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4)
- 2023(11851)
- 2022(9932)
- 2021(9103)
- 2020(7565)
- 2019(16812)
- 2018(16671)
- 2017(31697)
- 2016(17532)
- 2015(19036)
- 2014(18600)
- 2013(18342)
- 2012(16629)
- 2011(15211)
- 2010(15328)
- 2009(14530)
- 2008(14423)
- 2007(12993)
- 2006(11764)
- 2005(10394)
- 学科
- 济(71451)
- 经济(71344)
- 业(57906)
- 管理(54877)
- 农(46632)
- 企(36898)
- 企业(36898)
- 农业(30849)
- 方法(25098)
- 数学(21994)
- 数学方法(21797)
- 业经(20900)
- 财(19481)
- 制(18972)
- 环境(18144)
- 中国(17055)
- 学(15184)
- 体(14007)
- 地方(13366)
- 贸(13215)
- 贸易(13212)
- 易(12950)
- 发(12428)
- 划(12321)
- 技术(12027)
- 银(11323)
- 银行(11283)
- 务(11175)
- 财务(11155)
- 财务管理(11128)
- 机构
- 学院(251277)
- 大学(246352)
- 济(104755)
- 经济(102780)
- 管理(95927)
- 研究(86250)
- 理学(83456)
- 理学院(82573)
- 管理学(81302)
- 管理学院(80888)
- 农(67683)
- 中国(66978)
- 科学(55221)
- 农业(52219)
- 京(50925)
- 业大(48328)
- 财(47435)
- 所(44545)
- 研究所(40586)
- 中心(40461)
- 江(38282)
- 财经(37324)
- 经(33916)
- 农业大学(33157)
- 经济学(31131)
- 北京(30959)
- 省(30390)
- 院(30388)
- 范(30088)
- 师范(29692)
- 基金
- 项目(175031)
- 科学(137494)
- 基金(128395)
- 研究(123728)
- 家(114674)
- 国家(113662)
- 科学基金(96328)
- 社会(81533)
- 社会科(77013)
- 社会科学(76992)
- 省(69775)
- 基金项目(69400)
- 自然(62702)
- 自然科(61078)
- 自然科学(61058)
- 自然科学基金(59974)
- 划(57896)
- 教育(53586)
- 资助(49885)
- 编号(48489)
- 重点(39694)
- 部(38587)
- 发(38435)
- 成果(37202)
- 制(37175)
- 创(36800)
- 农(36765)
- 创新(34563)
- 国家社会(34523)
- 业(33792)
- 期刊
- 济(121389)
- 经济(121389)
- 农(69455)
- 研究(66693)
- 中国(51760)
- 农业(46618)
- 学报(46168)
- 科学(41640)
- 财(36126)
- 大学(34992)
- 学学(34035)
- 管理(30323)
- 业经(26426)
- 融(24968)
- 金融(24968)
- 业(22604)
- 财经(18121)
- 问题(17471)
- 技术(17414)
- 教育(17073)
- 经济研究(16536)
- 版(15450)
- 经(15447)
- 农村(14530)
- 村(14530)
- 资源(14447)
- 农业经济(14031)
- 业大(13847)
- 世界(12999)
- 科技(12998)
共检索到36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环 张光宏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立衡量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建国以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民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以及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耕地的影响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农民耕种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以形成农民良好的环境生态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关键词:
耕地 可持续利用 产权 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总体上正经历着一个从残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土地的使用权日渐稳定可靠,转让权从无到有,收益权的独享性得到增强。相应地,这种产权制度的变迁也影响到了我国的耕地绩效。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对耕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制度变迁 耕地绩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 ,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 ;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即明确所有权主体 ,界定产权边界 ,设立农地发展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 制度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清晰界定农地产权体系构成以及单项权利的主体归属,科学测算单项权利的功能价值,剥离单项权利之间的价值交叉,据此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实现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同时,农民行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处分权会诱发农地权利的差异化变动,造成农地权利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事实上的分割共享或者权利归属主体发生彻底转移。另外,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理应作为遗产被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亦会导致农地权利主体归属的转移。因此,在土地征收时,其他单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征地制度 产权保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金龙 熊凤山 许月明
农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特殊产权,它是借助于签订承包合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手段在集体的所有权上分设出来的产权束。由于"集体"的含义模糊、层级模糊、性质模糊、成员模糊,导致农地所有权模糊,进而使承包经营权模糊;签订承包合同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工作中的不精细导致证实不符,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性较差;各种土地产权间边界不清,影响了各项地权的效用和价值。这些因素都对农地流转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集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律保护、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产权制度本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制保障、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多长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国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目标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反映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行国有农地私人承包制的局限性。经验事实表明,土地国有制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私有化亦非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在生态脆弱的国有农地上,建立生态保护区并以政府“生态采购”的方式管理国有农地,同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契约机制,将是未来国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富堂
本文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有效率演进是农村经济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在农地制度选择上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往往导致政府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度干预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无效率演进。组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演进过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组织 制度利润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于振英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计关于农业发展和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建国以来历次制度变迁对农民行为和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土地制度和其他制度决定农民对“用地”和“养地”行为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度安排对我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效应,地权的稳定性和其他制度会影响农民的用地行为,从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所以,保护耕地既要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又要设计适宜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其他制度以促进农民主动养护耕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智环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关键词:
产权 决策权 经济效率 农地私有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曹丹丘 王兴华
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出对农地流转的抑制。为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偏差,聚焦改革路径的形成逻辑,重点阐述了改革历程及改革对农地配置的影响成效,提炼出改革成效不足的系统性成因。研究认为,产权理论的引入为确定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过去的改革经验为决策层延续产权赋予式改革提升了信心,规模经营路线的确立加强了坚持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后,农地产权制度朝着扩大集体成员权能的方向不断推进,却在现阶段表现出抑制农地流转并冲击农地承包权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对此,构建了涵盖政策有效性、农地多功能性以及中央决策层认知调整在内的解释框架。认为在追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扩大集体成员的土地权能并不可取,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弥补农户对农地的非生产性寄托是关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洪曙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经济绩效 改革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