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4)
- 2023(8533)
- 2022(7078)
- 2021(6612)
- 2020(5382)
- 2019(12016)
- 2018(11977)
- 2017(22823)
- 2016(12754)
- 2015(14295)
- 2014(14091)
- 2013(13887)
- 2012(12846)
- 2011(11830)
- 2010(11958)
- 2009(11363)
- 2008(11272)
- 2007(10214)
- 2006(9304)
- 2005(8474)
- 学科
- 济(51183)
- 经济(51043)
- 农(46324)
- 业(43861)
- 管理(33768)
- 农业(30448)
- 企(22997)
- 企业(22997)
- 业经(16928)
- 制(16167)
- 方法(14730)
- 财(13646)
- 中国(13406)
- 数学(12754)
- 数学方法(12604)
- 土地(12577)
- 学(12068)
- 体(12010)
- 农业经济(10246)
- 发(10244)
- 地方(9492)
- 村(9404)
- 农村(9393)
- 体制(8964)
- 策(8616)
- 银(8244)
- 银行(8219)
- 环境(8093)
- 贸(8037)
- 贸易(8033)
- 机构
- 学院(182457)
- 大学(178158)
- 济(76362)
- 经济(74809)
- 管理(67335)
- 研究(64100)
- 理学(57909)
- 理学院(57271)
- 管理学(56323)
- 管理学院(56026)
- 农(55464)
- 中国(51573)
- 农业(42425)
- 科学(39744)
- 京(37796)
- 业大(35853)
- 财(35565)
- 所(33159)
- 中心(30532)
- 江(29736)
- 研究所(29736)
- 财经(27032)
- 农业大学(26362)
- 经(24505)
- 范(23710)
- 省(23672)
- 师范(23495)
- 北京(22799)
- 经济学(22425)
- 院(22300)
- 基金
- 项目(121285)
- 科学(95344)
- 研究(90822)
- 基金(87949)
- 家(77194)
- 国家(76401)
- 科学基金(64573)
- 社会(58611)
- 社会科(54901)
- 社会科学(54889)
- 省(48441)
- 基金项目(47101)
- 自然(40330)
- 教育(39931)
- 划(39690)
- 自然科(39234)
- 自然科学(39225)
- 自然科学基金(38520)
- 编号(38115)
- 资助(33673)
- 农(31204)
- 成果(30771)
- 制(28795)
- 部(27677)
- 重点(27214)
- 发(26774)
- 课题(25847)
- 创(25059)
- 国家社会(24421)
- 性(24258)
共检索到285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贺汉魂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战略只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恰是产粮之地越来越少、藏粮之地越来无的过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保障耕者有其田,生产效率与生产社会化发展密切相关,必然要求不断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通过私有化保障耕者有其田违背了土地所有制的正义要求;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阻碍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恢复小农土地私有制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如是说启示我们,农地公有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粮食安全 马克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贺汉魂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战略只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恰是产粮之地越来越少、藏粮之地越来无的过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保障耕者有其田,生产效率与生产社会化发展密切相关,必然要求不断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通过私有化保障耕者有其田违背了土地所有制的正义要求;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阻碍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恢复小农土地私有制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如是说启示我们,农地公有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制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粮食安全 马克思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农地习俗元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包括农地习俗元制度的起源、土地流转(交换)习俗、农地继承习俗、农地习俗元制度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租赁价格的影响、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影响等。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的农村,农地习俗元制度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对农户、农民经济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农地习俗元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 农地习俗元制度 土地流转习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志国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实质是公有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了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而对于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够重视,并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维护公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形式。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真正让劳动者享有所有权。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所有制 公有制 实现形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崇清
一、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科学含义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源于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所作结论的一段话的不同理解: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洁
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受阻,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国际上,消费、供给、贸易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初级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处于十年以来的高位。面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潜在问题,中国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那就是,紧紧把握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脚跟”,守住发展“底盘”。
关键词: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永湘 杨继瑞 杨明洪
农村土地所有权价格是农民集体放弃其法律上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时形成的单位面积土地价格,在我国现实地表现为征地费,并以"农转非"作为其补充形式。征地制度改革应以公平合理的交易价格来取代这种隐形的、不等价的补偿方式。在"涨价归公"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所有权价格应充分反映农村土地资本和预期收益,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征用 价格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莹 赵昊鲁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栋 张建伟
本文以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的“粮食安全”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包含3个方面(耕地资源、技术体系、藏粮能力),6个范畴(耕地、人才、技术、资金、流通、储存),涵盖18个主题和58个现象,各概念和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是“藏粮于地”之“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是“藏粮于技”之“技”;流通和储存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藏”,三者共同构筑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提升耕地质量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等举措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优化。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体系构建 粮食安全 质性分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晏智杰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不应理解为消费品个人所有、私有制或者生产资料脱离价值形态的单纯物质形态的个人所有,而应当理解为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其他贡献实际确立其所有权的个人所有制。当前的国有制仍然是政府部门或机构所有。应当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真正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权的具体形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内在机理,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法制教育无关,与外部力量的干预高度关联。研究结论: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不是现行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宣传教育的结果,而是农民作为认知主体自主建构土地产权象征意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要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和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以保证农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促使农民在长期稳定使用权的基础上建构起象征意义的土地所有权认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农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是实现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非农化"、"非粮化"生产行为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为此,本文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分类管理、生产体系任务分解等方面构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约束机制;从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科技支撑等方面构建了"农地农用"、"农地粮用"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雪英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个人所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勇 付时鸣
“实物期权”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做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本文引入它来分析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局限,并提出政策建议。从实物期权的角度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民的保障仅仅是通过风险锁定机制来规避农业经营上的风险,而不是通过风险分散的办法来帮助农户转移风险,所以不是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另外,由于农地产权缺乏流动,使得当前的土地资源配置低效。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农地的产权流转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并促进城市化的推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光辉
1.理解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先要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范畴。所有制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首先是社会范畴。所有制反映财产关系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联,但与财产所有权又有本质区别。总之,财产所有权属法的范畴,而所有制则是经济范畴。 对于所有制,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后人有不同的理解。从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可知,所有制=生产关系总和=社会经济结构=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