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2)
2023(7205)
2022(5936)
2021(5744)
2020(4742)
2019(10518)
2018(10395)
2017(20140)
2016(11332)
2015(12187)
2014(12326)
2013(12270)
2012(11468)
2011(10598)
2010(10860)
2009(9967)
2008(10104)
2007(9355)
2006(8387)
2005(7448)
作者
(33972)
(29322)
(28494)
(27188)
(18190)
(13997)
(12660)
(11043)
(10908)
(10295)
(10132)
(9639)
(9285)
(9134)
(9119)
(8669)
(8634)
(8341)
(8269)
(8168)
(7379)
(7314)
(7126)
(6857)
(6582)
(6561)
(6536)
(6399)
(6043)
(5944)
学科
(50341)
经济(50288)
(44935)
(39073)
农业(29805)
管理(26123)
(18166)
企业(18166)
方法(17447)
数学(15629)
数学方法(15361)
业经(14845)
中国(11722)
(11401)
(10786)
农业经济(9972)
(9903)
地方(9362)
(9010)
农村(9000)
(8868)
(8612)
(8116)
技术(8097)
(7793)
(7791)
贸易(7790)
银行(7772)
土地(7642)
(7636)
机构
学院(167215)
大学(163689)
(69117)
经济(67769)
管理(61268)
研究(59987)
(54966)
理学(53576)
理学院(52967)
管理学(51880)
管理学院(51607)
中国(45450)
农业(42227)
科学(38737)
业大(34735)
(33401)
(31908)
(29842)
研究所(29241)
中心(27938)
农业大学(26025)
(25963)
财经(23935)
(21970)
(21917)
师范(21719)
(21285)
(20908)
经济学(20588)
(20076)
基金
项目(114093)
科学(89688)
基金(83916)
研究(81418)
(74913)
国家(74198)
科学基金(62221)
社会(52579)
社会科(49427)
社会科学(49409)
(45601)
基金项目(44605)
自然(40349)
自然科(39440)
自然科学(39426)
自然科学基金(38742)
(37678)
教育(35805)
资助(33580)
编号(32989)
(31411)
成果(26781)
(25813)
重点(25723)
(25593)
(23458)
(22947)
(22385)
国家社会(22216)
课题(22135)
期刊
(81822)
经济(81822)
(60466)
研究(45095)
农业(40852)
中国(34001)
学报(32631)
科学(29114)
大学(24997)
学学(24208)
(21011)
业经(19739)
(18814)
金融(18814)
(18696)
管理(17563)
教育(13751)
农村(13392)
(13392)
农业经济(13378)
问题(12304)
技术(12093)
(12077)
财经(11586)
业大(10743)
世界(10401)
经济研究(10344)
(9877)
农业大学(9597)
经济问题(9128)
共检索到24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光德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础。本文基于排他性产权的视角,对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集体所有制中,排他性权利实施的边际成本曲线斜率陡增;与私人所有制相比,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值消散是明显的。此外,还分析了农地集体所有制中政府的多重角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綦好东  
本文以产权的功能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土地家庭承包制普遍化的8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个体农户制、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四种产权组织形式的土地产权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颂兴  金伟根  
市场效率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把上海股市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实证检验了从199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股市第二阶段股价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上海股市第二阶段弱形式的有效市场假设。同时指出,上海股市存在明显的小公司效应这一世界各地股市的普遍现象,值得引起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和探讨。规模的扩大、法规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有效的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敏  雷国平  李菁  
研究目的: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集体土地产权演化、冲突磨合机制,为解决农地流转冲突提供新视角。研究方法:F-H模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产权演化分为产权均衡稳定期、产权冲突磨合期和新产权结构形成期,流转权作为土地剩余产权,在外部作用力和产权主体自适应行为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动态界定中;(2)农地流转冲突的本质是土地产权演化冲突,村社组织、农户和工商企业在F-H冲突分析模型中的全局稳定局势的策略选择集合是{掠权流转,有条件流转,与村社组织合作};(3)大规模农地流转中,工商企业与村社组织之间的结盟为象征地权的膨胀和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村社组织攫取了以流转权为代表的土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汨  李斌  
由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排他性特征更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引起中国高技术产业密集的省份技术进步速度优于其他省份。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经验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内帮助扩大了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  陈利根  孙佑海  
我国农地产权的模糊性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通过对模糊产权进行分类以及深入展开租值耗散的概念,分析我国农地模糊产权的模糊变化、产权绩效以及制度多样性和市场化改革等关键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地模糊产权的内部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着不同的特点,改革之初农地产权巨大绩效的提升来源于农地产权租值耗散在生产效率方面损失的降低,而后续农地产权效率的降低主要归咎于农地产权在配置效率上租值耗散的损失。同时,农地多样性制度的出现与试验在国家逐步放松农地产权管制条件下,表现为各主体对农地非专有租值攫取中不同权利束的表达与组合,政府间的行为对农地产权制度多样性具有学习、模仿与竞争的含义。农地租值分享的方向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立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放活农地的经营权。整个历程是一个先将产权集中然后又进行分解的过程,并遵循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行的。产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集中也可以进行分解。"三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解,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要求的改革。我国"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普遍,土地转出意愿比转入意愿更加强烈,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难度较大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应继续不断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联,即农地处分方式的选择问题,尤其是农地流转中债权与物权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农地抵押的实现效果。最后,文章围绕"如何实现农地产权结构后续的有效配置?"主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鹏进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地权冲突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类型。通过对L镇土地确权冲突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当前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规则主要存在公有产权规则、私有产权规则与家业产权规则。这三种产权规则折射了人们对土地产权认知的三重维度,即政治维度、经济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中国当前的农村地权冲突主要表现为土地产权规则之争,而其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土地产权认知维度的变化——由政治维度为主导逐步转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三重维度并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菁  欧良锋  
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构建背景下,农地大规模流转成为必然。一方面,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农地流转具有典型的买方市场特征,同时集体内部农户阶层分化、农地产权异质性加剧,产权冲突不断。在市场特征与产权形态变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大规模农地流转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工商资本充分利用乡村社会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农地流转速度加快。在利益驱动下,村集体具有强制性流转路径依赖。加剧了资本对农地产权的侵蚀,形成农户自演化产权与强制性产权的激烈冲突,造就农地流转程序正义与实质不平等的矛盾,致使大规模农地流转演变成为优势农户阶层谋取自身利益的一个平台。而农地流转实质上是农村各阶层围绕农地产权所进行的持续性的定价博弈,农地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