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9)
- 2023(5371)
- 2022(4366)
- 2021(4129)
- 2020(3405)
- 2019(7147)
- 2018(7118)
- 2017(13641)
- 2016(7249)
- 2015(7862)
- 2014(7082)
- 2013(7063)
- 2012(6412)
- 2011(5912)
- 2010(6129)
- 2009(5913)
- 2008(5796)
- 2007(5569)
- 2006(5037)
- 2005(4300)
- 学科
- 农(43429)
- 业(35084)
- 济(31614)
- 经济(31591)
- 农业(28903)
- 管理(19041)
- 企(15183)
- 企业(15183)
- 业经(13501)
- 技术(12281)
- 农业经济(9620)
- 中国(8882)
- 村(8834)
- 农村(8830)
- 技术管理(8435)
- 制(8064)
- 发(7823)
- 方法(7419)
- 地方(7356)
- 土地(6788)
- 发展(6753)
- 展(6746)
- 劳(6572)
- 劳动(6572)
- 策(6490)
- 数学(6423)
- 数学方法(6373)
- 农业劳动(6269)
- 体(6251)
- 收入(6155)
- 机构
- 学院(100874)
- 大学(93938)
- 济(47207)
- 经济(46461)
- 管理(41478)
- 农(39027)
- 理学(36180)
- 理学院(35906)
- 管理学(35503)
- 管理学院(35319)
- 研究(33950)
- 农业(29219)
- 中国(28352)
- 业大(22185)
- 科学(19349)
- 京(18599)
- 农业大学(17607)
- 财(17404)
- 中心(17064)
- 所(16583)
- 江(16202)
- 经济管理(15331)
- 研究所(14844)
- 业(14186)
- 财经(13377)
- 发(13186)
- 省(12799)
- 经济学(12797)
- 州(12455)
- 经(12208)
- 基金
- 项目(67240)
- 科学(54188)
- 研究(53889)
- 基金(48298)
- 家(41405)
- 国家(40886)
- 社会(36129)
- 科学基金(35622)
- 社会科(33836)
- 社会科学(33827)
- 省(28972)
- 基金项目(26170)
- 农(24696)
- 编号(23357)
- 教育(21867)
- 划(21841)
- 自然(20257)
- 自然科(19795)
- 自然科学(19792)
- 自然科学基金(19443)
- 成果(17588)
- 创(17583)
- 资助(16906)
- 发(16754)
- 创新(16567)
- 业(16194)
- 国家社会(15203)
- 制(15093)
- 部(14871)
- 课题(14766)
共检索到15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润华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规划和理论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理性分析现实困难和挑战,坚定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取向,明确市场定位,方能取得预想成效。清醒认识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新挑战第一,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挤压农村信用社的政策红利和腾挪空间。首先,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经济增速的回落带来金融增速回落,"跑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刘杨婧卓
省联社建立二十年来,在农信社改革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随着农信社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省联社模式亦须与时俱进。省联社为农信社体制机制转换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未来省联社既要为县级法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并创造更优竞争环境,又要尊重地方法人独立性与灵活性,充分激发地方金融创新活力。在省联社体制改革模式选择中,要尊重地方禀赋差异和历史发展路径差异,采取多元并举、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改革策略。本文比较了省级统一法人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省农商联合银行模式(自上而下注资参股与自下而上出资合作)等不同模式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同时在管理层级方面,本文提出设立更具经营规模优势和风控优势的地市级法人,相比当前的省-县两级法人模式,或可作为新一轮省联社体系改革试验的破题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东升
农信社信贷产品的现状我国农村金融信贷产品目前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及抵质押贷款。其中,面向"三农"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为主,面向县域主要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创新机制不活。省联社成立前,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有限。省联社成立后,为强化信贷管理,防控风险,信贷产品创新的权限基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金山
对于农商银行而言,只有加快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盈利增长模式、提升改革创新能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14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5222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2381亿元、增长接近翻一番,经营规模成功跨入中等商业银行发展行列。全行资产利润率达到1.02%,较2009年末大幅提高了0.7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1.5%,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伍钰弟
一、农信社市场份额变化情况一是农信社年度新增贷款稳步上升,商业银行逐年下降。二是农信社信贷市场占有率上升,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占比下降。三是农信社与商业银行新增存贷比例升降倒置。2001年农信社与商业银行的比重分别是61.1%和140.47%,而2004年农信社与商业银行的比重则变为110.59%和-20.39%。四是农信社新增信贷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上升,商业银行却呈现大幅下降。农信社新增信贷市场占比从9.59%上升到389.64%,而商业银行则从117.37%下跌到-296.37%。二、农信社市场份额上升原因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唐诗
农村信用社(这里所说的农村信用社是大口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小口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目前,其法人机构数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半壁江山,占农村金融机构总数的近六成。2017年末,其贷款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1.9%,占涉农贷款比例约29%。农村信用社(简称为农信社)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其性质和定位在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一直处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鸿儒
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全国机构十周年了。我作为复建后的第一批领导班子成员,回顾十年来的变化,感触很多,不能——论及,只想讲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即如何在整顿经济中,通过深化改革,治理通货膨胀。这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经济的稳定。我们要想在面临的挑战中能够取得主动权,必须做到情况明,预测准,政策措施得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瑞谷 陈向红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全国8个省(市)试点改革已进入攻关阶段,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大支农力度。金华农村信用社在体制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之际,支农模式不断创新,支农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太平
中西部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责无旁贷。事实上,中西部农信社在扶贫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投入产出效益依然较低,客观上降低了当地农信社金融扶贫的积极性。现阶段,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农村社会金融扶贫生态发展面临一些具体问题。农村市场经济活力不足。缺乏经济推动力的农村市场客观上对流动性资金的吸引力不强,难以维持金融、城乡的良性互动。一是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缺失。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乡村留下的基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亚华
科技赋能不仅助力湖北省农商行获取了大量的高价值客户,更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出了有益探索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2019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占比仅为24.5%,远低于其在GDP中约60%的比重。农商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响应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主动探求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责无旁贷。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湖
关键词:
小微企业发展 湖北省 农商行 农信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农信社改组、改造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农信社转型时期必然面临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