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2)
2023(17645)
2022(14720)
2021(13755)
2020(11585)
2019(26445)
2018(26262)
2017(49711)
2016(27193)
2015(30780)
2014(30269)
2013(29942)
2012(27741)
2011(25080)
2010(25197)
2009(23941)
2008(23996)
2007(21921)
2006(19492)
2005(17678)
作者
(76779)
(65187)
(64556)
(61352)
(41033)
(30916)
(29194)
(25177)
(24462)
(22906)
(22259)
(21590)
(20748)
(20709)
(20238)
(19921)
(19219)
(18991)
(18674)
(18653)
(16318)
(15951)
(15653)
(14815)
(14639)
(14614)
(14501)
(14398)
(13096)
(13054)
学科
(114715)
经济(114588)
(85187)
管理(81316)
(63457)
企业(63457)
(49555)
方法(45139)
数学(39143)
数学方法(38810)
中国(34529)
农业(32624)
(30320)
业经(29403)
(27651)
(22126)
技术(22061)
(21906)
贸易(21891)
地方(21609)
(21382)
(20074)
银行(20036)
(19394)
(19185)
(18242)
金融(18238)
(17359)
财务(17316)
财务管理(17268)
机构
学院(386116)
大学(385410)
(167576)
经济(164328)
管理(147385)
研究(135874)
理学(126175)
理学院(124789)
管理学(122911)
管理学院(122170)
中国(107003)
(81522)
科学(80136)
(77892)
(76624)
(68899)
中心(62776)
研究所(62120)
财经(60511)
(59920)
农业(59007)
业大(58891)
(55022)
经济学(51781)
北京(51508)
(49479)
师范(49022)
(48253)
(46636)
经济学院(46625)
基金
项目(252407)
科学(199981)
研究(187356)
基金(184148)
(160614)
国家(159210)
科学基金(135953)
社会(121892)
社会科(115293)
社会科学(115264)
(98382)
基金项目(97518)
教育(85070)
自然(84893)
自然科(82908)
自然科学(82887)
(82285)
自然科学基金(81468)
编号(75198)
资助(73418)
成果(61643)
(57351)
重点(57215)
(56445)
(55585)
课题(52499)
创新(52270)
国家社会(51317)
(50614)
教育部(49117)
期刊
(191881)
经济(191881)
研究(117868)
中国(85436)
(75828)
(61587)
学报(59566)
科学(57240)
管理(54437)
农业(50923)
大学(46192)
学学(43507)
(41387)
金融(41387)
教育(40490)
业经(34056)
技术(32703)
财经(30516)
经济研究(30051)
(27493)
(26356)
问题(26155)
世界(20664)
(20584)
技术经济(19975)
(19837)
科技(18795)
国际(17649)
现代(17323)
经济问题(16963)
共检索到59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 ,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总体上正经历着一个从残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土地的使用权日渐稳定可靠,转让权从无到有,收益权的独享性得到增强。相应地,这种产权制度的变迁也影响到了我国的耕地绩效。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对耕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立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放活农地的经营权。整个历程是一个先将产权集中然后又进行分解的过程,并遵循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行的。产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集中也可以进行分解。"三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解,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要求的改革。我国"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普遍,土地转出意愿比转入意愿更加强烈,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难度较大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应继续不断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振江  李世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桂华  管仁勤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农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停滞的根源在于农地的超小规模经营和农地资产的凝固化 ,认为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在把农地产权一次性固化在农民个人手中的同时 ,活化农地产权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进行市场化的自由流动 ,并在流动中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和效率化的配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世联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沿革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新情况,就当前农村产权土地制度做了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盛济川  
本文对传统的新兴古典模型进行了动态化处理,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引入制度试验的概念,讨论知识在制度试验中的作用,将时间维度和知识问题引入模型,求解瓦尔拉斯序贯均衡及其超边际比较动态分析,从试验费用的农地产权制度对社会搜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制度的影响角度,揭示制度变迁的机理,认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前提,是建立自由定价制度和农地市场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江波  
产权稀释将造成产权不完整,从而致使大量农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农地租值,进而诱使相关利益主体对农地租值的竞相摄取,由此造成农地租值被瓜分和纯粹消散。现有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分析游离于表面,更没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问题的探究,试图从产权稀释特征、结构着手,建构一个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此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重新阐释,以弥补主流文献对此研究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管仁勤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工作,本文主要思路是:在界定农地产权,规范土地产权界区,确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并通过土地的股份合作制,逐步改变土地小规模分散化格局,为培育土地适度规模主体提供一种长期起作用的机制,并为国家实施土地管理、调节职能奠定相应的微观制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