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6)
2023(15115)
2022(12722)
2021(11923)
2020(10310)
2019(23695)
2018(23501)
2017(45827)
2016(24686)
2015(28002)
2014(27849)
2013(27531)
2012(25295)
2011(22755)
2010(22815)
2009(21417)
2008(21309)
2007(19218)
2006(16729)
2005(15010)
作者
(70163)
(59308)
(58864)
(56227)
(37329)
(28350)
(26889)
(23185)
(22310)
(20976)
(20027)
(19950)
(18617)
(18414)
(18324)
(18252)
(17983)
(17298)
(17042)
(16927)
(14601)
(14560)
(14453)
(13571)
(13367)
(13314)
(13061)
(13054)
(11929)
(11775)
学科
(107433)
经济(107295)
(76624)
管理(73852)
(55320)
企业(55320)
(49090)
方法(46102)
数学(41015)
数学方法(40507)
农业(32414)
(28965)
业经(26196)
中国(25645)
(24577)
地方(21171)
(19066)
(18730)
贸易(18724)
(18240)
(17458)
财务(17403)
财务管理(17354)
(17198)
(16513)
银行(16483)
企业财务(16482)
技术(15850)
(15691)
(15631)
机构
学院(354442)
大学(351105)
(149352)
经济(146353)
管理(138147)
理学(119548)
理学院(118297)
管理学(116252)
研究(115712)
管理学院(115599)
中国(89545)
(72319)
(72015)
科学(69758)
(69581)
(58002)
业大(56300)
中心(55944)
农业(55577)
财经(54920)
(53758)
研究所(52252)
(49869)
经济学(45710)
(44575)
北京(44526)
师范(44129)
(42184)
经济学院(41359)
(40907)
基金
项目(238392)
科学(188603)
研究(175469)
基金(174224)
(151177)
国家(149884)
科学基金(129276)
社会(112837)
社会科(106703)
社会科学(106674)
(93861)
基金项目(92994)
自然(82903)
自然科(80968)
自然科学(80946)
教育(80400)
自然科学基金(79481)
(78108)
编号(71749)
资助(70148)
成果(57632)
(53847)
重点(53436)
(51644)
(49794)
课题(48548)
(47599)
国家社会(46910)
创新(46604)
教育部(46187)
期刊
(166925)
经济(166925)
研究(100835)
(72018)
中国(68299)
(55371)
学报(53892)
科学(50473)
农业(48452)
管理(47635)
大学(42150)
学学(40222)
(35290)
金融(35290)
教育(32824)
业经(31978)
技术(30972)
财经(27152)
经济研究(24826)
(23810)
问题(23457)
(23282)
(18650)
技术经济(17515)
世界(17056)
统计(16823)
理论(16541)
经济问题(15861)
农村(15810)
(15810)
共检索到522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祥炎  林木西  
农地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产要素,其产权制度效率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体现在这种产权制度对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大贡献上。在宏观产权制度视角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极其有效的,是整个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制度性条件。但随着制度边际效率递减,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正面临新一轮调整。本文认为,基于地区资本形成的差异性,农地产权进一步改革应该实行地区差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富堂  
本文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有效率演进是农村经济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在农地制度选择上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往往导致政府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度干预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无效率演进。组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演进过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广瑞  刘刚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农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创新,家庭经营制度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效率提高。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农地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保障不力,家庭经营制度存在内在矛盾,农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流转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光宏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效率进行了历史分析,然后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农地制度变革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权强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欣  李世平  张忠潮  崔彩贤  
农地产权制度是诱发农户面源污染行为的重要制度根源。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导致环境管理机构缺失,无法有效规范和监管农业面源污染行为;农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诱发农户短期行为;土地零碎化使统一环境行为无法实施;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使农户丧失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导致土地粗放经营。因此,应该重构农地所有权主体,成立专门组织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管束;稳定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激发农户对土地进行投入和养护的积极性,规制短期行为;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统一环境行为的实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盛济川  
本文对传统的新兴古典模型进行了动态化处理,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引入制度试验的概念,讨论知识在制度试验中的作用,将时间维度和知识问题引入模型,求解瓦尔拉斯序贯均衡及其超边际比较动态分析,从试验费用的农地产权制度对社会搜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制度的影响角度,揭示制度变迁的机理,认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前提,是建立自由定价制度和农地市场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宗藩  姜军松  
产权制度是权力主体博弈所形成的利益分配制度。通过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化的历史考察,发现将产权赋予产权主体并不能使其自动获得排他性产权,而应在赋予产权主体产权的同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即保障产权不受侵蚀的力量。只有权力与权利统一,产权主体才真正拥有完整的排他性产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小铁  
加强管理机构调整职能分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管理应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张小铁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指出:“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我以为,当前土地管理的“治本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赵金龙  胡建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有一定机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摸索前进、渐进变革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但渐进性改革留下的硬骨头越来越难啃,不同阶层农民对产权制度变革的诉求差异巨大,农地产权相关政策之间、政策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都使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困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光宏  彭小贵  
本文首先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公有产权制度的基本矛盾是个人既是所有者又是非所有者,然后应用博弈论的观点揭示了在这一基本矛盾下各利益相关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最后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赵金龙  胡建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有一定机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摸索前进、渐进变革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但渐进性改革留下的硬骨头越来越难啃,不同阶层农民对产权制度变革的诉求差异巨大,农地产权相关政策之间、政策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都使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困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智环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 ,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 ;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即明确所有权主体 ,界定产权边界 ,设立农地发展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多长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国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目标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反映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行国有农地私人承包制的局限性。经验事实表明,土地国有制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私有化亦非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在生态脆弱的国有农地上,建立生态保护区并以政府“生态采购”的方式管理国有农地,同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契约机制,将是未来国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