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5)
2023(15867)
2022(13115)
2021(12097)
2020(9992)
2019(22655)
2018(22183)
2017(42368)
2016(23025)
2015(25216)
2014(24737)
2013(24272)
2012(22242)
2011(20097)
2010(20493)
2009(19658)
2008(18975)
2007(17143)
2006(15457)
2005(13976)
作者
(64717)
(54631)
(54224)
(51579)
(34403)
(26207)
(24523)
(20917)
(20860)
(19263)
(18776)
(18258)
(17407)
(17147)
(17144)
(16868)
(16081)
(15871)
(15830)
(15591)
(13598)
(13436)
(13307)
(12500)
(12439)
(12201)
(12040)
(12000)
(11028)
(10736)
学科
(99030)
经济(98888)
(74687)
管理(67310)
(52982)
企业(52982)
(51013)
方法(39778)
数学(36074)
数学方法(35830)
农业(33741)
中国(30121)
(29741)
金融(29739)
(29228)
(28123)
(28032)
银行(27992)
业经(27321)
(26996)
地方(19420)
(19361)
(18476)
贸易(18460)
(18020)
(17851)
财务(17820)
财务管理(17779)
企业财务(17090)
(16288)
机构
学院(323928)
大学(320766)
(142252)
经济(139593)
管理(122882)
研究(109364)
理学(105837)
理学院(104793)
管理学(103308)
管理学院(102719)
中国(92267)
(72055)
(69762)
(65205)
科学(62737)
农业(55439)
(54590)
财经(54360)
中心(53020)
业大(52706)
(49665)
(49003)
研究所(48829)
经济学(44964)
经济学院(40747)
北京(40479)
财经大学(40349)
(38715)
(38359)
(38327)
基金
项目(213796)
科学(168970)
基金(157915)
研究(156015)
(138037)
国家(136790)
科学基金(117351)
社会(103610)
社会科(98178)
社会科学(98155)
基金项目(83629)
(83575)
自然(73859)
自然科(72180)
自然科学(72157)
自然科学基金(70947)
教育(70457)
(69265)
资助(63248)
编号(61383)
成果(49655)
(48502)
重点(48064)
(46339)
(45384)
(44875)
国家社会(44073)
创新(42524)
课题(42523)
教育部(41885)
期刊
(161232)
经济(161232)
研究(98044)
(73875)
中国(68348)
(54712)
学报(53123)
(51154)
金融(51154)
农业(48906)
科学(47950)
管理(43030)
大学(41875)
学学(40319)
业经(30947)
财经(28553)
教育(28123)
经济研究(24868)
(24390)
技术(23990)
(23357)
问题(22182)
(17811)
世界(16763)
农村(16538)
(16538)
(16003)
理论(15742)
农业经济(15217)
技术经济(15016)
共检索到497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俊杰  张龙耀  王梦珺  许玉韫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验区山东省枣庄市农户调查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农户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并提供了初步的实证证据。研究表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交易和分工效应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和结构,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收入显著较高,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组织化效应和抵押效应仍未显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俊杰  张龙耀  吴比  
新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登记和颁证,赋予农民承包地流转和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能否产生预期的金融市场效应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武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证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供给增加、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获取能力提高,融资成本降低,德索托效应初步显现。然而,案例地区的改革存在以下问题:农村资产确权不够规范和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缺失,面临土地产权制度和法律层面的障碍,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不完善,规模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博弈等。基于此,建议:通过土地确权实现"还权赋能"、重视土地股份化的改革经验、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防范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阎庆民  向恒  
本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进行一般性考察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 ,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描述和分析 ,指出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在我国农村没有得到真正确立 ,是导致农村信用社现阶段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源。对产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是解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在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期内 ,合作金融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主要金融形式 ,因此 ,确立真正的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是改革的关键。在主体产权框架之外 ,其他形式的产权改革尝试也应该允许进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联兵  
制度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内生变量,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基石。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有其特定时代背景。改革的特征是:(1)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2)意识形态的影响;(3)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是:(1)稳定粮食产量,但这次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种粮激励不太明显;(2)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发展,但受到交易费用、非农就业岗位、农民意识形态的限制;(3)农民收入提高,涉农纠纷缓解,但仍受到复杂现实条件制约;(4)产权关系变化进一步促进村域治理机制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鸿英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又一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提高农业产业集体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搞好金融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系,让金融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统筹发展,对于加快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传新  何超群  
近年来,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原因在于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在操作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甚至矛盾的地方,导致集体土地征收和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利用效率低,甚至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探讨新形势下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有效途径,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全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演变:第一次是解放初期的土改时期,实行的是均田私有制;第二次是合作化时期,实行的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但两权分离,所有权属农户,使用权归合作社;第三次是公社化时期,实行集体所有制,即土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祝爱武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朝明  朱文亮  王永龙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农村改革发展引向新的阶段。目前,亟须深入地研究探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期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