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7)
2023(3704)
2022(3043)
2021(3009)
2020(2414)
2019(5346)
2018(5408)
2017(10712)
2016(5888)
2015(6403)
2014(6460)
2013(6614)
2012(6295)
2011(5935)
2010(6198)
2009(5851)
2008(5695)
2007(5441)
2006(5110)
2005(4581)
作者
(18397)
(16372)
(15527)
(14809)
(9676)
(7819)
(6857)
(6391)
(6115)
(5614)
(5534)
(5359)
(5075)
(5025)
(4883)
(4877)
(4747)
(4667)
(4363)
(4290)
(4118)
(3998)
(3959)
(3772)
(3675)
(3630)
(3627)
(3423)
(3358)
(3275)
学科
(43706)
农业(29104)
(27775)
经济(27754)
(24359)
业经(11067)
土地(10401)
农业经济(9723)
管理(9603)
(8928)
农村(8919)
(8338)
(6666)
劳动(6665)
(6634)
发展(6445)
(6434)
地方(6388)
中国(6342)
农业劳动(6282)
(6234)
方法(6196)
人口(6063)
收入(5881)
及其(5846)
建设(5784)
动力(5761)
劳动力(5734)
农业人口(5681)
数学(5565)
机构
学院(88916)
大学(82640)
(44033)
(37464)
经济(36654)
农业(33502)
管理(33207)
研究(33066)
理学(28355)
理学院(28068)
中国(27956)
管理学(27642)
管理学院(27517)
业大(24512)
科学(22022)
农业大学(20543)
(18279)
(18192)
中心(16682)
研究所(16437)
(15731)
(15695)
(15115)
(13514)
经济管理(13060)
科学院(12943)
(12191)
(11715)
师范(11641)
(11625)
基金
项目(58848)
科学(45518)
研究(43719)
基金(41851)
(37462)
国家(37033)
科学基金(30499)
社会(27562)
(26080)
社会科(25551)
社会科学(25541)
(24645)
基金项目(23090)
编号(19997)
(19445)
自然(19376)
自然科(18712)
自然科学(18707)
自然科学基金(18339)
教育(17155)
资助(15478)
成果(14558)
(14447)
(13305)
(13226)
重点(12763)
课题(12197)
农业(12176)
(11708)
发展(11646)
期刊
(52362)
经济(52362)
(50838)
农业(34556)
中国(24493)
研究(22158)
学报(17170)
科学(16855)
业经(16271)
(15793)
农业经济(13248)
大学(13031)
农村(12933)
(12933)
学学(12692)
(11127)
金融(11127)
资源(8891)
农村经济(8744)
问题(8626)
(7851)
(7512)
世界(7407)
经济问题(7126)
业大(6744)
技术(6267)
社会(6237)
管理(6171)
农业大学(6090)
社会科(5888)
共检索到14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第26个全国土地日即将到来,公众对土地的关注再度升温。然而,不同人士或许关注点会大不相同:普通市民多半关心地价,其实质涉及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问题;农村村民多半关心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其背后涉及的是农地的产出率与经营方向问题。而业内人士则不言自喻——"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作为土地管理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土地日的永恒主题。但对于广大业外人士而言,今年的土地日宣传主题"节约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第29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再度聚焦于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问题: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这是一个涉及土地管理核心问题的老话题,也是一个我们至今仍然需要严肃面对和认真思考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其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3以及三系统总协调指数T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指数T1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2)从空间序列上看,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莹  胡银根  李坤  吴善发  吴伟鹏  
研究目的:探索县(包含县级市)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新思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应用领域,加强集约利用研究与集约利用实践工作的衔接力度。研究方法:系数修正法,综合评分法,ArcGis 9.2软件中的Natural breaks分类法。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较为一致且以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时,在具备特定资料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前提下,采用系数修正的思路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基础上,通过系数修正思路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减少集约利用研究的工作量,又不会降低集约利用工作质量,还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的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1) 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也紧密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致力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目标。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农地的规模利用和集约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但同时需要认清的问题是,规模利用并不意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小虎  
保护农业必须保护耕地黄小虎不少地方政府不能从全局出发摆正“吃饭与建设”的关系,片面追求城市的发展,大量占用耕地,造成严重后果。解决城市建设与农业争地的矛盾,必须从规范政府尤其是各级城市政府行为入手。农业结构调整和村镇建设用地在我国历年耕地减少数中占相...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永亮  
耕地集约利用,与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密切相关。农业人口生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影响农业劳动力合理投入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们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有着深刻的影响,恢复农业人口生态平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是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玥  殷冠羿  娄毅  刘爽  李广昊  
[目的] 基于农户视角,将家庭生计及耕地规模纳入农户观察,探析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及驱动机制的内生性差异,为针对性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产要素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和对比,结合ArcGIS标准差椭圆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探究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1)农户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肥、机械和劳动力3方面,耕地面积较小的兼业户(占农户总量的64%)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的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较低;(2)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在空间上形成积累性差异,其中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西南-东北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点状分散,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分布的东-西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带状集聚,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成“倒U型”趋势分布;(3)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更易受自身属性驱动(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和破碎度等),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对当地经济(GDP)、地区农业发展(农业产值、区域复种指数)等区域型外部因子更为敏感。[结论] 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其驱动机制具有一定隐含差异,农户耕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需“因户制宜”合理引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卢德伟  谢芊芊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辉  杨庆媛  陈展图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要兼顾公平和效率。本文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图表法,从土地发展权角度讨论农地发展权转移对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的有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设立农地发展权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补充,是主体功能区发挥整体功能的必要手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刘婧鸣  
准确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是指导耕地利用投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利用标准耕作制度二级指标区,对湖北省进行了市域尺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豫皖丘陵山区、沿江平原区和盆周秦巴山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耕地实际产能已呈现倒U曲线关系,证实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将各市耕地利用投入水平与相应临界值进行对比,得出襄阳等市应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调整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发挥耕地集约利用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而随州等市则需加强耕地利用投入结构优化,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的结构效益。该研究可为优化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和制定差异化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