快,形成了集约化、机械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基于六盘山集中连片区的1 112户农户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地降低多维贫困指数。通过进一步的反事实假设研究,发现农地转出户如果不转出农地,多维贫困指数将提高22.16%;未转出户如果有机会转出农地,多维贫困指数将下降30.22%。尽管农地转出行为能够降低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但受制于以地为生思想意识的制约,集中连片区农户并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庆军  
通货紧缩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带有较深的体制根源。因此,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根本在于制度创新。一要制定和执行合适的货币政策;二要加快立法,完善市场信用体系;三要完善非现金流通条件,建立以所得税为基础的公平税赋;四要尽快解决国有企业退出非垄断行业问题;五要加大对具有外部经济性行业的投资和让利;六要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长明  
本文介绍了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华鹏  张俊峰  张安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伟媛  
健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的保证。以丽水市为例,对浙西南山区的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流主体、物流平台、功能性物流业务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有效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左停  徐秀丽  齐顾波  
本文将贫困与风险相联系,认为贫困是一个静态的、容易具体描述的现象,是标;而风险则是动态的,难以预知的,是本。风险—脆弱性—贫困是认识贫困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因而也为反贫困战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构建社会安全网,阻隔或切断风险与贫困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降低或消除穷人的脆弱性。本文在对社会安全网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迫切性和时机条件,最后提出了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若干设想。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守英  王佳宁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农地制度的完善基本朝向稳定农民与土地关系并使其长期化的方向,旨在形成农民对土地制度的稳定预期。明确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利界定与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创新和实施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关乎转型期农地权利体系的重构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集体所有权是农民集体的所有权,土地承包权是赋予集体成员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享有的耕作权。"三权"要同等保护,不可偏废。在放活经营权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承包权的产权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这一重大论断,为全面推进土地制度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这一重大论断,为全面推进土地制度创新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