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8)
- 2023(5572)
- 2022(4651)
- 2021(4620)
- 2020(3741)
- 2019(8434)
- 2018(8700)
- 2017(16573)
- 2016(9449)
- 2015(9984)
- 2014(9942)
- 2013(9712)
- 2012(8955)
- 2011(8179)
- 2010(8513)
- 2009(7992)
- 2008(8060)
- 2007(7145)
- 2006(6826)
- 2005(6140)
- 学科
- 农(44438)
- 济(39939)
- 经济(39892)
- 业(33382)
- 农业(29210)
- 管理(19403)
- 业经(14825)
- 制(14437)
- 企(14055)
- 企业(14055)
- 体(11723)
- 中国(11323)
- 方法(10895)
- 财(10224)
- 农业经济(9779)
- 数学(9775)
- 数学方法(9710)
- 地方(9042)
- 村(9016)
- 农村(9008)
- 体制(8811)
- 发(8705)
- 发展(7522)
- 展(7515)
- 银(7312)
- 土地(7306)
- 银行(7305)
- 收入(7230)
- 策(7166)
- 行(7090)
- 机构
- 学院(126538)
- 大学(120998)
- 济(58211)
- 经济(57191)
- 管理(47895)
- 研究(47181)
- 农(43176)
- 理学(41232)
- 理学院(40846)
- 管理学(40264)
- 管理学院(40030)
- 中国(38316)
- 农业(32352)
- 财(26516)
- 科学(26416)
- 京(25174)
- 业大(25042)
- 所(23829)
- 中心(22267)
- 研究所(21121)
- 江(20692)
- 农业大学(19459)
- 财经(19428)
- 经(17722)
- 省(17013)
- 范(16678)
- 经济管理(16651)
- 经济学(16607)
- 师范(16534)
- 发(16008)
- 基金
- 项目(80613)
- 研究(64120)
- 科学(63799)
- 基金(57784)
- 家(49744)
- 国家(49159)
- 社会(41831)
- 科学基金(41781)
- 社会科(39107)
- 社会科学(39094)
- 省(32894)
- 基金项目(30753)
- 教育(28072)
- 编号(27995)
- 农(26497)
- 划(26010)
- 自然(24101)
- 自然科(23466)
- 自然科学(23462)
- 自然科学基金(23067)
- 成果(22825)
- 资助(21991)
- 发(19253)
- 部(19046)
- 课题(18649)
- 重点(18240)
- 制(17746)
- 性(17613)
- 国家社会(17394)
- 创(16650)
共检索到204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侯育彬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今年改革的安排,深化信用社改革,要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因此,此次改革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并分成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明晰和界定产权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与基础,但明晰的产权关系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有效治理和高效率,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在利益主体之间的制度安排与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献利 冯米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旸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但时至今日,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很不完善:股权设置不合理,“三会”制度形同虚设,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省级联社和市级联社(办事处)的行政干预使基层信用社缺乏经营自主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反思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忽视了治理结构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与农村社会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重构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股份合作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景兰
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和防范风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目标是对信用社在产权关系明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信用社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在信用社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用社的运营效率,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
关键词:
法人治理结构 农村信用社 理事会 监事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万友
本文阐述了国际上流行的两种法人治理结构典型模式的异同及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借鉴国外模式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建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刘献君
高等学校法人各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与权利运行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法人内部权利配置失衡与运行紊乱,导致高校权力高度集中、监督机制的弱化、学术权力萎缩、经济犯罪案件上升和教育收费的失范。建立公立高等学校监事会制度,从外部对公立高校的运行进行监督,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彦岭
农信社改革问题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走向。笔者认为,我国农信社的制度缺陷根本在于产权缺陷和行政主导,我国农信社的分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进行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农信社才会彻底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农信社 产权缺陷 行政主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小苹 沈松庆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将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总体要求界定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管理体制,由地方政府行使管理权。而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关系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本文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探讨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子芬
农信社遵循现代企业制度所构建的“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在理论上没有明显纰漏,在实践上经国内外无数企业证明行之有效。但是,该治理结构移植农信社十多年仍普遍反映徒有其形而无其神,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原因除了制度落实不力外,关键在于与之匹配的农信社产权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存在缺陷,即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先进管理模式水土不服。为此,本文结合广东农信社的实际情况,系统论述了农信社沉积多年的法人治理缺路,并逐一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汉锋
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委托代理入手,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制的内容、特征等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内部人——外部人”控制问题和由此延伸出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诸多缺陷。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冬元 时秀梅
公司管理层发起恶意收购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多是与公司财富的增加和股东利益的改善相背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约束管理者行为,恶意收购将有可能导致公司财富与股东利益的损失。在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公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恶意收购的鼓励可能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
恶意收购 公司法 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楠
中国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外部治理机制缺位 ,法人治理结构缺乏规范 ;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董事会治理机制虚置 ,监事会制度欠缺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未被有效激发等。诸多缺陷使得中国证券公司管理无法深化 ,业绩无从提升。为了切实提升中国证券公司绩效 ,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深度 ,必须创新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外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竞争环境 ;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并增强监事会功能 ;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 ;实施有效的适合各公司特点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法人治理结构 创新 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