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2)
- 2023(5501)
- 2022(4539)
- 2021(4538)
- 2020(3720)
- 2019(8624)
- 2018(8566)
- 2017(16599)
- 2016(9391)
- 2015(10443)
- 2014(10437)
- 2013(10785)
- 2012(10131)
- 2011(8842)
- 2010(9007)
- 2009(8403)
- 2008(8493)
- 2007(7664)
- 2006(6867)
- 2005(6002)
- 学科
- 农(45880)
- 济(43674)
- 经济(43641)
- 业(33988)
- 农业(29615)
- 管理(22706)
- 财(20999)
- 方法(13287)
- 企(12908)
- 企业(12908)
- 数学(12671)
- 数学方法(12624)
- 业经(12470)
- 地方(12459)
- 财政(12413)
- 土地(11428)
- 中国(11366)
- 制(10636)
- 政(10005)
- 农业经济(9931)
- 村(9411)
- 农村(9404)
- 发(8690)
- 劳(8600)
- 劳动(8597)
- 体(8361)
- 及其(8019)
- 策(8018)
- 务(7933)
- 财务(7929)
- 机构
- 学院(126986)
- 大学(120085)
- 济(56310)
- 经济(55367)
- 管理(48496)
- 农(45694)
- 研究(43763)
- 理学(42029)
- 理学院(41627)
- 管理学(41020)
- 管理学院(40834)
- 中国(37466)
- 农业(34621)
- 财(31266)
- 业大(27304)
- 江(27252)
- 科学(27003)
- 京(25194)
- 所(22980)
- 中心(22386)
- 农业大学(21366)
- 财经(20567)
- 省(20381)
- 研究所(20234)
- 经(18648)
- 经济管理(17313)
- 业(16249)
- 经济学(15984)
- 州(15608)
- 发(15592)
- 基金
- 项目(83140)
- 科学(65184)
- 研究(63203)
- 基金(59861)
- 家(51518)
- 国家(50964)
- 科学基金(43427)
- 社会(41059)
- 社会科(38461)
- 社会科学(38451)
- 省(35221)
- 基金项目(32520)
- 编号(27774)
- 农(27529)
- 划(26798)
- 自然(26687)
- 教育(26443)
- 自然科(25891)
- 自然科学(25887)
- 自然科学基金(25379)
- 资助(23670)
- 成果(21141)
- 部(19184)
- 发(19133)
- 重点(18113)
- 课题(17916)
- 性(17198)
- 制(17011)
- 国家社会(16830)
- 创(16649)
共检索到20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贯成 吴群
根据交易费用产生的来源将产权公共域分为两种类型,讨论这两种产权公共域对被征地农民的土地产权侵害。在农地征收过程中,由于对农地资源价值属性认识上的不足、农地资源价值量化与测算上的困难以及高昂的交易费用,使得一部分农地产权留置于公共域中,最终影响农地产权人得到的价格或补偿。江苏省江都市的实证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公共域造成农民及其集体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使农地征收价格减少74%。如果征地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民及其集体进行补偿,那么其土地财产权益可以增加到9倍以上。
关键词:
农地 产权 公共域 价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云锋 温其玉 郭贯成
研究目的:从失地农民"被动性"市民化新的视角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核算。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价值评估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征收是引起"被动性"市民化的原因之一,也包含在"被动性"市民化的第一个阶段;"被动性"市民化的成本补偿应由产权补偿、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构成,其中代价补偿可分为第一过渡补偿、第二过渡补偿和第三过渡补偿;土地征收补偿应是产权补偿和代价补偿中的第一过渡补偿组成;(2)2011年南京市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补偿应达到610.39元/m2,其中产权补偿约占60%,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约占40%;土地征收补偿应达到390.81元/m2,是南京市现有征地补偿标准的6.15倍。研究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鸿渊 陈怡男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生产的土地要素配置方式的改变,也是农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建构。农地流转必将导致农村出现新的利益关系,形成新的利益相关者集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去审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不同利益关系、利益主体策略行为,以期深化人们对农地流转与农民土地财产收入关系的认识,并有利于农地流转相关公共政策的制订和绩效评价。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民收入 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毅哲
本文力图在改变认为利息与房屋租赁收入才是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根本原因的传统观念,并认为其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收益权。为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就要全面实现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土地改革创新有利的条件,并实现土地资产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还有利于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土地使用模式,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决定性来源,从而解决农民的生产收入较低的问题。笔者首先介绍与土地资本化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简要阐述当前农村土地资产化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土地资产化 农民 财产性收入 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光
农民,土地作为其根本保障,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农民因为土地的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不充分,未能真正拥有土地的物权权利,因而无法完全享受土地所能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经济发达地区合肥市高新区的调研,依据当地农民在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探讨并提出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方法与对策,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合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挖掘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与监督等,最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
关键词:
农民 地权 财产性收入 调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詹旭
以江苏省为例,在掌握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制约其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规模来看,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从结构来看,土地流转收入增长迅速,土地征收补偿收入占比逐渐降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以财产权制度和市场化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障碍是制约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外来资本对农村土地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价值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最后基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美丽 周应恒 王图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子联
居民点土地整理是土地集约利用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以1978—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各县市的相关数据为分析样本,对土地整理所带来的耕地面积、从业人员和城镇化程度的变化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机理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耕地面积增加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的经营方式和种植作物的品种,规模化经营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从业人员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其作用力度取决于地区的产业优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第三,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幅度的提高应进一步建立灵活的流转机制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城镇化是我国今后最大的内需,如何使2亿多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以及如何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这首先要弄清楚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农民的财产权以及如何才能行使完整的财产权。本文认为,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权属性,但权能不完整、具有脆弱性。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的根本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破除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收益的行政权障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流转起来并通过产权整合实现增值,同时要加强户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淮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俗话说,人勤观念新,土地也生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红亮 张正华
基于云南、贵州、山东和上海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和结构分析,研究了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特别是边缘区农民宅基地置换和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置换对边缘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将直接影响到边缘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租金收入渠道;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置换和开发模式也明显影响到边缘区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收入、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其他股息和红利三个方面的收入渠道。城市边缘区农民宅基地置换和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置换,对处于城市化中期的边缘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渠道和结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实现有效置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土地置换 城市边缘区 财产性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传华
完善土地财产权制度,提高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比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过程中,土地财产具有较大的增收潜力。然而受制于农村土地转让的制约,土地财产权难以实现,使得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扩大经营性土地开发范围、搭建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平台、扩大农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关键词:
土地 财产性收入 农民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宁 夏锋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核心是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发挥土地保值增值的作用,首要任务是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进而实现农地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促进土地流转,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紧迫性,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
关键词:
土地 财产性收入 制度障碍 改革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馥 冉双全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背景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 财产性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