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3)
- 2023(17978)
- 2022(15590)
- 2021(14665)
- 2020(12381)
- 2019(28773)
- 2018(28772)
- 2017(55290)
- 2016(30301)
- 2015(33981)
- 2014(34258)
- 2013(33817)
- 2012(31171)
- 2011(28309)
- 2010(28620)
- 2009(26601)
- 2008(26445)
- 2007(23477)
- 2006(20936)
- 2005(18498)
- 学科
- 济(126098)
- 经济(125954)
- 业(85705)
- 管理(81978)
- 企(64238)
- 企业(64238)
- 方法(54772)
- 农(53253)
- 数学(47768)
- 数学方法(47217)
- 农业(35149)
- 中国(32559)
- 财(32242)
- 业经(31290)
- 学(27243)
- 制(27110)
- 地方(26460)
- 贸(21552)
- 贸易(21543)
- 易(20866)
- 体(19327)
- 理论(19228)
- 银(19058)
- 银行(19000)
- 务(18793)
- 财务(18716)
- 财务管理(18667)
- 行(18133)
- 融(18075)
- 金融(18072)
- 机构
- 大学(430615)
- 学院(430316)
- 济(171981)
- 经济(168156)
- 管理(167596)
- 研究(147758)
- 理学(144586)
- 理学院(142975)
- 管理学(140453)
- 管理学院(139669)
- 中国(111133)
- 科学(92872)
- 京(92055)
- 农(87434)
- 财(79611)
- 所(75931)
- 业大(69792)
- 研究所(68890)
- 中心(67811)
- 农业(67483)
- 江(65231)
- 财经(62578)
- 范(58172)
- 北京(58157)
- 师范(57668)
- 经(56915)
- 院(52782)
- 州(51928)
- 经济学(50708)
- 省(46602)
- 基金
- 项目(289824)
- 科学(226478)
- 研究(212117)
- 基金(208710)
- 家(182425)
- 国家(180858)
- 科学基金(153752)
- 社会(132408)
- 社会科(125063)
- 社会科学(125025)
- 省(113814)
- 基金项目(111372)
- 自然(99640)
- 自然科(97220)
- 自然科学(97192)
- 教育(96940)
- 划(95498)
- 自然科学基金(95441)
- 编号(87875)
- 资助(84794)
- 成果(71993)
- 重点(65172)
- 部(64106)
- 发(62149)
- 课题(60315)
- 创(59390)
- 创新(55420)
- 科研(55313)
- 教育部(54354)
- 国家社会(53875)
- 期刊
- 济(194724)
- 经济(194724)
- 研究(127904)
- 中国(87339)
- 农(85893)
- 学报(72234)
- 科学(65883)
- 财(60865)
- 农业(57938)
- 管理(57527)
- 大学(54766)
- 学学(51426)
- 教育(48991)
- 融(39902)
- 金融(39902)
- 技术(36598)
- 业经(35802)
- 财经(30129)
- 经济研究(29141)
- 业(29010)
- 问题(26560)
- 经(25760)
- 版(23086)
- 图书(21846)
- 技术经济(20993)
- 理论(20410)
- 科技(20325)
- 资源(19541)
- 现代(19156)
- 业大(19123)
共检索到641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泽 何格
[目的]构建响应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法]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全面梳理农地产权安排与乡村治理关系演变的历史变迁以及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析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乡村治理的“效应—响应”关系。[结果](1)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关系变迁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的平衡是逻辑起点,乡村治理转型以适应变化了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逻辑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相互协调是逻辑目标。(2)揭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乡村治理效应,具体为农地产权结构的治理结构效应、农地产权实施的治理方式效应、农地产权保护的治理理念效应。(3)从加强巩固农地确权成果的乡村治理组织建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贯彻契合利益秩序的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三个方面构建适应性现代化乡村治理响应路径。[结论]解析农地产权与乡村治理的“效应—响应”关系,有利于二者的协调发展,实施“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富利
中国的农村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安排上长期存在着效率优先于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两权分离"为代表的既往农地法律制度建构,着重"分"而忽略"统",在发展中与宪法预设的轨道出现了偏差。在此背景下,旨在回应现实需求、推进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改革应时而出。"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中,其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将原来并不具有经济属性的农地承包权价值化,将具有强烈身份色彩的农地承包权转化为个体所占有集体所有权份额的权利。农地"三权分置"的试点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难题。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应警惕"日本陷阱",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办法上进一步做出细化,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化解"三权分置"在现实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法理解读 权能构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旭鹏 卢新海 韩璟
研究目的:综述农地"三权分置"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深化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理论研究和政策实施的认识,进而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方向做出整体性判断和勾勒。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学界对于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必然性、功能价值与积极效应的研究存在着共识,但是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表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源、性质和内容以及法律制度构建的研究却存在着分歧。研究结论:现阶段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逻辑和法律逻辑存在着违和性,学界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解读和法律解读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想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旭鹏 卢新海 韩璟
研究目的:综述农地"三权分置"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深化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理论研究和政策实施的认识,进而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方向做出整体性判断和勾勒。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学界对于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必然性、功能价值与积极效应的研究存在着共识,但是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表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源、性质和内容以及法律制度构建的研究却存在着分歧。研究结论:现阶段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逻辑和法律逻辑存在着违和性,学界对于"三权分置"的政策解读和法律解读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想充分发挥"三权分置"政策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分歧,重叠共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政策安排和法律设计的完美相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案例研究,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范围;从权利层面显化了资产属性;从市场层面完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了资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流动。进一步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个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 产权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敏 刘一鸣
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多以负外部性的形式存在,从负外部性治理的视角探讨适于我国国情的农地城市流转管制措施和管制制度框架,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福利水平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农地城市流转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类型、政府管制农地城市流转的依据及管制的需求和供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并举的农地城市流转政府管制框架。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政策管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冲
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制度层面农村发展正受制于土地制度改革。对当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行分析,认为集体所有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有所有制形态,曾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其中使用权的放权私有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当前,土地权属关系往往被严格限制在本村居民的政策底线约束下,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组织架构内部冲突、集体权利与成员权利冲突、承包权与经营权冲突等弊端,限制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农村发展。未来"三权分置"改革应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大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处分权,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所有制 三权分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振华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土地产权观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革分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税免除前的"两权分离"时期、农业税免除后的"两权分离"时期以及农地"三权分置"时期,具体分析每一阶段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和实现形式。本文认为,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化,为了防范农业补贴政策失效、"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农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风险,必须从五个方面重构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曹志立
农地三权分置是沿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进行的增量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个人层面看,扩展承包地物权体系,巩固承包经营主体的财产权利;从市场层面看,细分农地产权结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社会层面看,重构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基础。作为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农地三权分置在实践层面也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助于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实现土地权益的多元共享;促进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社会权力关系,形成农村多主体合作治理局面。
关键词:
农地三权分置 理论内涵 价值意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征峰
"三权分置"土地改革的理论动因来自于经济学界,而非法学界。对"三权"法律关系的厘清不能僭越现有大陆法系私法的概念和逻辑体系。应当将对绝对所有权概念的坚持作为基础,拒绝借用普通法系的地产权和保有概念。"双重物的用益"和"物的用益—权利的用益"体系框架存在法律逻辑上的矛盾,不宜采纳。"物的用益—用益权的行使"和"成员权—物的用益"框架各具利弊。"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本质是通过债权实现物权和资本的结合。放宽物权性流转限制是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土地权利私法化改革的基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历芳 曾寅初
农村宅基地和农地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改革任务,对于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践经验较为成熟,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则相对滞后。中央和地方在完善宅基地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尽管可以大致参照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但亟需厘清两者在改革的目标、内容和风险方面的本质差异。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认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在坚持"一户一宅、户有所居"的公平底线的基础上,结合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处分和收益权能的实现形式,同时应防范多种风险以避免改革异化,从而有效盘活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及农房。
关键词:
宅基地 农地 三权分置 比较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光华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乡村社会血缘和地域的限制,形成更广范围的社会信任和互利合作,促进了传统乡村社会资本向现代社会资本的发展与转变。这不仅使乡村治理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也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为促进乡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发展,引导乡村治理走向善治,政府要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成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桥梁、推动政府、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步入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和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组织之间联动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芝 白向龙
当前,持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应了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态势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期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时代背景,基于人民共同享有的改革实践路向,"共享发展"理应成为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在价值追求,并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崇尚"社会公平"的价值准则以及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三个层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不断做大农地改革蛋糕以夯实共享的成果基础;分好农地改革蛋糕以彰显共享的公平意涵;为农地改革增添新动力以保证共享的可持续推进。以此构建有关农地"三权分置"系统共享型的多元主体利益实现机制,助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朝着利益共享、人民共富的方向深入推进。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共享发展 多元主体 利益共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毅 张红 毕宝德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关于农地产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思路日渐清晰,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与研究,但是目前关于"三权分置"问题仍处于众说纷纭、缺乏共识的阶段。在对近年来地方和中央"三权分置"的政策演变轨迹进行梳理,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中央"三权分置"政策中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主要特征后,论文深入辨析了学术界关于"三权分置"中承包权与经营权法律属性方面的共识与分歧,发现在"三权分置"和农地流转的条件下,承包权仍属于物权,并且与农地未流转条件下的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是集体成员基于其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权利;经营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和入股方式流转条件下属于债权性质,在转让和互换流转条件下属于物权性质。论文基于上述分析还对我国农地产权重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颖 朱奎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研究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及流转价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地流转中承包户和经营户的价格博弈,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和Hurwicz准则求得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然后以农地流转较为成熟的江苏省典型区域为例进行价格测算和验证,结果较为符合实际流转价格情况,说明本文关于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农地流转市场价格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