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8)
2023(14110)
2022(11503)
2021(10541)
2020(8915)
2019(20247)
2018(19841)
2017(38380)
2016(20015)
2015(22237)
2014(21857)
2013(22354)
2012(21050)
2011(19153)
2010(19584)
2009(18801)
2008(18625)
2007(16925)
2006(15611)
2005(14511)
作者
(57282)
(48388)
(48034)
(45824)
(30766)
(22971)
(21533)
(18679)
(18363)
(17315)
(16836)
(15842)
(15746)
(15508)
(15139)
(14629)
(14106)
(13861)
(13836)
(13251)
(12340)
(11847)
(11720)
(11290)
(10917)
(10868)
(10564)
(10441)
(9673)
(9509)
学科
(119505)
经济(119391)
(88235)
(70677)
企业(70677)
管理(68375)
(46781)
方法(42167)
数学(33826)
数学方法(33648)
业经(32521)
农业(31058)
中国(29089)
(29053)
地方(23610)
(21432)
(19321)
财务(19304)
财务管理(19284)
(19154)
贸易(19138)
(18634)
企业财务(18292)
技术(17866)
(17825)
(17624)
(16921)
(16244)
(15701)
(14654)
机构
学院(305230)
大学(300244)
(153530)
经济(151272)
管理(120773)
研究(107335)
理学(103104)
理学院(102136)
管理学(101032)
管理学院(100452)
中国(87523)
(67706)
(62209)
(58195)
科学(57467)
(53496)
财经(53386)
经济学(48816)
(48497)
研究所(47713)
中心(47651)
(47025)
农业(44059)
经济学院(43890)
业大(42782)
北京(39600)
财经大学(38841)
(37169)
经济管理(36033)
(35787)
基金
项目(190315)
科学(153510)
研究(143397)
基金(143328)
(122831)
国家(121679)
科学基金(106031)
社会(99692)
社会科(94491)
社会科学(94469)
基金项目(74973)
(72252)
自然(63324)
教育(62169)
自然科(61934)
自然科学(61919)
自然科学基金(60924)
(58675)
资助(57831)
编号(55336)
(44553)
成果(44059)
(43639)
国家社会(43166)
重点(42157)
(41675)
(40626)
教育部(38857)
人文(38345)
创新(38332)
期刊
(185190)
经济(185190)
研究(98747)
中国(61217)
(59847)
(54012)
管理(48847)
科学(42247)
农业(40166)
学报(39967)
(33470)
金融(33470)
大学(32729)
业经(32411)
学学(31385)
经济研究(29835)
财经(28566)
技术(26856)
(24940)
问题(24631)
(21584)
世界(20753)
技术经济(19980)
(19833)
教育(19592)
国际(17120)
经济问题(16322)
统计(15467)
农村(15290)
(15290)
共检索到482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产权结构主要通过产权完整性和产权完全性两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改革开放后,尽管农村一直普遍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形式,但在农户层面上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完全性不断增强。农地产权结构的不断变迁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着经济当事人不同的经济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制度绩效。本研究根据1978~2008年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经验事实及面板数据,分析农地产权结构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无论是土地使用权,还是土地收益权或土地交易权,在政策指向上都更多地指向了农民,呈现出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特征。由于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赋予了农民更多的农地产权,因而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其制度绩效相应地优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继刚  
学术界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探讨大多基于已有的规范认识之上,局限性很大。文章试图通过重新审视建国以来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找出变迁的内在逻辑,得出农地改革要符合农民的认知和意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地制度改革必须以农民的发展权为基础,有效的产权配置是农地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抛弃各种已有模式的局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才有希望。这不仅关系到历史经验的厘清,更是当下农地制度改革能否继续深入的前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薇  
我国当前农业资本形成严重不足,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在于,其一,支农资金运用范围的宽泛,过于分散化,没能有效集中到农业产业中,导致支农资金使用配置效率不高,没有实现"造血型"的支农功能;其二,农业部门的比较利益低,缺乏足够的盈利吸引力,资本天然的趋利性使得农业内部资本向城市、非农部门流失,农业外部资本不愿进入,没能实现农业资本的积累。因此,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农业产业链条进行资金注入,催动农业资本形成,实现农业资本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有效循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蔡根女  冯中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优势发挥殆尽后,到底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命题。本文在利用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形成的村域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工业化、非农化选择了一条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本地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部门的再配置与自由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綦好东  
本文以产权的功能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土地家庭承包制普遍化的8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个体农户制、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四种产权组织形式的土地产权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颂兴  金伟根  
市场效率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把上海股市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实证检验了从199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股市第二阶段股价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上海股市第二阶段弱形式的有效市场假设。同时指出,上海股市存在明显的小公司效应这一世界各地股市的普遍现象,值得引起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和探讨。规模的扩大、法规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有效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喜梅  彭建刚  
本文尝试引入系统隐功能的概念,对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逻辑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显功能的不足,但其支持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功转轨的隐功能明显,两相权衡,中国农村金融还是有效的。按此思路,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也要综合考虑其显功能和隐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靖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但是这种立论一直缺乏计量依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方法对广州郊县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和结构调整的贡献的测算发现 ,产业同步增长与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具有不同的意义 ,都需要受到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功。本文认为,中国平等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政府成为一个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是不与任何社会利益集团结盟且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的政府,它比一个有偏的政府更可能追求整个社会的长远经济增长。在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重复斯塔克伯格模型,分析平等如何促成中性政府的产生,核心思想是,社会平等增加了政府和强势利益集团结盟之后被推翻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它更可能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