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1)
- 2023(9863)
- 2022(8031)
- 2021(7488)
- 2020(6515)
- 2019(14535)
- 2018(14585)
- 2017(29291)
- 2016(15583)
- 2015(17322)
- 2014(17189)
- 2013(17412)
- 2012(16254)
- 2011(14456)
- 2010(15040)
- 2009(14611)
- 2008(14882)
- 2007(13859)
- 2006(12678)
- 2005(11591)
- 学科
- 业(83706)
- 济(76344)
- 经济(76246)
- 企(66371)
- 企业(66371)
- 管理(58110)
- 农(45187)
- 方法(30521)
- 农业(29823)
- 业经(28397)
- 财(25066)
- 数学(23190)
- 数学方法(23108)
- 中国(20621)
- 制(19370)
- 务(17908)
- 财务(17903)
- 财务管理(17881)
- 企业财务(16926)
- 技术(16779)
- 策(15260)
- 体(14930)
- 贸(14265)
- 贸易(14256)
- 易(13984)
- 划(12778)
- 和(12567)
- 银(12300)
- 银行(12289)
- 行(11894)
- 机构
- 学院(238074)
- 大学(230557)
- 济(110920)
- 经济(109108)
- 管理(99108)
- 理学(84796)
- 理学院(84114)
- 管理学(83293)
- 管理学院(82868)
- 研究(73586)
- 中国(62331)
- 财(52584)
- 农(50056)
- 京(47070)
- 财经(41435)
- 科学(39635)
- 农业(37799)
- 经(37456)
- 江(36998)
- 所(36318)
- 业大(35790)
- 中心(34529)
- 经济学(33447)
- 研究所(32069)
- 经济学院(30461)
- 财经大学(30029)
- 经济管理(29799)
- 北京(29530)
- 州(28610)
- 商学(27937)
- 基金
- 项目(145722)
- 科学(117078)
- 研究(112635)
- 基金(107798)
- 家(91586)
- 国家(90364)
- 科学基金(78948)
- 社会(75821)
- 社会科(71658)
- 社会科学(71637)
- 省(57948)
- 基金项目(57476)
- 教育(48631)
- 自然(47302)
- 编号(46398)
- 自然科(46165)
- 自然科学(46151)
- 划(45939)
- 自然科学基金(45424)
- 资助(42605)
- 成果(36664)
- 业(35633)
- 部(33751)
- 创(33318)
- 发(33063)
- 国家社会(31557)
- 重点(31492)
- 制(31175)
- 创新(30312)
- 课题(29944)
- 期刊
- 济(134579)
- 经济(134579)
- 研究(71961)
- 农(53576)
- 中国(43979)
- 财(41898)
- 管理(38346)
- 农业(35870)
- 科学(31014)
- 学报(29225)
- 业经(28986)
- 融(28042)
- 金融(28042)
- 大学(24302)
- 学学(23524)
- 财经(21098)
- 技术(20684)
- 经济研究(19677)
- 问题(19191)
- 经(18249)
- 业(18234)
- 教育(15084)
- 技术经济(14936)
- 农村(14353)
- 村(14353)
- 世界(14282)
- 农业经济(14021)
- 贸(13393)
- 商业(13376)
- 经济问题(12999)
共检索到364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陈欣欣
农地产权结构和我国的家庭农业黄祖辉陈欣欣本文从现代产权理论出发,着重探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与进一步创新对家庭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一、产权及其功能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以及由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利用广东省2492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农地使用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提高了农地规模对农业收入规模的正向激励,但使用权的完善也会激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抑制了农地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家庭农业收入占比的激励效果;农地处分权通过赋予农户处置农地和劳动力的权能,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收入的正向激励。最后,对农地流转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分析也发现,农地产权通过赋予主体决策自由,从而提高了转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经营绩效和农业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士云 胡洪曙
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主要取决于土地产权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程度。本文拟在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上 ,阐述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地产权性质及这一产权安排的政治、经济效应。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制 农地产权 性质 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完善农地产权是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前提。但是,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产权对熟人间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忽视农地流转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型趋势。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不仅会激励非熟人间的流转和提高农地租金,也会激励熟人间的营利性交易,并提高该类交易的农地租金;农地产权对农地交易对象的影响有超过50%的部分可由农地租金解释。由此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助于激励农地流转市场化。在农地流转规模增长乏力的阶段,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应秉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同时,应正确认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地 产权结构 农业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罗必良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农户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处理效应模型(TEM)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地权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相对于没有领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农户,有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户其实际种植的耕地面积多约22.5%,果树种植面积多1.8%,而菜地经营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2)无论是否粮食主产区或者大中城市郊区,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改善会诱导一般农户增加耕地经营面积,但对于种植大户则更多表现为激励水果种植;此外,地权对非粮食主产区果树的种植激励效果要强于粮食主产区。(3)农地产权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会因灌溉条件变化而不同。因此,在小农经营依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农地确权能够提升农户务农的积极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则能够有效诱导农业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农地确权 种植结构 粮食主产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江一 仇童伟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生产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和原则綦好东(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一)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应是:产权明晰、长期有效、市场化流转。1.产权明晰: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产权明晰”就是明确地界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着经济当事人不同的经济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制度绩效。本研究根据1978~2008年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经验事实及面板数据,分析农地产权结构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无论是土地使用权,还是土地收益权或土地交易权,在政策指向上都更多地指向了农民,呈现出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特征。由于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赋予了农民更多的农地产权,因而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其制度绩效相应地优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结构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潘必胜
产权对于区分家庭和家族至关重要 ,它决定二者的理性化程度和效率水平。家庭作 为一个产权共同体 ,可以把内部成员的外部收益内部化 ,并决定家庭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 家族作为多个产权单位的集合 ,而非单一产权主体 ,其行为具有较低的理性和效率。在一 个政府界定和实施产权功能较弱的社会中 ,家族相对有效率 ,但它具有扩大共同产权的倾 向 ,为机会主义提供条件 ,导致无效率和低效率。家族化与市场化是相反的历史过程。产 权在家族内经常性的无偿转移 ,是导致家族无效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归根到底 ,家庭和家 族的行为是否有效率 ,是严格地受产权共同体范围限制的。
关键词:
家族 产权 家庭经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川 方中秀 陈凯
本文旨在从动态和互动的视角,揭示农业产业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相互作用的关系,探寻其结合处和关联理论。为此,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演进及其趋势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效应,同时在农业产业组织分析框架内导入农地产权制度的内容,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促使农业产业组织演进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组织 农地产权制度 互动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宁 何文剑 仇童伟 陈利根
该研究围绕产权排他性,通过构建测度农地产权结构的"内容实质—主体干预—排他边界"框架,以197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化的视角回答了农地产权结构如何影响农业绩效的内在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的农地产权排他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且在提升程度上按照农地收益权、农地使用权和农地处分权的次序依次递减;(2)这3项权利排他性的增强均显著正向影响了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绩效的作用效率,但影响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在农地使用权方面,随着农户自主决策经营农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宁 何文剑 仇童伟 陈利根
该研究围绕产权排他性,通过构建测度农地产权结构的"内容实质—主体干预—排他边界"框架,以197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化的视角回答了农地产权结构如何影响农业绩效的内在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的农地产权排他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且在提升程度上按照农地收益权、农地使用权和农地处分权的次序依次递减;(2)这3项权利排他性的增强均显著正向影响了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绩效的作用效率,但影响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在农地使用权方面,随着农户自主决策经营农地行为的日益排他,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正向的显著影响,但影响幅度却在逐渐降低;(4)而在农地收益权方面,随着农户独享产出收益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效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但劳动力要素效率却受到了持续弱化的正向显著影响;(5)最后在农地处分权方面,随着农户自由处置农地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最后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动的角度,简要讨论了农地产权管制的"合理界定"与"失当干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地产权保护,增强农户产权排他性,推进农地处分权改革,以及从要素效率角度注重不同权利及政策之间相互协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威漩
从制度内在矛盾运动的角度看,产权制度变迁是一个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动态过程。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曾取得过较好的历史绩效,实现了一定时期内的制度均衡;但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规模碎化、农地产权边界的模糊性、农地产权的凝固性说明这一制度安排的非均衡的出现并日益加剧,同时也昭示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变迁的路径:构建边界清晰的、流转规范的农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