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9)
- 2023(10841)
- 2022(9104)
- 2021(8283)
- 2020(6909)
- 2019(15689)
- 2018(15216)
- 2017(29634)
- 2016(16233)
- 2015(17666)
- 2014(17109)
- 2013(17299)
- 2012(16335)
- 2011(14584)
- 2010(14417)
- 2009(13303)
- 2008(13073)
- 2007(11497)
- 2006(10219)
- 2005(8740)
- 学科
- 济(75025)
- 经济(74948)
- 业(51118)
- 农(46704)
- 管理(39681)
- 方法(33648)
- 数学(31543)
- 数学方法(31415)
- 农业(30926)
- 企(28809)
- 企业(28809)
- 财(20211)
- 业经(18376)
- 贸(18184)
- 贸易(18181)
- 地方(17955)
- 易(17795)
- 中国(17195)
- 制(13323)
- 学(13195)
- 出(12670)
- 收入(11984)
- 发(10962)
- 环境(10842)
- 技术(10730)
- 农业经济(10494)
- 融(9738)
- 金融(9738)
- 土地(9693)
- 银(9688)
- 机构
- 学院(232197)
- 大学(227406)
- 济(102340)
- 经济(100723)
- 管理(89704)
- 理学(79227)
- 研究(78949)
- 理学院(78394)
- 管理学(77289)
- 管理学院(76901)
- 农(67320)
- 中国(60381)
- 农业(52319)
- 科学(50866)
- 业大(46282)
- 京(45183)
- 财(43511)
- 所(40907)
- 江(38498)
- 中心(37701)
- 研究所(37580)
- 财经(35264)
- 农业大学(33186)
- 经(32520)
- 经济学(32084)
- 省(30662)
- 经济学院(29657)
- 经济管理(27890)
- 范(27661)
- 师范(27227)
- 基金
- 项目(167386)
- 科学(131844)
- 基金(124034)
- 研究(116035)
- 家(110746)
- 国家(109788)
- 科学基金(93417)
- 社会(77842)
- 社会科(73694)
- 社会科学(73675)
- 省(68401)
- 基金项目(67077)
- 自然(61240)
- 自然科(59817)
- 自然科学(59798)
- 自然科学基金(58736)
- 划(54906)
- 教育(50413)
- 资助(49336)
- 编号(44471)
- 部(37548)
- 重点(37493)
- 发(37338)
- 农(37317)
- 创(34899)
- 成果(33230)
- 国家社会(33153)
- 创新(32747)
- 科研(32729)
- 业(32661)
共检索到332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本文利用江苏省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不同流转去向(流转给小规模农户还是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收入的影响,进而考察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相较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未能显著提高转出户的收入。具体而言,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的增收效果仅体现为增加农地租金(进而增加农业收入),但其增收部分缘于农业补贴被人为地计为农地租金而非转移性收入,这使转出户报告的转移性收入反而更低。而且,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虽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但并未起到促进转出户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转出户的非农就业整体上已经较为充分,非农收入占比普遍已较高,且部分地区农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付阳奇 朱玉春 刘天军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剖析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并利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促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村庄产业融合促进了农地从低生产效率农户流入高生产效率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均在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转入情况的影响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地方组织干预强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的促进作用,弱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外来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转入农地方面的重要作用,适时引入地方组织干预,重点关注如何保障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户进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地优化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鲍海君
本研究选择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的福利理论,构建了农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福利的测度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地转出户福利。研究结果支持了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担忧,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而对成员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对于农地转出户来说,在获得收入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可行能力,而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化后的农户生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金焱纯 代伟
研究目的:通过区域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和特征差异对比分析,寻求影响农地流转的内在社会经济根源,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提供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计量模型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样本回归表明村集体的作用、非农收入比重、人均土地面积、家庭抚养指数等对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促进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对溧水、常熟、盐都三地的模型检验发现,村集体作用在三个地区都显著,而非农收入比重和人均土地面积仅溧水和常熟显著,说明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较高时,市场对农地流转的作用才能发挥。研究结论:推进农地流转离不开村集体作用,但要防止村集体的强行干预;农地流转内在动力来自农户的非农就业发展,农地流转必须建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占军 张绍良 张建 刘卫 朱新华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建议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江涛 纪月清 胡浩
本文理论分析了农地产权状况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机制,并在对江苏省3县(市、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测度了新一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农户转出土地来看,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从农户转入土地来看,估计结果显示农地是否确权登记颁证这一政策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两者的差异反映了随着确权政策的实施,农村机动地减少或农户承包地正流向外来种植大户、合作社与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实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承包地 土地确权 土地登记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睿
基于江苏省495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信贷过程中的主动退出借贷市场农户进行了识别与分类。采用社会学研究视角,构建并测量农户收入满足认知(PIA),在"主观收入满足—良好生活状态"的分析框架下,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的基础上,农户对现有收入满足认知越高,其越倾向于主动退出借贷市场。因此,要掌握农户借贷决策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科学设计农村借贷契约条款;加强农村金融教育与培训,引导农户对于借贷活动形成理性、正确的认知;在控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促使农户重新回归借贷市场。
关键词:
农户 收入满足认知 农村金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诸培新 张建
基于江苏省85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最高,其次是未流转户,对转入户的退出意愿呈负影响;由于农地流转所产生的转出户数量远远高于转入户数量,所以整体上有利于宅基地的退出;此外,户主的教育年限、村干部身份、家庭外出劳动力比例、拥有城镇住房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为正,家庭65岁以上人口比例、农村房屋现值对退出意愿的影响为负。为了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首先,应将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置于同一框架内统筹部署,通过完善流转服务和经济激励使农户自愿转出农地,进而促进宅基地退出有序开...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宅基地退出 退出意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焱 张玲燕
利用农户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无锡和南通,农地就业保障被替代程度和经济保障被替代程度愈大,农户愈是愿意转出农地。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这种影响程度就愈大;在无锡农地基本生活保障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有微弱的负影响,南通农地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程度,是加快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根本途径。在农地流转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计量研究发现,村集体组织下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明显较高,成为提高转入户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本文并未证实农地自发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自发流转的小规模和较短的流转期限不利于农户规模经营和长期生产投资,因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绩效。政策启示是,要有效地发挥村集体对农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转入户土地流转规模、农业生产投资和种植业结构以最大化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丽君 黄贤金 钟太洋 方鹏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利用变化 农户尺度 兴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南光耀
采用两阶段估计策略和江苏省四县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的农地流转对转入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村集体组织下的土地转入户农地经营权更稳定,农地规模经营水平更高,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概率和水平均显著高于自发流转型农户;村集体中介组织作用可以降低转入户土地流转交易费用,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提高转入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积极性。政策启示是,积极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组织服务作用,通过规范农地流转合同签订、降低流转交易费用等提高转入户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和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转入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同时,也要加强农民自发型土地流转的合同管理和规范,提高农地流转合同的稳定性,为转入户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长期投资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惠春 徐章星 祁艳
本文利用江苏省69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贷款模式下,农户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匹配;农户实际耕地面积和是否流入土地对农户单位土地贷款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农户的贷款强度下降,更容易受到信贷约束;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比,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将需求和供给效应分离,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结果上都更为有效和可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司瑞石 周石磊 刘明月
【目的】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是增强地权期限稳定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前提。新就业形态下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进而影响其农地流转续约达成。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非农就业稳定性与农地流转续约之间的因果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方法】本文基于陕西和甘肃2省516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非农就业满意度3个层面刻画并测度非农就业稳定性,并采用Ⅳ-Heckman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分析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1)样本区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均值为3.016,58.72%的转出户愿意流转续约,平均流转续约期限为3.752年。(2)在克服非农就业稳定性测量误差和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问题以及续约意愿产生的样本选择问题后,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这一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稳定性通过人口吸附效应和生计风险感知同时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通过转出收益预期仅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结论】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非农就业吸纳能力、提高转出户非农就业技能、加强非农就业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地流转续约全链条管理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规模农户稻麦保险产品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江苏省107份规模农户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主导农地流转对农户转入规模与粮食单产的影响——以江苏省五地市为例
现阶段农地流转市场能减轻土地细碎化程度吗?——来自江苏兴化和黑龙江宾县的初步证据
非农就业中农地流转问题的浅析——以江苏省为例
社会监督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的影响——来自江苏省的证据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风险因素、经营特征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苏省33个县的经验证据
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两县区的调查数据
中国出口企业凭什么拥有了较高的生产率?——来自江苏省的证据
对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的估计——来自江苏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