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1)
2023(12060)
2022(10488)
2021(9986)
2020(8091)
2019(18780)
2018(18830)
2017(36053)
2016(19620)
2015(22437)
2014(22511)
2013(22260)
2012(20249)
2011(18329)
2010(18293)
2009(16511)
2008(15823)
2007(13886)
2006(12232)
2005(10423)
作者
(56814)
(47621)
(46887)
(44659)
(29770)
(22786)
(21111)
(18891)
(17986)
(16703)
(16135)
(15808)
(14810)
(14788)
(14371)
(14295)
(14284)
(13792)
(13580)
(13167)
(11906)
(11580)
(11398)
(10995)
(10698)
(10694)
(10544)
(10430)
(9610)
(9434)
学科
(81297)
经济(81216)
(59373)
(50378)
管理(49610)
(37982)
企业(37982)
方法(33768)
农业(33554)
数学(29282)
数学方法(28980)
业经(23174)
中国(19667)
地方(19321)
(16869)
(16166)
(14097)
(13730)
贸易(13722)
(13336)
理论(13230)
(13159)
技术(12719)
农业经济(12549)
环境(12218)
(11539)
(11451)
教育(10740)
(10471)
(10348)
机构
学院(280396)
大学(275555)
管理(114536)
(109110)
经济(106691)
理学(100364)
理学院(99304)
管理学(97675)
管理学院(97185)
研究(92037)
中国(67809)
(64602)
科学(59066)
(57995)
业大(49828)
农业(49235)
(45699)
(44764)
中心(42674)
研究所(41978)
(40315)
(38115)
师范(37839)
财经(36512)
北京(35867)
(33338)
(32956)
(32573)
经济管理(32178)
农业大学(31103)
基金
项目(198681)
科学(155722)
研究(148322)
基金(142517)
(123821)
国家(122680)
科学基金(105439)
社会(91650)
社会科(86336)
社会科学(86313)
(79559)
基金项目(77584)
自然(68466)
自然科(66775)
自然科学(66760)
教育(66582)
自然科学基金(65535)
(65491)
编号(63254)
资助(56833)
成果(49852)
重点(43835)
(43506)
(43301)
课题(42091)
(41282)
创新(38346)
科研(37345)
国家社会(36861)
教育部(36509)
期刊
(123012)
经济(123012)
研究(77662)
(68099)
中国(52732)
农业(46561)
学报(45708)
科学(43020)
管理(35924)
大学(35198)
学学(33434)
教育(31919)
(30190)
业经(26738)
技术(24559)
(23198)
金融(23198)
(20991)
问题(17485)
经济研究(16108)
财经(16082)
(15731)
农业经济(14976)
科技(14563)
农村(14441)
(14441)
图书(14377)
资源(14042)
业大(13804)
理论(13636)
共检索到397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樊新生  
本文在对专业村的概念以及在农区发展中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村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和演化机理进行剖析,认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是专业村形成的核心因素;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习惯和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的发展方向;政府推进、市场、技术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专业村的数量和规模;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作为专业村形成与演化的机理,始终贯穿于专业村的发展过程之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专业村的培育提出了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娜琳  李小建  
专业村消失因素的分析对专业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验性借鉴意义。本文以曾经发展较好而今消失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业专业村——河南省郏县前王庄村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村的发展历程,探寻专业村迅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专业村消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项目自身属性因素,如地方特色不明显;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如比较优势变化;3生产规模扩张限制因素,如空间非均质性;4龙头企业管理因素,如行为主体间利益不一致。基于此,文章指出鉴于我国多数村域的环境与发展条件,区域专业化生产或许能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杨慧敏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石磊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西南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政府行为可加快其发展过程,农户尤其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财商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及其时间早晚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农户对专业项目的接受是通过模仿方式实现的。在农区发展中,可将建设专业村作为重要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鑫  陈世强  薛诺稳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城市区位倾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如集中的市场、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与支持行业等,但并非是其形成演化的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画虎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由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构成的非贸易性联系、文化传统、偶然历史事件,在我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初期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政府的适时介入则是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后继发展的"催化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张羽佳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学鑫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趋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并非是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王公庄绘画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影响其形成演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由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关系构成的社会资本;在众多诱发因素中,确有偶然因素起关键作用,但"偶然"机会只青睐于某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区"经济精英";在集群形成的早期,模仿起着重要作用,但模仿及其因果累积循环,易造成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农区市场力量驱动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关政府部门的适时介入有利于构建集群与外界交流的知识管道,从而弥补农区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支持行业的缺乏。对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区位因素,还发现影响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主导因素,与城市的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农区独特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西方学者所谓的"地方纷杂、噪音、创意环境、创意场域"等概念,相当于我国农区的社会关系,只不过西方概念的视角立足于知识传播与技术学习创新;农区"家庭作坊"这种组织,是否落后、必须进(产业)园,尚待进一步证实。某种意义上,我国农区家庭作坊优于西方都市中的创意"工作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伟  
我国农村工业较多地出现在自然村落,具有强烈的村庄选址倾向。不仅改革开放初期的沿海地区是这样,后发的传统农区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工业化启动初期,东部沿海与传统农区创业者面临的约束条件是相似的。在资本不足、技术与管理经验缺乏的条件下,创业者选择在村庄进行创业,是控制初始投资规模以获得创业尝试的机会,并降低创业风险的理性选择。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传统农区"内生型"企业,从创业者面临的现实约束条件出发,探索传统农区企业村庄选址倾向形成的内在机理,并试图将对农村工业村庄选址行为的有关解释纳入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当前,乡村产业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其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居业协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严士清  钱肖颖  许树辉  
专业村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由农户企业从事相同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利用宿迁市红庙板材加工专业村农户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专业村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企业家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经济效益、产业内分工以及企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红庙村在20年内实现了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与交易空间的集中、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2)能人与村干部的带领、相关产业的从业背景以及获得信贷等因素影响专业村的形成速度。(3)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村干部和亲友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专业村的经济效益。(4)随着专业村产业内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赵威  
利用ArcviewGIS软件,对河南省2109个乡镇35个村级属性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论如下:河南省农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交错的空间格局,欠发达农区占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区集中于河南省中北部,外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据时空耦合(时空转换)规律,将河南省农区经济的发展划分为贫困阶段、温饱阶段、发展阶段、小康阶段和富裕阶段,空间上呈明显分异。河南省农区经济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关联,村镇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交通、地形、原有发展基础对农区经济水平及其差异均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明杰  颜梓晗  余斌  卓蓉蓉  郭新伟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2)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原传统农区出现高强度淘宝村集聚区;(3)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异特征,空间聚类区分布相对稳定,高—高(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苏南、浙江、福建的泉州、莆田和潮汕揭城市群;(4)各影响因素对淘宝村空间格局演化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是高作用影响因子,政府行为影响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影响呈“U”型变化态势,三级影响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发展、深化专业村发展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丹丹  乔家君  
服务型专业村对传统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河南省画虎专业村王公庄为例,阐述欠发达农区服务型专业村的形成、影响环境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在专业村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廊道不断变化,由血缘、地缘关系路径逐渐向业缘关系转变;2绘画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发生在专业村形成的后期阶段,即扩散机制的二、三阶段,且学员来源在空间上不连续,呈跳跃式扩散,空间跨越尺度较大,不同于特色种植型专业村多邻近扩散的形成规律;3绘画产品销售市场逐渐趋于稳定,销售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王公庄绘画产业专业村形成的影响因素是村内部因素和村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是服务型专业村发展演化的内在作用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伟  买哲  肖靖  周新玲  乔家君  
运用冷热点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研究河南省农区经济的演化特征,借助Arc GIS软件对河南省106个县级单元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区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中低收入水平区占主体;中北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东南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2)以各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冷热点分析,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呈增加趋势,冷点区由分散向东南部区域集中分布转变,热点区和冷点区的整体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态势。(3)河南省农区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空间上表现为先增加后缩小趋势,区域增长的空间差异明显,西北部增长速度大于东南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