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2)
2023(15036)
2022(12501)
2021(11652)
2020(9969)
2019(23174)
2018(22632)
2017(43847)
2016(23861)
2015(27272)
2014(26998)
2013(27219)
2012(25417)
2011(23132)
2010(23146)
2009(22089)
2008(22147)
2007(20025)
2006(17658)
2005(15966)
作者
(68518)
(58191)
(57759)
(54942)
(36702)
(27847)
(26195)
(22565)
(21829)
(20469)
(19941)
(19357)
(18509)
(18286)
(18183)
(17817)
(17312)
(16883)
(16795)
(16627)
(14497)
(14379)
(14040)
(13188)
(13141)
(13127)
(12876)
(12708)
(11723)
(11550)
学科
(109318)
经济(109187)
(75010)
管理(70752)
(53062)
企业(53062)
(48798)
方法(46980)
数学(42175)
数学方法(41868)
农业(32057)
中国(29482)
(28989)
业经(25988)
(25592)
(21161)
贸易(21153)
(20673)
(19132)
地方(19039)
(17844)
(17570)
银行(17541)
(16887)
财务(16853)
财务管理(16805)
(16740)
(16456)
金融(16452)
企业财务(15971)
机构
大学(349236)
学院(348996)
(155821)
经济(152948)
管理(134675)
研究(121371)
理学(116056)
理学院(114798)
管理学(113244)
管理学院(112584)
中国(96224)
(72860)
(72429)
(71836)
科学(70698)
(61526)
财经(56920)
中心(56480)
农业(55456)
研究所(55404)
业大(53888)
(52590)
(51840)
经济学(48714)
北京(45937)
经济学院(44061)
(43592)
师范(43212)
(42656)
财经大学(41914)
基金
项目(228483)
科学(181456)
基金(169331)
研究(168336)
(147248)
国家(146014)
科学基金(124899)
社会(110903)
社会科(105039)
社会科学(105010)
基金项目(89588)
(87241)
自然(78257)
自然科(76417)
自然科学(76395)
教育(76054)
自然科学基金(75104)
(73400)
资助(68647)
编号(66924)
成果(54598)
(53195)
重点(51466)
(49661)
(47470)
国家社会(47125)
(46656)
课题(46001)
教育部(45670)
创新(44572)
期刊
(174603)
经济(174603)
研究(105076)
(71549)
中国(71533)
(56941)
学报(53202)
科学(51020)
农业(48204)
管理(45984)
大学(41254)
学学(39180)
(37881)
金融(37881)
业经(31359)
教育(30002)
财经(28900)
技术(27661)
经济研究(27178)
(24863)
(24783)
问题(24348)
世界(19529)
(19491)
(17833)
技术经济(17761)
统计(16379)
国际(16255)
经济问题(15973)
资源(15915)
共检索到528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总体上正经历着一个从残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土地的使用权日渐稳定可靠,转让权从无到有,收益权的独享性得到增强。相应地,这种产权制度的变迁也影响到了我国的耕地绩效。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对耕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 ,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环  张光宏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立衡量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建国以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民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以及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耕地的影响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农民耕种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以形成农民良好的环境生态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非农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影响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这一思路,并结合对全国层面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的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耕地非农化所引致的耕地开垦、耕地集约利用以及非农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会最终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加剧、土壤质量的退化以及土地污染的加剧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黄贤金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体系,从农业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农地所有权的最适安排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转型期间,农地集体所有制无疑要优于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以及国有制下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高成本弊端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农地所有权的私有化和国有化往往是低效或是无效的;而农地集体所有制则随着排他性权利的赋予、农地市场的开放以及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完善,弥补了私有制和国有制的诸多缺陷,成为一种相对较优的所有权安排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 ,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 ;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即明确所有权主体 ,界定产权边界 ,设立农地发展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赵金龙  胡建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有一定机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摸索前进、渐进变革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但渐进性改革留下的硬骨头越来越难啃,不同阶层农民对产权制度变革的诉求差异巨大,农地产权相关政策之间、政策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都使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困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赵金龙  胡建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有一定机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摸索前进、渐进变革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但渐进性改革留下的硬骨头越来越难啃,不同阶层农民对产权制度变革的诉求差异巨大,农地产权相关政策之间、政策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都使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困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广瑞  刘刚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农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创新,家庭经营制度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效率提高。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农地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保障不力,家庭经营制度存在内在矛盾,农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流转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光宏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效率进行了历史分析,然后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农地制度变革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权强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 ,从政治表现角  度观察 ,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 ;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 ,   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 ,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 ,实现了农业与  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  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金龙  熊凤山  许月明  
农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特殊产权,它是借助于签订承包合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手段在集体的所有权上分设出来的产权束。由于"集体"的含义模糊、层级模糊、性质模糊、成员模糊,导致农地所有权模糊,进而使承包经营权模糊;签订承包合同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工作中的不精细导致证实不符,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性较差;各种土地产权间边界不清,影响了各项地权的效用和价值。这些因素都对农地流转产生了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洪曙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