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0)
2023(8712)
2022(7227)
2021(6606)
2020(5442)
2019(12005)
2018(11760)
2017(22709)
2016(12437)
2015(13355)
2014(12886)
2013(12964)
2012(11789)
2011(10783)
2010(10646)
2009(9973)
2008(9885)
2007(8658)
2006(7886)
2005(6664)
作者
(38031)
(32635)
(31829)
(30029)
(19744)
(15812)
(14228)
(12848)
(12248)
(11166)
(11094)
(10739)
(10136)
(10002)
(9985)
(9855)
(9549)
(9329)
(9256)
(8871)
(8362)
(7762)
(7619)
(7412)
(7363)
(7151)
(7129)
(6845)
(6614)
(6573)
学科
(54440)
经济(54387)
(45304)
(41737)
管理(31840)
农业(29990)
(20673)
企业(20673)
方法(19857)
数学(18209)
数学方法(18104)
业经(16112)
中国(12871)
土地(12615)
(12143)
(11378)
(11097)
(10742)
地方(10488)
农业经济(10083)
(9731)
贸易(9729)
(9535)
环境(9444)
(9156)
农村(9146)
技术(8469)
资源(8386)
(8082)
(8026)
机构
学院(179265)
大学(174408)
(75302)
经济(74027)
管理(70540)
理学(62076)
研究(61701)
理学院(61435)
(60852)
管理学(60462)
管理学院(60184)
中国(48465)
农业(47259)
科学(41805)
业大(40400)
(36074)
(32562)
研究所(30173)
农业大学(30066)
中心(29841)
(29206)
(26489)
财经(24083)
(23283)
(23194)
经济管理(22560)
(22194)
经济学(21910)
科学院(21864)
(21673)
基金
项目(130390)
科学(101865)
基金(95701)
研究(89322)
(86837)
国家(86045)
科学基金(72332)
社会(59181)
社会科(55815)
社会科学(55793)
基金项目(52451)
(52400)
自然(48184)
自然科(46845)
自然科学(46828)
自然科学基金(46014)
(43300)
教育(37697)
资助(36609)
编号(35651)
(34242)
(29438)
重点(29021)
(28753)
(27194)
(26370)
计划(25773)
创新(25504)
成果(25435)
科研(25291)
期刊
(83953)
经济(83953)
(64219)
农业(43509)
研究(41983)
中国(38245)
学报(36775)
科学(33230)
大学(26765)
学学(25993)
业经(21938)
(20664)
(19304)
管理(18485)
(16598)
金融(16598)
资源(13886)
农业经济(13554)
农村(13497)
(13497)
问题(13055)
业大(11806)
(11758)
技术(11523)
经济研究(11025)
财经(10906)
农业大学(10483)
世界(10068)
经济问题(9638)
科技(9577)
共检索到254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凯  钱忠好  
比较利益是土地资源在农用和非农用之间配置的根本。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机制和政府决定土地边际净收益,进而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同时,作为一种不合意的选择,市场和政府都有可能出现失灵,从而引发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我国土地征用垄断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严重的政府失灵,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农地直接入市调整了市场主体行为,使农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边际净收益的实现得到改善。但是,与农地直接入市如影相随的市场失灵以及我国目前青黄不接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体系,都使这种制度改善与社会决策的最优状态仍然存在差距。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本文利用2015—2020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结合使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控制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选择性偏误,分析土地转入和转出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并构建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指标进行扩展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在低分位点(第20和40分位点),土地转入显著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而土地转出无显著影响;在高分位点(第60和80分位点),土地转入和转出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均呈显著负向影响。以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因此,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导向下,鼓励土地流转需要注意流转的对象和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莎  游宇  
如何解释土地出让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此,现有文献主要从财政分权与官员晋升两个视角分析土地出让的激励来源。然而,这类以地方竞争为前提的解释未注意到地方合作日益兴起的事实。文章从地方合作的视角入手,尝试回答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影响其土地出让行为。通过对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广东省推动省内合作的案例分析以及对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文章发现:地方之间比较热衷于共建园区以实现产业转移的合作模式;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地方政府协议出让土地,并可能挤出招拍挂出让,这一趋势在新增土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莎  游宇  
如何解释土地出让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此,现有文献主要从财政分权与官员晋升两个视角分析土地出让的激励来源。然而,这类以地方竞争为前提的解释未注意到地方合作日益兴起的事实。文章从地方合作的视角入手,尝试回答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影响其土地出让行为。通过对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广东省推动省内合作的案例分析以及对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文章发现:地方之间比较热衷于共建园区以实现产业转移的合作模式;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地方政府协议出让土地,并可能挤出招拍挂出让,这一趋势在新增土地的配置上更为显著。此外,合作对双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且间接支持了上述的影响机制。因此,地方合作这一新的视角是理解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的结论可为发展“飞地经济”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文章从县域土地资源最优配置条件的理论分析入手,构建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测算2005—2015年该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出我国县级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此,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原因,并探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行优化路径,包括:研究结合农用地生态效益评估的指标分配技术方法;构建指标再分配机制与机动指标奖励机制促进指标分配的再优化;规范县域土地资源配置秩序,实现每个县域一套指标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搭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平台弥补政府干预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缩小土地资源分用途收益差距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邓超  
研究目的: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取W城市3个开发区7个行业243家企业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构建用地企业视角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测算不同类型用地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大多数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都是DEA无效的,土地资源投入冗余值较大,配置效率低下;不同类型企业或同类型的不同企业之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当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提升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在排除开发区自身发育不完善和管理层面因素后,对于确实不适宜进行开发区工业建设的应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对于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模型探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测算与优化途径选择,为加强与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2004年以后土地资源部门收益差距比规模配置欠优导致的配置效率损失更大;(2)部门收益差距效率损失增大导致了土地资源部门配置效率损失增大;(3)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小于东部导致了建设用地空间效率损失。研究结论:(1)通过测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能够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途径;(2)当前提升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重点提升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姗   刘家成   安宁  
【目的】基于风险应对能力差异视角剖析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改善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基于2019年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在不同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差异的视角下揭示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1)现阶段中国仍存在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自然风险可能降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水平门槛,只有在自然风险上升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自然风险才会降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2)高自然风险将抑制农地向经营效率较高的规模户流动,从而不利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规模户的风险应对能力在自然风险影响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规模户的风险应对能力会弱化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政府应注重完善自然风险管理体系、解决禀赋约束问题以及规范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应对能力,以有效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实行产品经济体制,采用计划调节机制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不承认土地是商品,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有地租,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几个突出的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即:(1)土地所有权长期模糊不清,土地可以随意调拨。(2)土地资源配置规模过大,经营管理形式过于统一集中。(3)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配置脱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曲福田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应对现行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将各地区比较优势度低的开发区撤销,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将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小琳  郑淋议  施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收入视角,使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要素配置及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农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面板Tobit模型、DEA模型和控制函数法。研究结果:(1)农地转入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效率,但对分配效率没有明显改进;(2)农地转出抑制了农户的技术效率,提升了农户的分配效率;(3)当经营规模达到13.156亩,农户实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出现"倒U"型曲线的拐点;(4)从农业部门来看,农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在传统生产环节使用机械的可能性;从非农部门来看,农地转出对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流转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农户主要经营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跨部门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明显。为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户生产效率,需协同推动农业生产手段改进和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的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继康  冯玲玲  
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配置机制,才能实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内含的潜在生产力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处于一种失范的低效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动力机制的残缺性与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