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0)
- 2023(9239)
- 2022(7752)
- 2021(7434)
- 2020(6016)
- 2019(13593)
- 2018(13575)
- 2017(25721)
- 2016(14699)
- 2015(16315)
- 2014(16559)
- 2013(16075)
- 2012(15146)
- 2011(13815)
- 2010(14311)
- 2009(13169)
- 2008(13113)
- 2007(12181)
- 2006(11262)
- 2005(10082)
- 学科
- 济(54330)
- 经济(54268)
- 业(47820)
- 农(46252)
- 管理(37599)
- 农业(30694)
- 企(26715)
- 企业(26715)
- 业经(16927)
- 方法(15994)
- 中国(15768)
- 财(15359)
- 制(14661)
- 数学(13608)
- 地方(13428)
- 数学方法(13345)
- 策(12856)
- 学(11778)
- 及其(10531)
- 农业经济(10406)
- 贸(10363)
- 贸易(10355)
- 发(10229)
- 易(10119)
- 体(9871)
- 银(9835)
- 银行(9821)
- 土地(9706)
- 政策(9457)
- 行(9394)
- 机构
- 学院(204789)
- 大学(195572)
- 济(80686)
- 经济(78713)
- 管理(74234)
- 研究(70591)
- 理学(62310)
- 理学院(61630)
- 管理学(60520)
- 管理学院(60157)
- 中国(57971)
- 农(55511)
- 科学(43685)
- 农业(42291)
- 京(41280)
- 财(38961)
- 所(37151)
- 业大(36626)
- 江(35633)
- 中心(34425)
- 研究所(32801)
- 财经(28858)
- 州(27688)
- 范(27481)
- 师范(27220)
- 省(27006)
- 经(25952)
- 农业大学(25702)
- 北京(25645)
- 院(24790)
- 基金
- 项目(126793)
- 科学(98628)
- 研究(97901)
- 基金(88693)
- 家(76883)
- 国家(76052)
- 科学基金(64132)
- 社会(58846)
- 社会科(55153)
- 社会科学(55139)
- 省(52296)
- 基金项目(46475)
- 教育(44127)
- 编号(43742)
- 划(42695)
- 自然(40621)
- 自然科(39534)
- 自然科学(39529)
- 自然科学基金(38829)
- 成果(36215)
- 资助(35512)
- 农(31106)
- 课题(30034)
- 发(28980)
- 重点(28356)
- 部(27767)
- 性(26433)
- 创(26026)
- 制(24823)
- 年(24763)
- 期刊
- 济(104272)
- 经济(104272)
- 研究(60696)
- 农(60007)
- 中国(50881)
- 农业(40143)
- 学报(32548)
- 财(30553)
- 科学(30033)
- 融(26561)
- 金融(26561)
- 教育(26157)
- 大学(25157)
- 管理(24467)
- 学学(23801)
- 业经(23529)
- 业(19283)
- 技术(18213)
- 农村(14610)
- 村(14610)
- 问题(14442)
- 农业经济(14321)
- 财经(13591)
- 经济研究(13058)
- 版(12582)
- 经(11660)
- 世界(11177)
- 经济问题(10749)
- 资源(10497)
- 现代(9718)
共检索到33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研究目的:寻求并塑造对农地"三权分置"进行调整的妥适法律规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类比推理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从制度的妥适表达看,农地"三权分置"的实质并非三种具体权利的并立和对抗,而是三类主体之间享有的权利的并立和对抗。这三类主体即是农民集体、农民(农户)和土地流入方。农民集体所享有的权利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农户)享有的权利则是一种集体成员权(可以"承包权"指称)或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入方的权利则为土地经营权。研究结论:农民(农户)集体成员权的调整可依据既存规范性文件,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研究目的:寻求并塑造对农地"三权分置"进行调整的妥适法律规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类比推理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从制度的妥适表达看,农地"三权分置"的实质并非三种具体权利的并立和对抗,而是三类主体之间享有的权利的并立和对抗。这三类主体即是农民集体、农民(农户)和土地流入方。农民集体所享有的权利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农户)享有的权利则是一种集体成员权(可以"承包权"指称)或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入方的权利则为土地经营权。研究结论:农民(农户)集体成员权的调整可依据既存规范性文件,土地经营权必须进行物权塑造,农地"三权分置"才能得以在制度上实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恒科
"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制化,需要妥善处理中国农地权利制度的独特性与立法规范表达之间的关系。从理论阐释层面来说,"三权分置"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要体现为公法和社会法属性的终极处分权,包括发包权和收回权;土地承包权是派生出土地经营权之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称;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生成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是一种用益物权。从法律表达层面来说,"三权分置"的制度建构需要以现行立法确立之"两权分离"权利框架为基础,应从权利登记、长久不变和扩充权能三方面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尚难以塑造为用益物权,而应一般采用债权的规范表达形式,同时赋予登记的土地经营权以对抗第三人效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位凡 杨爱华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权分离"到当前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政策,都是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发展的重大变革。文章从分析"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人手,立足政策目标转换为法律价值的问题,提出为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等权利,应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并对不同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琳 郭志京 张毅 张伟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律表达与法律构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后宅基地权利体系的新变革,政策层面与法律层面含义的不同彰显了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对立统一;法律含义和法律结构依赖于分置模式的选择,总体上形成"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利用权"的权利架构。研究结论:"三权分置"的关键是宅基地利用权的法律构建,焦点是资格权的法律翻译,需要在法律上设计出既满足法律形式理性之要求,又契合当下中国之实质理性的宅基地"三权分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之 王天铮
党的十九大后,农地"三权分置"的新时代格局业已形成。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改变了农地所有权之外的权能配置形式:承包权兼具了保守性的成员权与流转性的物权之属性。成员权与物权二重性使得"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既实现了农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时代需要,又赋予了农民国家阶级主体地位的宪法保障。在宪法与民法的双重约束之下,权利性质的差异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得以表达。因此,两种性质的农地承包权在实践中理应区别对待。慎重协调承包权与经营权之间、成员权与物权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处理好"三权分置"改革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 三权分置 成员权 物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李冠 王雪琪 陈阳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需求和实现形式,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形成的权利结构以及权利的法律性质与法理逻辑。研究方法: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农户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纯农户对宅基地有保障性需求,非农户有财产性需求,兼业户两者兼有。宅基地两权分置满足了纯农户和兼业户的保障性需求,三权分置满足了非农户和兼业户的财产性需求。(2)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有延伸经营权、分置成员权和分置人役权等模式。延伸经营权模式和分置人役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已取得居住权益,分置成员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待取得居住权益。(3)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需求,形成逻辑严谨的权利体系。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经营权的性质为次用益物权,承担资源经济利用的社会功能;居住权的性质为人役权,承担保障农户已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成员权的性质为集体成员分配请求权,承担保障农户待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响应了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对保障和财产的差异化功能需求。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权利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可以形成逻辑更为严谨的权利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云生 吴昭军
基于农地承载的身份性、保障性职能和我国城乡区隔的客观情势,将经营权物权化不仅有违法权逻辑,实践试点亦名不符实,而且难以祛除土地承包经营权之身份障蔽、难以解决土地依赖性、难以推动农民身份转型问题。在大陆法系"物权—债权"二元区分模式下,经营权兼具二者性质,但于法权定性中宜界定为债权但赋予优先效力,强化其物权化保护措施。承包经营权与承包权均兼具身份性和财产性,制度功能和法权价值同一,虽在逻辑上可以分离但在实证法权层面难以剥离,不宜将承包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剥离作为独立权利。成员权内容丰富,是连接集体所有和承包经营权的必要环节。权利分置应采"集体土地所有权—成员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之法权塑造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云生 吴昭军
基于农地承载的身份性、保障性职能和我国城乡区隔的客观情势,将经营权物权化不仅有违法权逻辑,实践试点亦名不符实,而且难以祛除土地承包经营权之身份障蔽、难以解决土地依赖性、难以推动农民身份转型问题。在大陆法系"物权—债权"二元区分模式下,经营权兼具二者性质,但于法权定性中宜界定为债权但赋予优先效力,强化其物权化保护措施。承包经营权与承包权均兼具身份性和财产性,制度功能和法权价值同一,虽在逻辑上可以分离但在实证法权层面难以剥离,不宜将承包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剥离作为独立权利。成员权内容丰富,是连接集体所有和承包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杰
研究目的:探讨"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面临的法律问题,并设计相关法律制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可采取土地的年租金(或年均收益)乘以土地承包期剩余年限的方式对土地经营权予以作价,并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标明其作价的出资额;(2)公司转让土地经营权或以其设定抵押的,应经农户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为宜;(3)公司利润不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分配;(4)当公司破产或解散时,土地经营权应归属于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5)可构建公司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准入制度、设立对公司使用承包地的监督机制。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应为"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方式以及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公司运作、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经营权 立法论 入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静
在稳定家庭承包制 ,实行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基础上 ,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法律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 ,这为土地使用权市场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才能促进农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 流转 法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在"三权分置"背景下探索农地的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置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1)官方主流观点认为,"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将原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2)法学界质疑这种分离逻辑,认为承包经营权并不包含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在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上创设另一个经营权。(3)这两种"三权"分置路径均排除了集体所有权的参与,也未意识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所有权缺陷的修补作用。研究结论:经比较发现,更合理的农地"三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在"三权分置"背景下探索农地的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置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1)官方主流观点认为,"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将原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2)法学界质疑这种分离逻辑,认为承包经营权并不包含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就是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在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上创设另一个经营权。(3)这两种"三权"分置路径均排除了集体所有权的参与,也未意识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所有权缺陷的修补作用。研究结论:经比较发现,更合理的农地"三权"的分置路径应当是,在具有"总有"性质的集体所有权之上创设出具有成员权性质的农户承包权,籍此将集体所有权改造为可在实践中经由个人支配的产权形态;将原承包经营权更名为经营权,使之成为去身份化后的用益物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延振 刘杰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或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律问题。本文分别对支付“对价”的法律性质、协商表决程序、改革承诺的履约保障、异议股权的法律解决途径、外资股流通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