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9)
2023(7561)
2022(6263)
2021(5800)
2020(4918)
2019(10819)
2018(10897)
2017(21284)
2016(11737)
2015(13047)
2014(12894)
2013(12887)
2012(11933)
2011(10828)
2010(11089)
2009(10685)
2008(10681)
2007(9886)
2006(9075)
2005(8229)
作者
(32638)
(28428)
(27338)
(26341)
(17415)
(13491)
(12335)
(10890)
(10528)
(9886)
(9683)
(9305)
(8965)
(8758)
(8737)
(8287)
(8228)
(8045)
(7982)
(7895)
(7188)
(7047)
(6687)
(6565)
(6419)
(6363)
(6221)
(6145)
(5680)
(5478)
学科
(48778)
经济(48629)
(46347)
(45244)
管理(35653)
农业(30016)
(25961)
企业(25961)
业经(16931)
(16650)
(15554)
方法(15324)
数学(13281)
数学方法(13171)
(12216)
中国(12171)
农业经济(10063)
土地(9708)
(9468)
体制(9242)
(9196)
农村(9187)
(8977)
财务(8926)
财务管理(8899)
地方(8828)
(8566)
企业财务(8536)
(8529)
银行(8522)
机构
学院(170069)
大学(165511)
(74327)
经济(72804)
管理(66348)
理学(56915)
研究(56547)
理学院(56397)
管理学(55640)
管理学院(55350)
(48407)
中国(46218)
农业(36465)
(35888)
(33978)
科学(32260)
业大(31251)
(28550)
(27517)
中心(27363)
财经(27108)
研究所(25120)
(24509)
农业大学(22453)
经济学(21448)
(21172)
经济管理(21047)
(20776)
北京(20720)
(20352)
基金
项目(109937)
科学(87433)
研究(84711)
基金(80709)
(69206)
国家(68508)
科学基金(59087)
社会(55846)
社会科(52452)
社会科学(52438)
(43910)
基金项目(43211)
教育(36903)
编号(35875)
自然(35855)
(35213)
自然科(34911)
自然科学(34901)
自然科学基金(34312)
资助(31305)
成果(28867)
(28434)
(28431)
(25650)
(24255)
重点(24139)
课题(23552)
国家社会(23319)
(22812)
(22800)
期刊
(92479)
经济(92479)
(54307)
研究(49692)
中国(40917)
农业(36508)
(28775)
学报(24950)
科学(24541)
业经(21183)
管理(20943)
(20672)
金融(20672)
大学(20628)
学学(19842)
(16933)
教育(14449)
农村(14145)
(14145)
农业经济(13860)
财经(13652)
技术(13591)
问题(13470)
(11586)
经济研究(10958)
世界(10685)
(10592)
经济问题(9939)
农村经济(9291)
社会(8754)
共检索到265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恩平  何澄  
我国现行法律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规定不明确,这是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一个基本原因。理论界对于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以不同主体的四种方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弊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农地使用权是一种典型的用益物权,确立农地使用权并推动农地产权交易可以从长远角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改革也可以采用此方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莉  严予若  王晓凤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去了生活来源和一切保障,铸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遭受侵害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权益长效保障制度的框架和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是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时而产生的土地增值利益,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征收变得越来越普遍,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发展权的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在国际上以已被普遍适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构建和完善该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勇  
农地流转实际上是相关利益主体谋取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交锋和博弈,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消化吸收率以及统一的社会保障客观上决定着农地流转的进程。显然,农地的有序流转是必须的,而急躁冒进只能事与愿违。从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底线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看,保障农地流转中农民利益的最大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沙  曾宇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近10年来,有关农地流转的政策层出不穷,但农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需要完善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通过规范农地流转机制、宣传农地流转理念等,实现农民权益的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朱一中  
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不可或缺的农地发展权理念,因此,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而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据农地产权进行补偿,即可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又可以使农地转用之后的巨大土地价差有了合理的解释,引起诸多争议的土地增值问题也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得到有效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衡霞  程世云  
土地托管组织是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样构成了农民利益共同体的部分保障,且逐步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囿于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完善该模式定位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权益保障功能,尤其在一些灾后重建地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社更有利于产业恢复与结构调整和农民权益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中元  
加快农地流转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引导农地逐步流入种粮大户、专业农产业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使耕地能够获得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但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极易受到损害,农民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如农地流转租金较低,农地流转后一些农民面临失业困境等,主要原因在于流转主体权益不均衡以及土地流转监督机制缺失。要通过明晰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服务组织等完善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村民众权益保障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若伦  陈祖卫  
本文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损害的种种表现,认为土地制度上的缺陷是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提出保护农民利益要求实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齐恩平  崔晓芳  
实行留地安置,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本文通过我国各个地区实行留地安置制度的实践,分析了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现存的缺陷,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推动滨海新区高效、和谐稳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燕  祁晓玲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能否切实地保障好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日益成为完善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珩  
在我国的土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所拥有的合法权益经常随之流失,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以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俊梅  王万茂  陈茵茵  
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本文认为,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当前,我国的农地发展权就是为适应土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和防止征地权被滥用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一项可以兼顾国家、农民集体及农民权益的独立支配的财产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钢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价格发现机制和监管及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实现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需要构建配套的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搭配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有效体现农民权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发挥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多方面的土地权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珍  
文章从失地农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在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补偿机制及其局限性,探讨我国针对失地农民建立起来的安置模式,并提出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