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9)
- 2023(10441)
- 2022(8526)
- 2021(7997)
- 2020(6475)
- 2019(14413)
- 2018(14134)
- 2017(26842)
- 2016(14872)
- 2015(16407)
- 2014(16295)
- 2013(16004)
- 2012(14609)
- 2011(13433)
- 2010(13802)
- 2009(13036)
- 2008(13064)
- 2007(12074)
- 2006(10995)
- 2005(9882)
- 学科
- 济(62263)
- 经济(62169)
- 业(50866)
- 农(46482)
- 管理(43916)
- 农业(30936)
- 企(30285)
- 企业(30285)
- 业经(19805)
- 方法(19561)
- 制(18427)
- 数学(16900)
- 数学方法(16601)
- 中国(16187)
- 财(16079)
- 体(13376)
- 地方(11821)
- 学(11394)
- 发(10846)
- 银(10754)
- 银行(10733)
- 农业经济(10660)
- 行(10323)
- 贸(10111)
- 贸易(10107)
- 技术(10094)
- 体制(10067)
- 融(9889)
- 易(9886)
- 金融(9885)
- 机构
- 学院(216639)
- 大学(211916)
- 济(90405)
- 经济(88533)
- 管理(81120)
- 研究(74687)
- 理学(69741)
- 理学院(69000)
- 管理学(67823)
- 管理学院(67445)
- 中国(58195)
- 农(56143)
- 科学(44912)
- 京(43579)
- 农业(42840)
- 财(42775)
- 业大(38420)
- 所(37969)
- 中心(34957)
- 江(34601)
- 研究所(34131)
- 财经(32933)
- 经(29855)
- 范(27814)
- 师范(27548)
- 经济学(26935)
- 州(26637)
- 北京(26605)
- 农业大学(26574)
- 院(26202)
- 基金
- 项目(144003)
- 科学(114024)
- 研究(108410)
- 基金(104427)
- 家(91134)
- 国家(90261)
- 科学基金(76900)
- 社会(70249)
- 社会科(66144)
- 社会科学(66122)
- 省(57894)
- 基金项目(55164)
- 教育(48670)
- 划(47648)
- 自然(47563)
- 自然科(46410)
- 自然科学(46397)
- 自然科学基金(45563)
- 编号(44950)
- 资助(40876)
- 成果(36862)
- 制(33218)
- 部(32547)
- 重点(32547)
- 发(32378)
- 农(31985)
- 课题(31153)
- 创(30286)
- 国家社会(29334)
- 性(28495)
- 期刊
- 济(110140)
- 经济(110140)
- 研究(62767)
- 农(60901)
- 中国(48066)
- 农业(40872)
- 学报(35025)
- 科学(32868)
- 财(32702)
- 大学(28058)
- 管理(27183)
- 学学(26920)
- 融(24160)
- 金融(24160)
- 业经(23743)
- 教育(22059)
- 业(18645)
- 技术(18042)
- 财经(16325)
- 问题(15626)
- 农村(14475)
- 村(14475)
- 经济研究(14356)
- 农业经济(14180)
- 经(13949)
- 版(13640)
- 世界(12252)
- 经济问题(11052)
- 业大(10712)
- 科技(10220)
共检索到331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军松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关键词:
农地产权 排他性权利 经济效率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富堂
本文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有效率演进是农村经济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在农地制度选择上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往往导致政府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度干预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无效率演进。组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演进过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组织 制度利润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燕燕 耿明斋
工业化在中国的全面展开和快速推进是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发生的最大的事件。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动是异常剧烈的,这包含农地的产权制度。先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然后分析我国农地产权结构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工业化背景下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方向。
关键词:
工业化 农地产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关键词:
农地 产权制度 强化市场型政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 ,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 ;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即明确所有权主体 ,界定产权边界 ,设立农地发展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 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洪章 张懿玮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拓展制度逻辑兼容空间,以“地权细分”搭载制度逻辑兼容载体,以“走廊调控”化解制度逻辑兼容矛盾,实现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三权”分置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瑞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市场化配置杨继瑞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层基础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创新目标模式就不可能顺利建立。因此,有必要根据现代土地产权理论的运作机理,促进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焦少飞 陈颖
我国人地矛盾尖锐,在城市中还存在大量失业者,我国工业化水平还不足以吸收农村中的全部剩余劳动力,所以,土地私有化道路在我国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是两种不同的产权分析范式,结合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借鉴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成份,我国城乡边缘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坚持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智环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关键词:
产权 决策权 经济效率 农地私有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洪曙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经济绩效 改革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建军 姜军松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起刚
作者认为,经济体制实质上是一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经济体制、产权制度的改革,目的都是优化资源配置,使一国的有效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